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市明:奥运冠军的金腰带之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11月24日,在澳门威尼斯人金光综艺馆举行的“金光决战”拳击赛中,邹市明(右)战胜19岁的墨西哥选手胡安·托斯卡诺,取得职业生涯第三战的胜利 )
转型与阵痛
11月22日14点,在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地下二层搭建的临时训练室内,邹市明在记者的围观下开始了赛前的公开训练,在绳圈外面,邹市明的教练、美国拳击名人堂成员弗雷迪·罗奇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弟子的每一个动作,并用双手击掌的方式发出指令,控制着他动作的频率与速度,而邹市明本人则在绳圈中央出拳、移动、躲避,仿佛对面有一个看不见的对手,脚上是那双全红与金黄的配色、安踏为他量身定制的个人款拳击战靴。
邹市明的经纪公司上海盛力世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李胜回忆说,最初关注邹市明是在雅典奥运会期间,那时中国运动员要想在拳击项目上取得好成绩很难,这个项目长期被古巴、墨西哥、美国甚至泰国与菲律宾等传统拳击强国所垄断。在邹市明横空出世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江涛获得的91公斤级第五名,已经是中国拳击历史上的最好战绩了。
在雅典,邹市明拿到的铜牌使他一下子成为中国拳击运动未来的新星与希望,接下来的故事尽人皆知,北京与伦敦两块奥运会男子拳击轻量级冠军金牌,使得邹市明攀上了荣誉的巅峰。“我记得伦敦奥运会的决赛前一天,去奥运村中国选手驻地探班,世明看起来很放松,他说等到决赛拿下来了,一副千斤重担就算卸下了,然后就要好好考虑一下,接下来的职业规划,那一晚我们谈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反复问,伦敦奥运会后怎么办。”李胜说。
“转职业选手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果是二十几岁,都好说,但对于已过而立之年的世明来说,要放下的东西,面临的挑战都太多了。”李胜告诉本刊记者,“当时我对市明说,我们干的事情,简直就是打破一个旧社会,建设一个新社会。因为他要是不转,前面这种体制内的路已经都给他铺好了,贵州省体工大队副队长,无论是上学、经商,还是继续留在体育编制里,都是一帆风顺。如果要转入职业拳击,他必须要把这些全都放弃。”在反复评估,谈论了几个月后,2012年10月底,盛力世家、TOP RANK(全球第一拳击运动推广企业)、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贵州省体育局等各方才最终达成共识。李胜回忆说,最终决定拍板的,是邹市明的一番话,他说如果自己不做,总有一天会后悔:“我想赢,但我不怕输。”
( 邹市明的拳击教练弗雷迪·罗奇
)
2013年4月7日,在澳门威尼斯人酒店金光现场,邹市明迎来了职业拳坛生涯的首个对手,墨西哥人瓦雷祖拉。这场比赛,尽管邹市明波澜不兴地战胜了对手,然而赛后,批评和质疑铺天盖地向他压过来:中央电视台五套“世界拳王争霸”节目解说员杜文杰回忆说,仅经过两个多月职业拳击训练的邹市明,表现确实有些“业余”——防守动作不够严谨,躲闪的幅度太大,耗费了太多体力,太依靠单调的左右摆拳,导致身体中路防守破绽太大,重心太高,底盘不稳,而改变这种情况,绝非一日之功。“在训练和比赛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说打出一拳或者做一个动作之后,我会立刻反应到自己错了,会很懊恼,但是没办法,身体的自然应激反应已经出去了。”邹市明对本刊记者表示。
确实,曾经帮助邹市明获得两枚奥运会金牌的“海盗式”打法,恰恰在职业拳击中是致命伤,
( 2月8日,美国拉斯维加斯,邹市明在教练格尔·迪亚兹的指导下进行封闭式训练
)
职业拳击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迅速有效地击倒对手,实现KO(击倒),而业余拳击是要让拳手如何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得分。“业余拳击的计分规定,是以有效击中对手有效部位次数多者为胜,而职业拳击裁判判定每一回合的输赢,70%看哪一方更能控制比赛,压制对手,20%看有效击打,比如击倒,或者给对方造成明显的创伤,只有10%取决于击中对手的次数。”杜文辉告诉我们。
