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的秘语
作者:王鸿谅( 宫崎骏(摄于2008年) )
树的意象
故事《龙猫》开始的时候,小月和小梅姐妹跟随父亲搬迁到为母亲静养寻找的僻静之地,居所附近有一棵高耸入云的大树,它伫立在那里,静默不语。有一天,小梅追踪着橡树果实,发现了潜藏疾行的小龙猫,紧跟着它们,爬进了大树底下枝叶交错的隐蔽空间,沿着这个幽深广阔的秘密通道,到达了最神秘的所在,大龙猫的树洞。至此,巨大樟树的神性得到了证明。
这棵树的意象如此深入人心,所以宫崎骏总是会被问到关于树的问题,他回想说,自己喜欢大树的原因,“也许是中学时候从校舍到窗口所望见的一棵橡树吧?那棵树长在学校隔壁的私有土地上,从我们教室的窗口正好能看见,一见就让人心生‘啊,好有气势,看了真舒服’的感觉,我也记得自己曾经想将它画下来”。他分析,这是自己“潜意识里容易被高或大的东西所吸引”,因为“有一阵子我净画些大东西,不只是树,还有铁塔”。“我向来喜欢高处,所以总会忍不住向高处去,由上慢慢地往下降,直到迎向那个世界的最底层,然后再从那里渐渐往上爬升,直到爬上最顶端,这是我最爱用的模式。”在他的画面里,地底总是不脱“矿山、迷宫、避难壕沟这几样”,而往上,则是大树和天空。
意象的记忆,在宫崎骏看来,是“深烙在意识间的情感”。他说:“当一个人想要描述美丽的夕阳时,会急急忙忙翻出夕阳的照片或是立刻走到外头找寻夕阳景致吗?我想不是吧,在我们记忆还未定型时,或许就曾趴在母亲的背上见过夕阳,当时深烙在意识间的情感,以及生平第一次对‘景色’的震撼,都融入了夕阳的风景里。”不过,他又不止一次地澄清,在他的动画片里那些高耸入云的大树,尤其是龙猫,并不是自己童年的记忆。“说实话,我对自己的幼年已经没有什么记忆了,所以大多要靠我观察到孩子们来回想,我观察自己的孩子,邻居的孩子,还有亲戚的孩子,所以电影里出现的,其实是我回忆自己在他们那个年纪时的感受,神木也是如此,那是我30岁之后开始对大自然多了关心,它才开始经常浮现在我的想象空间里。”
或许因为树木是成年时期记忆深远的影像,所以宫崎骏对它的理解并不止于高处的吸引。“我对植物世界的兴趣,是因为它最能象征这个复杂而多样化的世界”;“人类的时间,鸟的时间,虫的时间,或者细菌的时间,各有各的时间观,在这些生物不同观点时间标准下,它们共同等质的时间是可以同时存在于一棵树上的,那是一个巨大的空间”。《龙猫》里精彩地呈现了这种树上的共存空间,奇妙的树洞即使惊鸿一瞥,也足以让观众记忆深远。虽然分镜脚本是宫崎骏的奇思妙想,但小梅和龙猫初次相遇的画面,以及对巨木高耸参天的景象描绘,都是由团队里的动画师二木真希子来完成的,她的创作备受宫崎骏称赞,“让人看了有种幸福的感觉”。“在动画里描绘植物很不容易,想在背景画一棵大树被风吹拂的模样,怎么样就是表现不出来,还不如一张照片来得有魄力又具压倒性。话说回来,树不只是树,一棵树上有许许多多寄生或与它共生的生物,除了影像之外,还有谁能掌握它们所有的生态?或许影像也做不完全。”但是宫崎骏觉得二木真希子有这样的才华,因为“她对人类以外的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观察力”。
( 电影《幽灵公主》剧照 )
人与自然的互动,不仅是宫崎骏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他坚持的原则。吉卜力的工作室就是在“不砍伐树木的原则”上建造的,房间呈现不规则的凹状。“隔壁土地上树木甚至伸展到工作室的屋顶上头,有人说把它砍掉吧,我却坚持让它维持原状,因为对我来说,我宁愿把导水管加粗加大以避免落叶阻塞,也要让树枝自由伸展。”宫崎骏还在工作室的四周种上桦树,“种时也不会知道这些树将来会长成什么样子,它们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或许会造就一段恋情,或许只是倾倒后压垮这栋房子。这是人们料想不到的,自以为料想得到,那是一种傲慢”。
