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的手腕

作者:杨聃

飞行员的手腕0

第一枚有意识为飞行操作之便而设计的腕表出现在20世纪初期。1901年10月的一个下午,巴西飞行员阿尔伯特·山度士-杜蒙(Alberto Santos-Dumont)在巴黎试飞“Santos 6号”飞船。不料,这次精心准备的试飞又一次失败,杜蒙对其密友路易·卡地亚(Louis Cartier)抱怨说,在分秒必争的驾驶过程中根本没办法掏出怀表确认时间。正是这一句话,让路易·卡地亚决心为好友制作一枚能戴在手腕上的表,它必须佩戴舒适、清晰易读、在飞行途中方便调校,这就是今天卡地亚经典的Santos腕表雏形。严格说,第一枚Santos腕表的功能和如今的飞行员腕表不尽相同,但从此之后,钟表开始有意识地辅助飞行。

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基蒂霍克的一片耕地上,莱特兄弟(Orville and Wilbur Wright)实现了人类历史上跨时代的飞行创举。当时,这两位伊卡罗斯(Icarus)的追随者在首次飞行时没有借助钟表而是叫喊着大声报数。莱特兄弟和阿尔伯特·山度士-杜蒙的成就让全世界有着飞行梦想的人对“世界纪录”跃跃欲试。在众多优秀飞行员中,法国飞行员布莱里奥(Blériot)成功了。

1909年7月25日,布莱里奥成为第一个飞越英吉利海峡的人。这次飞行从加莱附近起飞,降落在多佛堡,历时43分钟,飞行高度达150到300英尺。虽然危险是巨大的,但名利的诱惑让他无法抗拒这次挑战。最终,他赢得了《每日邮报》提供的1000英镑奖金,同时陪伴他取得世界纪录的真力时腕表被界定为飞行工具。这枚腕表有未来飞行员腕表所需的所有特征:夜光表盘和指针保证在黑暗中也能读时,清晰可辨的阿拉伯数字时标,硕大的沟槽表冠便于飞行员戴着手套调校。还有防磁发条和能够固定在机舱控制板上的表壳。自此之后,计时工具和飞行结下了不解之缘。

飞行员对纪录的执著和战争中军事上的需求,是促进飞行员腕表发展的两个重要催化剂。相比之下,战争更有要求精益求精的理由和资力。为了精确定位和协作出击,第一次世界大战让钟表正式成为重要的军事装备,也让世界开始正视计时的重要性。Mark IV.A(1914)怀表和Mark V(1916)怀表是“一战”英军用表的代表,也彰显了“一战”的制表成就。两款怀表的表背有一个类似的宽箭头刻纹,这是英军的标志。行家们能轻易从每枚军表背后的刻纹辨出其国籍、所属军种和用途。用他们的话说,这些独特的信息让军表有了身份和生命。Mark IV.A怀表和Mark V怀表在外观上基本相同,除了表背的刻纹,不同时长的动力储存也是区分两者的重要参数。出于对实际作战的考虑,怀表的动力储存从30小时到8天不等。当时,为英军提供Mark系列怀表的制表厂多数都没有标记机芯,如今能追溯记录的四家生产商分别是真力时、欧米茄、时度(Doxa)和Electa。

从标榜先锋的时代到两战之间的黄金年代,飞行成了家喻户晓的话题,浪琴一度和这个话题密不可分。这要归功于一个人——查尔斯·林白(Charles Lindbergh),他和浪琴一起研发了能测量时角的腕表(Hour Angle Watch)。20世纪20年代之后,飞行不再是新鲜事,往来的邮件都是通过空运实现的。美国邮政机构雇用了一批年轻飞行员,25岁的林白就是其中之一。1927年,当林白从他所驾驶的单翼小飞机Ryan NX-211步出的刹那,浪琴成功见证了他自西向东飞越大西洋的壮举,整个过程历时33小时30分钟。自此,林白和浪琴保持紧密联系,共同为飞行安全设计更有效的机舱时计。最早驾驶员可没有如今这样精密的计算机与GPS定位帮助驾驶,他们只能依靠地图、一块怀表和一个小计数器来控制飞行。这样的工具配备并不精确,即便在正常飞行状态下怀表也不容易操作,更不用说遇到气流颠簸、高温、低温及磁场带时的崩溃状况。1929年,参考林白的飞行意见,美国航行专家菲利普·范霍恩·威姆斯将军(Lt.Commander Philip Van Horn Weems)与浪琴共同研发了浪琴威姆斯将军飞行腕表(Longines Weems Second-setting Watch)。在48毫米的表盘里,有一个脱离表盘中心的小秒针盘,这是一项全新的有别于其他飞行员腕表的设计。

飞行员的手腕1( 飞行员布莱里奥 )

在实际飞行中,即便是几秒钟误差对于飞行速度、飞行距离和燃油消耗量等参数的影响都是致命的。当时的飞行员在航行中只能通过无线电广播校时,然而,地面控制中心提供的标准计时只精确到分钟,秒钟的误差成为最难克服的问题之一。有了独立的小秒针盘,飞行员就能将秒针调整到最邻近的秒钟,极大限度地减少了飞行时间误差。而小秒针独立调校的设计大大降低了时针和分针被干扰的可能。

