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大日历显示专利 (Lange Calendar Series,1992~ )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腕表大日历显示专利 (Lange Calendar Series,1992~ )0

腕表上的大日历显示被认为是德派制表的标志性特征,这种“日历”风潮最初就是由德国制表师朗格发起的。劳力士就选择了罩上一层凸面放大镜,这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案之一。另一种则是像朗格这样,索性放大日历在表盘上的尺寸。相比其他品牌,朗格日历字体的尺寸与机芯尺寸的比例最大。这就要求把大日历机构所占用机芯的面积缩减到最小。说起这个设计,就要追溯到1841年,创始人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协助制作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的5分钟数字钟,它可谓是朗格大日历的“先祖”。这座摆放在舞台上方的“数字”时钟,以两个转鼓显示小时和分钟。其中一个转鼓按小时推进,另一转鼓则每隔5分钟推进一次。这种大数字的显示模式和转动推进的机制,成为如今名震表坛的朗格大日历的灵感来源。在表盘右上方的大数字显示下,三层齿轮的集合体搭配万年历机制,共同协作。虽然历史悠久,但是直到1992年,凭借大日历显示回归表坛的朗格才获得该项专利。

偏心式设计在腕表中并不少见,不对称的表盘设计考验的是机芯功力。相比从功能上考虑天马行空、随性而至的偏心式设计,德系腕表则偏得“早有预谋”。LANGE 1的设计遵循统一原则:小秒盘、主表盘和大日历显示的中心点均置于等腰三角形的角位,排列分明的显示使面盘更为清晰易读。格拉苏蒂Pano系列在视觉上也同样和谐,主表盘和设在7点钟位置的飞行陀飞轮排成纵向直线。月相显示和大日历显示占据了右半边盘面,各个功能显示的位置符合建筑上的和谐美感。从表盘结构来讲,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偏心设计能达到如此平衡稳定的视觉效果,因为它们都以黄金分割法则为出发点。

朗格是德国制表业的先驱之一。相于瑞士腕表精心粉饰的表盘,德国腕表则素雅得多。事实上,德国东部的制表中心格拉苏蒂早在19世纪曾以制造最高品质的华丽腕表而闻名,这里延续了繁复至美的高级制表传统。然而连续的战争给德国制表业带来的一度物资匮乏,让那些张扬的美感收敛起来,雕刻、镶嵌都从表盘上退居二线,隐藏在机芯和夹板之上。表盘上变得简约,没有过多的珠宝镶嵌、镂空设置甚至连对时间刻度的造型变化都很吝啬。Nomos、Laco等品牌就是“极简”的代表。单调的白色表盘与纤细的蓝钢指针鲜明对比。无论是搭载手动或自动机芯、具备复杂或简单功能,NOMOS腕表自创立以来便始终坚持小三针的表盘布局。同常见的中央秒针布局(俗称“大三针”)相比,小三针的表盘不但更易读取,亦能令表壳做到更为纤薄。(杨聃)(文 / 三联生活周刊) 腕表朗格显示Series1992CalendarLange奢侈品日历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