“我与树的关系,与其去探究我的个人记忆,还不如向更远方追溯。”宫崎骏说,“我们会觉得有树木的风景比较好看,但在沙漠土生土长的人就未必是这个想法了。人类并不是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植物比我们更早进驻这里,了解这里,更不曾撤离,我们能不能用植物的心去感受大自然,会是人与自然互动的一大关键。”《风之谷》里,腐海森林中的大树,表面上飘散着致命的孢子,侵蚀着人类生存的空间,但在森林的底部,巨大的树木碳化分解,用生命完成对被污染的土壤和水源的净化。《天空之城》里,拉普达最后靠的也是树的庇佑,大树的根基穿过浮城的建筑,结成硕大的球状网络,在历经爆炸之后依旧牢牢地绑缚住了飞行石,浮城远去,绿荫如盖,成就了最后的诗意画面。《魔女宅急便》里,树木没有魔法,却依旧是亲切的守护者,琦琦家周围的树梢上都绑着小铃铛,听到铃声叮当响成一片,母亲就知道活力十足的女儿飞行技术依旧莽撞。在城市的乡间,隐蔽在林中的小木屋,是琦琦独自修行遇到挫折,寻找慰藉的去处。到了《幽灵公主》,人与树的关系,树木的神性,被放大到了一个极致。
( 电影《千与千寻》剧照 )
宫崎骏说:“有人问过我,树木的哪个地方让我感受到魅力,可是,我觉得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傲慢,因为我们人类是靠这些树木才得以生存,是树木在滋养着我们人类。”
镇守之森
《风之谷》里的腐海,宫崎骏在构思漫画连载的时候,为它设定的背景并不是自然生成,而是千年前的人类建造来净化环境用的,可是在动画片里,我们看到的腐海,一出场就笼罩着灰白色调,有一种惨淡的阴森,等到娜乌西卡跌落森林底部,发现了腐海的秘密,画面依旧是灰色,无言的寂寞。宫崎骏解释说:“有人把大自然想象成和善的,认为它生出腐海来试图恢复被人类污染的环境,一定会造福人类,这根本是瞎说,这算哪门子美得冒泡的地球观?抱持这种观念乃是人类最大的问题,在写《风之谷》的过程中,我渐渐有了这种想法。”所以,他更愿意呈现出这种前途未明的混沌和困惑,“当时的人们无法预测腐海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这是宫崎骏对自然的敬畏。他相信,“大自然拥有无穷的力量,那是一种超越了人类善恶线的巨大力量”。在《幽灵公主》里,他终于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这种敬畏。森林是会动的,腐海森林和诸神之森都一样,这是宫崎骏的梦境,如果树木真有诅咒的力量将会怎样。“在《麦克白》的最后,森林不是整个动起来了吗?当我小时候第一次听到‘森林会动’这句话,真的是吓坏了,之后这想法一直都在,也让我有了个念头,森林要是真的动了起来,应该会不错吧。要是能做出这样一部电影,应该会很好吧。”
为了取景,宫崎骏带着工作室全体人员去了屋久岛,被那片满是常绿阔叶林的森林所震撼。“那里的森林虽然显得有些荒芜,但也因此流露着非比寻常的气势。”宫崎骏总共去过屋久岛三四次,“我每次前往时,都忍不住发出绿意竟是如此神奇的赞叹。也许有人不喜欢像屋久岛这种常绿阔叶林所形成的阴暗气氛,但我却觉得‘它令人毛骨悚然,里面似乎躲藏着什么’而感到开心。”
“常绿阔叶林”是解读宫崎骏的一个关键词,他总是不止一次地提到考古学家藤森荣一和中尾佐助对他的影响,说“这两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完全主宰了我的阅读倾向”。宫崎骏在阅读中,完成了对日本历史上绳文时代的重新认知。“一般认为,日本的农耕生活肇始于弥生时代的种稻,可是,藤森荣一却推翻了这个‘常识’,绳文时代并不像长久以来被描述的那样,只是个饥饿野蛮人四处徘徊游荡的时期,从绳文时代中期出土的遗迹上可以看出,当时所使用的土器等等已经非常精良,农耕用的挖掘棒也已经发明”;而中尾佐助在《栽培植物与农耕的起源》里,给绳文时代命名“常绿阔叶林文化”。