浪琴威姆斯将军飞行腕表无疑将飞行安全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林白飞跃大西洋的宝贵经历为浪琴提供了有效参数。但林白深知,只有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若身处广袤的海域上,飞行员根本无法分辨飞机所处的经度。如果能有一款腕表通过计算的方式定位,那该有多好啊。他把这个期望倾诉给了浪琴,他们冥思苦想要在表盘上增加点什么。1931年,林白腕表(Lindbergh watch)诞生了。这款升级版的腕表让飞行员通过表盘显示的格林威治时间,技术性地结合新增的表盘及表圈刻度辨别时角。由此,纵使航机驶至无人之地,只需把旋转式表圈轻轻一转,结合一个六分仪和一个航海天文年历,配带者便能测定出所在的地理方位。

飞行员的手腕2( 百年灵喷气机队 )

飞行的黄金年代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终结。此时,飞行员的属性变得和角斗士无异,精确的导航手表和飞机就像长矛与盾牌配合应战。而此次战争主角之一的德国也在飞行员腕表的历史上书写了重要一笔。自德国纳粹空军建成时起,他们就开始着手为战机配备可靠的计时工具。1935年,第一份具体的时计草案是像林白腕表那样以功能取胜的腕表,但这份规格草案被搁置,取而代之的是以“标准”取胜的时计——空军观测表(B-uhr)。通常情况下,除了极短暂的给飞机加油的时间外,飞行员都在天上随时待命,这就意味着观测表是唯一能使飞行员掌握准确时间的工具,以至于每一枚空军观测表都要具备防磁和德国汉堡天文台认证的特质。1940年左右,德国政府委托了朗格、万国、朗坤、Stowa和Wempe五家专业制表企业进行规模生产。每一枚空军观测表都是军方的财产,飞行员在接到任务时领取,结束任务时归还。

早在受委托批量生产军用飞行员腕表之前,万国表就制造了一枚名为Mark Ⅸ的飞行员腕表。该腕表具备了自动减震功能,在密封驾驶舱骤降的压力下,玻璃表镜也不会破裂。翻阅相关资料文献,不难发现,“二战”德国空军观测表在吸收其他飞行员腕表优点的同时,也增加了德国的DNA。腕表搭载的都是使用宝玑游丝的怀表机芯,软铁套的使用保证腕表免受磁场的干扰。55毫米的大表径对于容纳平均42~46毫米的机芯来说绰绰有余。表盘上同样有中央小秒针盘、阿拉伯数字时刻,但12点位置是由一个正三角形和两个点共同标记,这是“指南针”功能的表盘优化。除了大表冠,“二战”期间的飞行员腕表都配有一个超长的双铆接水牛皮表带,如此既可把腕表系在手腕上,也能把它牢牢固定在夹克外面。

飞行员的手腕3( 飞机驾驶舱仪表盘如今成为很多飞行员腕表的设计来源 )

“二战”之后,飞行员腕表开始大量涌现,一时间,这种具有功能性的计时装置成为一种潮流。曾经有过军表生产经验的品牌开始给军方或相关组织提供计时工具,他们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飞行员腕表制造商。如今,大多数飞行员腕表已经失去了曾经战场上“绝杀”的地位,更多变成了对昔日的缅怀。一方面,很多制表商还在沿袭空军观测表的原始特征,他们生产的飞行员腕表都是从原始的表款中演化而来;另一方面,像计时码表功能和两地时间(GMT)等更多流行和实用的元素也被源源不断地注入其中。

在驾驶舱里找灵感

飞行员的手腕4( 飞行员阿尔伯特·山度士-杜蒙 )

——专访瑞士柏莱士创始者、总裁卡洛斯-安东尼奥·罗希罗

虽然柏莱士(Bell&Ross)并没有亲身经历飞行员腕表演变的所有历程,但丝毫没有影响它成为专业的飞行员腕表制造商,得到了飞行员、航天员的青睐,制表大师、工程师及设计师的认可,成为法国空军、法国海豹突击队、法国军方拆弹专家及海军潜艇人员的指定佩戴表。柏莱士这位后起之秀在众多资深的飞行员腕表制造商之列,成为标榜的黑马。“我们的核心就是飞行,最重要的灵魂就是驾驶舱里不同仪表元素的融入。柏莱士有不同类型的腕表,但每一款都能找到飞行的影子。”柏莱士创始人、行政总裁罗希罗说。

飞行员的手腕5( 飞行员查尔斯·林白 )

三联生活周刊:柏莱士是如何开始航空专业计时的?

