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力向东,还是向西?

作者:宋晓军

( 9月18日,中国海军舰艇113编队在南太平洋某海域进行演练 )

随着10月1日的到来,国内一些媒体对美国政府是否因为“债务上限”而关门的关注,甚至还有没有美国海军一艘新型驱逐舰DDG-1000即将下水关注的篇幅多。他们甚至没有注意到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阿什顿·卡特在10月1日临近时告诫国防部雇佣的文职人员可能面临“下岗”的备忘录。当然,对于国内的军事迷来说,他们并不是更关心“债务上限”,而是更关心因“债务上限”可能引发美军“大改革”。

随着美国两党在“债务上限”的斗争白热化,一些美国中立的智库纷纷出台了对于美军结构改革的政策建议报告。就在10月1日临近的时候,美国无党派的史汀生研究中心出台一份题为《战略灵活性:强大的军力与财政现实》的政策建议报告。这份长达36页的报告建议十分具体,共提出了27项削减建议,并得出结论认为,如果按此操作,美军可以在维持相对均衡能力的前提下,从2015财年开始每年减少500亿美元的国防开支(这个数字与因“债务上限”在2011年通过的“预算控制法案”的限制相吻合)。27项削减计划分为三大类:一是管理层的削减为224亿美元;二是部队结构调整削减为214亿美元;三是装备现代化调整削减为57亿美元。第一类共有10项削减建议;第二类共有9项削减建议;第三类共有8项削减建议。

由于该报告在需求论证中两次提到中国,都涉及中国与美国的盟国在南海及东海争端,因此军事迷们就格外注重27项削减建议中涉及到海军的部分。比如在第二类中增加投入建议的只有两项,一项是网络战,另一项就是推迟退役海军的7艘导弹巡洋舰,按照计算,维持这7艘舰艇每年只增加1亿美元。在这个9项建议中,航母将削减1艘。具体操作方式是,待到2016年目前在建的福特级首艘航母“福特号”服役后,将服役期过半的“华盛顿号”航母退役,这样可以节省23亿美元。在第三类中唯一增加投入的建议,就是每年增加投入20亿美元左右,采购一艘“宙斯盾”驱逐舰,以增加海军的全球部署和反导能力。总之,最终算下来到2015财年的军事力量结构大致为:军人总数从目前的140万下降到122万;国防部雇佣的文职雇员总数从80万下降到75万;陆军员额从目前的49万下降到45万;空军战斗机从目前的1289架下降到950架;海军的航空母舰维持10艘;海军陆战队人员从目前的18.2万人下降到16万。这样,到2015财年的预算就会从目前预计的5240亿美元减少到4740亿美元。

一些军事迷们根据报告的内容认为,虽然美国海军军力在前沿存在的投送、干预能力下降是最少的,但总体上看削减并没有破坏三军的平衡。这让他们对之前讨论的话题——中国军力是应该以发展陆、空军为主向西,还是应该以发展海军为主向东?似乎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从这个“报告”的内容上分析,感觉到至少在美国相对理性的智库也不认为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可以通过在短期内建立所谓的“新型大国关系”能够化解的。只是因为目前美国在军事上遏制中国的目标与能力之间出现了一些差距,而这份“报告”无非是弥补差距的方案之一。

那么中国现在应该怎么办呢?一些军事迷认为,作为后发的大国,中国不但应该汲取德国和日本崛起过程中的例子(很多美国鹰派学者认为,中国目前与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和日本很相似),同时也要汲取苏联领导人上世纪70年代在军事上“冒进”的教训。因此,中国在向东的太平洋方向上对美、日的海上力量,还不能按照“舰队对决”的概念进行海军能力建设,应该坚持以大型水面舰艇为虚、“非对称作战”能力为实的建设方针,以此为基础构建一种“威慑性防御”为主的兵力结构。因为对于现代化的大型水面舰艇而言,摧毁它们要比建造它们和防御它们被摧毁(如反导)更节省资源投入。在向西的中亚、西亚方向上,应该坚持轻型快速机动兵力为虚、重装甲和大型空中投送能力为实的建设方针,以此为基础,构建一种“非威慑性防御”为主的兵力结构。因为在此方向上,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是以针对“三股势力”的反恐合作作战为主。说到这儿时,一位军事迷说:还要加快“向上”即卫星监视、通信体系的建设。因为不知道在奥巴马之后,美国会不会再选出来一个玩“星球大战”的里根2.0版总统。(文 / 宋晓军) 还是向东向西中国军力

上一篇: 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