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刹海的沙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从护国寺一直往东,横穿德内大街,过恭王府,就是什刹海的前海了,跨过银锭桥,进入胡同,拐两个弯,出了胡同就是鼓楼西大街。我老婆的新单位就在那条街上。听我说从家到这单位要路过什刹海后,老婆就决定每天步行上下班,既锻炼身体又欣赏美景。但她本人记路就像记科学文化知识一样费劲、找地方就像找钱一样困难,所以在她面试之前的一天晚上,我们就通过上述路线去寻找她的新单位。
虽然离住处不远,但我也多年没有在晚上去过什刹海了。对岸水面上的灯光倒影远远看去的确有些迷离,恍如仙境,但像我这样有理性的人心里明白,对岸和此岸应该没有太大区别,毕竟,不管前海还是后海,岸上都是人海。但人海与人海不一样。如果你在北京站或者西客站,那里也是人海,但高跟鞋和大白腿要少很多,照相机和各种可以拍照的手机要少很多。而且,你听不到歌声和音乐,最多能听到要你快去检票的广播。
有一个老头,头发胡子都是灰白参半的,手里拉着二胡,嗓子沙哑,因为路人的嘈杂声,我不太能听到他唱的是什么,为了向他的年龄致敬,我还特意放缓了脚步,结果他唱的是“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是……”再往前走,一个红裙子的小姑娘在拉小提琴,她会闭着眼陶醉,也会睁开眼欣喜地看着路人,多少有点等人喝彩的意思,她的前面琴盒空荡荡的,一个毛票都没有,她的右侧只有三个听众,听得也不是那么认真。她的年龄也许12也许13,一看就是花样年华。突然有人拦住了我们的路,是一个小伙儿,也许17也许18的年龄,精瘦,衣服很紧,头发染黄了几绺。黄花菜一样。他请我和我老婆去旁边的酒吧。看清啊,他没有注意到我们赶路的步伐和人家漫步的脚步是有区别的吗?
于是,我们不再走那条小马路,我们改走水边。当然,是隔着石栏杆。栏杆上总会趴着一些人,也会坐着一些人,趴着的好像都是一对一对的,坐栏杆的好像都是姑娘,而且一色的都是短裤。那种坐法是很危险的,我总是忍不住想,要是有哪个坏孩子挨个推她们一下,她们背过去落水的声音会不会很好听,水花有多大。除了趴着的和坐栏杆的,还有倚栏而立的,他们背对水面,竖起二指,和对面手持拍摄工具的同伴拉起一道无形的防线。我们走得有点艰难,我老婆说,什刹海要是有沙滩就好了,游人们就可以在沙滩上,我们可以走在马路上。事实上,什刹海真的有游人在沙滩上,就是那些翻过栏杆钓鱼的人。但是我没有把这事儿跟她说。
老婆面试的日子终于到了,那天我单位有例会,早早就出了门。晚上回家,老婆说面试成功了,可惜她过了德内大街就觉得自己找不着道了,后来搭了一胡同游的三轮车,才找到鼓楼西大街。老婆心情很好,说坐在三轮车上才知道,虽然什刹海没有沙滩,但那也是一片迷人的海。我问路上还好走吧,她说白天基本上看不到人。(文 / 泡泡唐) 什刹海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