对历史的挖掘,帮助宫崎骏重新寻找到了自我定位。他解释说,在他懂事的时候,大多数的日本人正因为战败而丧失信心。“大人们常常自我嘲解地说,日本能够向全世界夸耀的,只有自然和四季变化的美景,除此之外,就只是个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生活水准低下的四等国。”他说,“我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讨厌日本的少年”,“廉价的民族主义终于被低劣的自卑感所取代”,“那时的我那么着急地想要否定自己,不断地矛盾、分裂,不断告诉自己要有自己的根,可是却又忍不住讨厌日本人和它的历史。对西欧和俄国、东欧的文物则是充满向往。即使后来从事动画制作工作,也还是喜欢以外国为舞台的作品”。这种分裂让宫崎骏很痛苦:“到国外寻找动画外景,促使我心中的裂痕扩大加深。站在憧憬已久的瑞士农村里,我是个来自东洋的短腿日本人,映照在西欧街角玻璃镜中的黄肤人影,正是我这个不折不扣的日本人,这个在国外看到日本国旗会忍不住厌恶自己的日本人。”
但是两位考古学家的作品,让他获得了解脱。“风轻轻拂过,国家的框架,民族的藩篱,历史的苦难,全部都从脚下远扬,常绿阔叶林的生命气息流进了喜爱麻糬和纳豆等黏性食物的我的生命之中。年轻时最爱闲步其间的明治神宫的森林,对提倡绳文中期信州已有农耕生活这个假设的藤森荣一的尊敬,以及善于说故事的母亲所不断叙述的山梨县的山村点滴,全都因这本书而交织在一起,让我真正明白了自己的出身,给了我一个出发点,一个让我看清楚事物的出发点。”
在《幽灵公主》里,宫崎骏重建了他想象中绳文时代的森林,一座神秘、幽深、物种丰富、众神栖息、人类会保持敬畏的森林。“对不那么思考的日本人来说,神就存在于黑暗中。也许有时候会从光芒中现身但平时都是隐身于某处森林深处或山夷,如果到那个地方盖间奉祀庙的话,灵魂就会住进去。”宫崎骏说,“保留于冲绳地区,最接近原始风貌的神社,虽然也有所谓的拜祭神殿,但是拜的神却是石头或树,那种地方一点也不明亮,昏暗寂静的空间里蝴蝶到处乱飞,弥散着阴森森的气氛,我以前曾带儿子去过,结果我儿子吓得毛骨悚然,直叫着好可怕,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存在。对日本人来说,那种‘害怕’的心情,其实就是对森林的一种尊敬之情——也就是所谓的原始宗教,万物有灵论。”
万物有灵,在《幽灵公主》的森林里得到证明,也只有内心澄明的阿希达卡能够穿越这座森林,白色的小精灵欢快地围观、跟随他的足迹,他被指引到了山兽神的秘境,见证神迹,却可以平安离开。达达拉城的人们,宁可费力绕远路,也不敢穿越这座森林,当他们看到阿希达卡走出森林把受伤的养牛人带回来,惊讶得合不拢嘴。可这敬畏又是有限的,这并不妨碍达达拉城的人们砍伐树木,铸造巨大的熔炉,淬炼钢铁,也不妨碍他们跟随黑帽大人夜袭弑神。山神兽被弑杀,用怨念吞噬了森林,但影片的结尾,小精灵的出现,隐喻着森林的复苏,这也是宫崎骏的自然观。“所谓自然,其实并不会因为人类的破坏就一下子全部沙漠化,自然会不断复苏,只是不知道人类届时会从自然身上学到什么。假如人类犯错一次自然就再也无法复原的话,只怕人类早已灭亡了。”只是,复苏的森林,再也不是以前的森林了。
宫崎骏的心中,有一个关于森林的梦境:“我想拥有一块相当面积的森林,利用人类所知,让适合其风土的草木植物在那里复活,复活的时间以百年为单位,已灭绝的草木就种上新的,填不满的地方就造林。虽然很遗憾不可能养狼,但其他的虫、鸟、兽都可以放养到里面,而且每一种都要有。为了让它保持最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不要做多余的干涉。”“在千年之内,任何斧锯都不得进入这个地方,就算蔓藤缠死了树木,病虫害大量发生,或野兽受了伤,人类都不得插手。”“让我们在它的边界立下天然石碑,不要用机器雕刻,而是用石匠的手,用全球的文字纪念这一处人类的根源,那片森林将是我们重生的地方。”(文 / 王鸿谅) 树木森林秘语宫崎骏的所有作品风之谷日本动漫宫崎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