微留学生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微留学生活0

所谓微留学,我的理解是让孩子到国外短暂学习,体验一下国外的学习生活后再回国继续自己的学业。我大儿子8岁,周末送到社会上“老外”开办的英语教学机构学习,每年假期还要强化训练。老二是闺女5岁,上的也是“老外”开办的双语幼儿园,学习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今年初本来计划随大流送孩子到北美参加个夏令营之类,锻炼英语口语,但了解情况后又放弃了,原因是时间太短,相对费用高,中国孩子容易扎堆儿,学习效果可以想象。如果能利用孩子暑期到英语国家小学插班读段时间,我觉得效果应该不错,但北美学校在我国暑期时间也放假,更不可能插班上学了。北美学校放假是因为夏天,所以我把目光转到了南半球,那里正值冬季,应该有课吧?经过网上网下一阵咨询查找,我高兴地发现新西兰一年分为四学期,而7月下旬开始的第三学期持续9周,到9月底结束,如果能在国内9月开学时请一个月假,再利用上暑期的时间就可以完整地在新西兰小学上完一学期的课,这样对孩子英语的提高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4月份确立目标后,立即在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联系学校,很快得到一所私立学校录取通知书,马上申请签证,电汇学费(一人一学期9周学费加上旅行和医疗保险、注册费和政府税收共计约4800纽币,约2.4万元人民币),订购机票,租赁房子(因为新西兰租房都是空房子,所以还要租家具家电),还有租车,最后是准备在那过冬的行李,由于我和孩子都爱好滑雪和徒步,所以把雪服和睡袋都带上了。

开学那天,入学手续比我想象的简单,拿出护照一对人头,就被前台老师带进礼堂参加开学典礼。全校小学部学生总共70多人,校长到来后全体起立,高唱国歌《天佑新西兰》,校长发表致辞后,让新入学的同学上台,介绍给大家,我的俩孩子也和其他4个孩子共同上台,领取校长颁发的新生证,并和校长握手合影,看得出来他们既紧张又新奇。这所学校小学有6个年级,每年级就一个班,每班11到13人。儿子8岁三年级,闺女5岁本来应该上零年级,但没有开班,所以到了一年级。

我鼓励儿子报名参加了5公里社区跑步比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长距离比赛,比赛那天还下着小雨,但他最后出色地完成了比赛。学校还开办了一个国际象棋俱乐部,儿子之前从未接触过国际象棋,但他很有兴趣,报名参加了每周一次的活动。第一次活动结束,我问他听懂多少,他说都没听懂,我告诉他这很正常,他平常上课也只听懂不到1/3。不要紧,我上网调出国际象棋教程的中文视频让他看,还经常当他的陪练,学期末凭着他围棋业余二段的素质,居然在俱乐部内部比赛中取得积分第一,此事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女儿由于年龄小,来前几乎没有什么英语基础,我本来很担心她是否会抗拒,因为在国内上幼儿园都经常不愿意去。可是到了新西兰,她一次不情愿都没有,甚至有一次上学前有点淘气,我拉着哥哥上车假装不带她上学,她立马跑到车门,哭着表示会听话,这在国内简直不可想象。

这里很多课程在国内学校是不开的,比如游泳、黏土手工、才艺表演、野外观察等,而这些课程正是我所看重的。5岁的女儿虽然一点儿基础也没有,但对上这些课仍然兴致勃勃。学校还有个特点,只有周一到周四有很少的家庭作业,其他日子没有。五年级以下没有考试,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学生的态度而非分数,这里也没有班长或班干部。

新西兰是户外天堂,人人都爱好体育运动。为了让孩子对新西兰有个全方位的体验,我特意买了全黑队主场对阵南非跳羚队的橄榄球比赛门票,让孩子亲临球场观战,全黑队在数万观众的助威声中如愿战胜了跳羚队,孩子除了客观上了解了橄榄球运动,心理上也感受到那份难得的兴奋和狂欢。另外,每个周末我都尽量安排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徒步、攀岩、滑雪、海边嬉戏,还有就是参加同学之间的生日聚会。

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学期结束,期末最后一天,儿子把自己的名字和邮箱地址写在若干小纸片上,和同学们交换,回来后还和要好的朋友保持着联系。我带着孩子们去和校长、老师们一一告别,他们都热情地微笑着说大家都会很想念孩子们,询问何时再来上学,我们很高兴地回答应该在明年。 生活留学

下一篇: 天下(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