不同的比赛规则,决定了职业拳击需要这个一身荣誉的初学者摒弃一切,建立一套全新的比赛技术习惯:业余拳击中出拳时很少会用到拳手腰部与腿部的力量,但职业拳击就截然相反。邹市明业余比赛里几乎没有KO过对手,而且以往比赛目的性太强,就是围绕赚取点数展开,也没有刻意去追求出拳力度。而在职业赛场没有重拳是致命的缺陷。其次,多年的业余拳击生涯使得邹市明习惯在中远距离出拳,缺少贴身缠斗技巧。“几十年的拳击生涯告诉我,你靠得距离对手越近,挨到对手回击的概率就越小,如果你想打出KO对手的重拳,你就得接近他。”弗雷迪·罗奇对本刊记者说,他在训练中,经常告诫自己的奥运会冠军弟子,秘诀就是靠近,靠近,再靠近。
李胜回忆说,邹市明的第一场职业比赛,几乎80%的东西,还基本是业余拳击的比赛套路,结果媒体的批评直接导致在7月底对杰西·奥尔特加的职业第二战中,他几乎是站着不动,跟对手硬碰硬,用重拳对轰:“我知道邹是为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好显示自己已经是个无所畏惧的职业拳手。”罗奇告诉本刊记者,作为WBC拳击理事会主席苏莱曼钦点的“躲闪之王”,邹市明速度上的优势其实不该放弃。实际上,自己在赛前为邹市明制定的策略还是要发挥他敏捷的特点,进行反复的击打—摆脱—再出击。
李胜告诉我们,整整9个月来,邹市明正在罗奇和体能教练盖文的帮助下,对他整个身体的肌肉群进行重新布局:“你看他现在的背部肌肉形态,和他今年1月刚刚宣布转为职业选手时,完全是两个样子。”
野路子
在邹市明17年的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巨大的职业转向,发生在他16岁的时候。1996年,15岁的邹市明进入贵州遵义体育运动学校,在那个被他称为“走的都是野路子”的地方,他承认,父母答应自己走这条路有着直白的现实考虑,体校毕业出来是包分配的,而且都是体育系统内或者公务机关的“铁饭碗”。
在练了一年武术后,邹市明“自作主张”地转向了拳击项目,在他看来,拳击是个比武术更自由更直接的运动:“我喜欢拳台,站在上面,灯光照下来,就你一个人,然后就是该你表演的时候。拳台虽然有大小限制,但是我觉得心是无限大的。所以我想在上面干什么就干什么。”
但转行没有想象中顺利,当瘦小的邹市明出现在教练面前时,教练发现他的臂展比自己身高还短1厘米,而当时要进入拳击队训练,有一个体测硬指标,即“臂长超过身高3厘米以上”。于是在第一次选拔时,他不幸出局了。终于,他迎来了自己的“伯乐”——国家队著名拳击教练张传良。1997年张传良从国家队回到贵州省队,在观看了邹市明的训练后,张传良给出了如此的评定:这个选手身材瘦小,只能靠快速步伐移动和躲闪来避开对手进攻,但可以创造一个“小快灵”的打法。
2000年,邹市明入选了国家队。出身武术的张传良,将当年自己的想法加以完善,并将武术融入到邹市明的拳击训练中,这也是后来媒体所渲染的海盗式打法。“他的技术里有散打的步法,他的拳路比一般拳手更讲究速度和时机。”拳击跆拳道管理中心主任常建平说。这个观点也得到了邹市明的几名陪练的认同,在他们看来,邹市明在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出拳收拳速度上奇快。“有时看见邹市明在那里,但拳头一过去,他就没了。就差那么一点他都能躲过去。”
从某种意义上说,邹市明是个幸运儿,在张传良之后,他又迎来了另一位恩师弗雷迪·罗奇。他经常拿自己的另一位得意弟子、美国中量级拳王金童子德拉·霍亚的例子来激励邹市明:霍亚在开始职业生涯前,也是一名奥运会拳击运动员,曾于1982年巴萨罗那奥运会上赢得过男子轻量级金牌。
“罗奇在拳手时代就是一个非常激进、敢于冒险的运动员,他的这种精神对刚进入职业生涯的邹市明也是一种激励或者互补,因为邹市明性格里还是有那种谨慎,或者中国传统体制里运动员比较保守的东西。”李胜对本刊记者说。整个10月,邹市明都在罗奇的安排下,跟随这位教练的另一位高足、世界次中量级拳王帕奎奥,在其故乡桑托斯将军城一起训练。每天的日程安排艰苦而单调,凌晨4点半,邹市明就要起床,在体能师盖文的陪同下进行10公里长跑,然后早饭后在帕奎奥的私人训练拳击场进行其他项目的训练,一直到下午13点。“一开始感觉非常痛苦,因为我在作为奥运选手时,跑步训练从来没有上过5公里,第一天体能训练完了,第二天紧接着就是技战术训练,8回合的训练赛,对战两名不同比赛风格的菲律宾当地选手,各打4回合。”邹市明向我们回忆说。