罗希罗(Carlos-Antonio Rosillo):我和另一位创始人布鲁诺·拜兰米奇(Bruno Belamich)都喜欢用军表,最开始建立品牌的理念就是像军表一样坚固耐用、集功能性和设计感于一体。我们很幸运遇到了赫尔穆特·新(Helmut Sinn)先生,他有一个德国军表制造厂,就在他打算把工厂卖掉时,遇到了我们。我想大概他把我们的公司看成是精神上对制表热情的延续,于是合作的想法一拍即合,创立了柏莱士品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品牌Logo的中间位置是“&”的原因,它代表了设计、制表、机械、专业应用的结合。我和布鲁诺提供设计手稿,新先生负责生产,这让我们一开始就有专业素质的产品。

飞行员的手腕6( 浪琴林白时角腕表手绘图(摄于1931 年) )

之后,我们需要有专业机构做参照,首先想到的是太空实验室,之后慢慢接触到了军队,我们很多知识也是从那里得来的。因为一直有很好的交流,得到他们需要专业计时供应的消息后,我们毛遂自荐。不过,每一个机构的计时供应都是竞争得来的,我们一路打败了很多大集团的品牌。如今,都是军队主动来找我们,因为我们树立了标准。

三联生活周刊:柏莱士区别于其他飞行员腕表的设计或功能是什么?

飞行员的手腕7( 百年灵(Breitling)越洋世界时间飞行员计时腕表从上世纪30 年代第一款驾驶舱计时器到1952 年第一枚航空计时腕表(Navitimer), 百年灵标志性的黑色盘面搭配白色指针、刻度,一直是最卓越的专业飞行员仪表的象征。全新越洋世界时间飞行员计时腕表(Transocean UnitimePilot)配备缎纹磨砂精钢表壳和精钢编织表链,凸显其可读性和功能性的外观设计。得益于全表冠控制的世界时区功能,佩戴者只需轻松拉出表冠,向前或向后旋转,时针、城市圆盘、24 小时圆盘和日历随即一同自动调整。 )

罗希罗:如果把飞行员腕表的设计分为传统派和新兴派,柏莱士就是两者间的桥梁。干净清晰的表盘,方便阅读的指示设计,大型阔面的镜面尺寸,这都是传统的空军军表风格,可能在任何飞行员腕表上都找得到,当然我们也有。但是我们在此基础上,将飞行机舱里的设计微缩到表盘上,这是其他品牌没有做过的。

简单说,就是要将飞行驾驶舱仪表板那些显示清晰可靠的特性,融入腕表设计。这个标志性的系列备受推崇。除了常规圆形的表盘,你会发现我们还有正方形表圈搭配圆形表盘,甚至是椭圆形的表盘。后两个就是从机舱仪表得到的灵感。除此之外,表盘上叠加的小表盘效果,甚至数字时标和指针都和仪表有很强的联系。这样的面盘设置也许不难,但难的是配合机芯结构。这些腕表的设计也呈现了创新显示效果,比如Br01 Red Radar腕表的表盘就像雷达显示器一般。对于Br Minuteur Tourbillon腕表来说,它的原型显示器显示的可能是高度、速度和气压等,而在腕表上就结集了四大复杂功能:陀飞轮、飞返式计时、动力储存显示及独立小秒针。

飞行员的手腕8( 万国大型飞行员万年历玫瑰金腕表“小王子”特别版 )

三联生活周刊:人们说柏莱士是从一个设计师和一个商人手中诞生的,你对这个评价怎么看?

罗希罗:我也许是一个设计者,也许是个商人,我觉得这没有明确的界限。没错,我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创立品牌之前也没有从事过任何与腕表相关的工作,但我的好朋友布鲁诺把设计带入了我的生活。成了品牌之后,我们一起切磋对腕表设计的看法,也耳濡目染20多年了。其实,他也很有商业头脑,有时候我会问布鲁诺:“在这个营销问题中你怎么做?”他都会给出很好的建议。通常他也会问我:“你会选择哪个设计?”最后我们一起设计。

飞行员的手腕9( 浪琴(Longines) 林白飞越大西洋腕表浪琴表重新发行了“林白飞越大西洋腕表”,这枚机械计时秒表腕表,直径为47.50 毫米,自动上链机芯。正如它的原版一样,9 点时刻有一个小秒盘,3 点时刻有一个30 分钟累计表盘。有白色围绕的银色表盘上蓝色精钢指针显示时间,还有一个测量可达500 公里/ 小时速度的转速计。腕表拥有蓝宝石水晶表镜和坚固表壳,透明表背可欣赏机芯的运转。 )

(实习生王维敏对本文亦有贡献)

飞行员的手腕10( 劳力士(Rolex) 蚝式恒动格林尼治型Ⅱ1959 年,泛美航空公司开通了第一个连接纽约和莫斯科的跨洲直飞航班,当时机组人员就佩戴着劳力士蚝式恒动格林尼治型腕表。该腕表可以清楚显示两个时区的时间,成为泛美航空公司的官方腕表。新款904L 不锈钢款蚝式恒动格林尼治型Ⅱ腕表,其旋转外圈首次使用蓝、黑双色Cerachrom 陶质字圈,蓝色代表白昼,黑色代表黑夜。搭载的3186 型自动上链机械机芯,配有日历窗和第二时区显示功能。 )

(文 /  杨聃) 腕表怀表手腕林白腕表时代计时器浪琴飞行员

下一篇: 时尚(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