虽然罗奇公开表示并不喜欢那部被许多拳击手与拳击爱好者奉为经典、由史泰龙主演的《洛奇》,但在许多体育媒体人与弟子眼中,他就是电影中洛奇的导师米奇的翻版。一位安踏公司“邹之队”的成员向我们透露说,今年夏天在美国训练时,有一次邹市明只是略微散漫、随意地向罗奇送出一记软绵绵的刺拳,老头就毫不留情地用戴着手靶的左手,以一记凶狠的勾拳打在他的头上。“仪表不算数,不论你打出了怎样的出拳力度,直到你身处拳台在绳圈里,比赛铃声敲响后,你在实战中的击打才有意义。”当我们问及邹市明在经过8个月的密集训练后,出拳力量的测试数据到底有多少时,罗奇这样回答我们:“我不相信仪表,它不会感到疼痛,也不会对你反击,邹的出拳力量已经相当不错,但是他如何在比赛中发挥出来,是另一回事。”
“邹可以算得上我最好的学生,他从来不畏惧伤病、艰苦,训练也从来不减量。”罗奇对本刊记者说,他对邹市明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的耐心,他还特意为我们举了许多例子:“前手拳是职业拳击中许多组合拳招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刚接手他的时候,邹的前手拳还不是很熟练,但现在他的前手拳已经快和后手拳一样好了。”
金腰带有多远
11月24日中午,在威尼斯人金光现场超过1.3万名观众震耳欲聋的鼓噪声下,邹市明在6个回合的比赛中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19岁的墨西哥对手胡安·托斯卡诺,取得了自己职业生涯第三战的胜利。在观众席上,名人颇多,除了刚签约成为金沙集团亚洲形象代言人的大卫·贝克汉姆,还有台湾地区著名说唱歌手M.C.Hotdog,在盛力世家的运作下,后者特意为邹市明推出了一支单曲《我的时代》。邹市明说,他挺喜欢这首歌,连自己不到3周岁的儿子现在都已经会开始跟着MV的节奏哼哼,“这是我的时代,我的擂台”。
“以奥运会选手来说,我给自己这场比赛打8分,但是如果以职业拳手,准备要拿拳王金腰带的标准来要求,我只给自己打5分。”邹市明这样回答我们,他脸上因遭对手击打而造成的红肿清晰可见,他反复强调说,要想最终获得蝇量级拳王金腰带,就必须要在前几场强度不是很大、对手实力不是很高的比赛中,把自己训练中所学到的东西尽量用上,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邹市明现在已经是一个明星了。”李胜对我们说,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数据,前两场邹市明比赛转播的收视率,已经比其他同时段体育节目收视率要高大概50%,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一位比赛主办方内部人士透露,在本次“金光对决”中,尽管邹市明的比赛仅是拳王帕奎奥与里奥斯次中量级金腰带之战的垫场赛,但邹市明的出场费已经达到了50万美元,此次“金光决战”的最低票价为880澳门元,最高票价为2.48万澳门元,定价并不低,可票房销售依然十分火爆。李胜透露说,明年邹市明职业生涯的第四战将争取办在拉斯维加斯或者纽约这样的拳击圣地,选手水平也更有讲究。“职业拳击比赛对战双方名单的拟定,是要由TOP RANK委托的职业配拳师根据双方的水平、比赛风格,预计比赛精彩程度后来决定。”李胜表示:“我们既不希望他千里迢迢飞过去,就是为了打一场低水平的比赛,也不希望揠苗助长,一下子对手水平差距就很大。”
“这场比赛,看出来邹市明很耐心,已经能控制整个比赛的节奏,始终在压着对手打,而且前手拳和组合拳的运用,对于时机的把握,都比以往改善很多。”杜文杰告诉我们,邹市明的表现较之前两场职业比赛,已经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但前面的路程还很遥远,托斯卡诺的世界排名远在300名开外,所以对这场胜利的含金量不宜过分高估,他建议邹市明再打一两场6回合比赛巩固一下,然后再进军8至10回合的比赛,如果6回合的比赛表现不好,更不能贸然上升到8回合,因为这不仅是个时间延长,需要体能的问题,主办方选择的对手实力势必也会上升,如果失败,肯定会对刚刚步入职业拳坛的邹市明造成信心上的严重打击。“一个初出茅庐的职业拳手,一般要花费大概三四年时间,打15场左右的比赛,从4个回合开始打起,逐渐到10回合制的排名赛,养成自己固定的比赛习惯,如果成绩比较好,才会去打12回合的比赛,向拳王挑战。”杜文杰表示,“一些体育媒体急于希望邹市明打个7场比赛就向拳王挑战,拿金腰带,这不现实,也是一种揠苗助长。”(文 / 朱步冲) 拳击邹市明金腰带拳击擂台邹市明之梦李胜金腰带邹市奥运冠军职业拳击张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