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怎么办?

作者:宋晓军

​中国海军怎么办?0( 8月22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穿越大隅海峡进入太平洋 )

8月21日,国内外媒体普遍报道了中国海军舰艇离开青岛港,前往美国访问的消息。美联社发布的消息中,还提前透露了中美两国海军舰艇将于8月24~25日在亚丁湾海域进行“罕见的”反恐演练。与此同时,美国的一些知名媒体,如《外交政策》和《国家利益》等网站,却在大谈美国海军如何应对中国的“反介入”能力。对于这种行动与言论的强烈“反差”,一些国内媒体的记者、编导确实有些困惑,在采访和做访谈节目时,私下里都会问一个问题:中国海军该怎么办呢?对此我的回答是:中国还需要不断地“补课”。

首先看看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利益》都说了什么。美国当地时间8月20日下午19点15分在《外交政策》网站上,记者理德(John Reed)以《包围:美国如何利用军事基地包围中国?》为题写了一篇博客。在博客中理德引述了美国学者对前段时间五角大楼提出的“空海一体战”设想的一些观点。其中主要的观点就是,“空海一体战”只是纸上谈兵的设想,而美国要想马上落实在第一岛链封锁住中国海军的战略,应该在太平洋中部的一些小岛上,如塞班岛和威克岛上重新修建基地和机场,以分散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力量,避免被中国的弹道导弹集中打击。几小时后,在美国知名的战略分析杂志——《国家利益》的网站上,登出了美国国防大学特约研究员哈姆斯(T.X.Hammes)的文章。在这篇题为《离岸制衡VS空海一体战:谁能胜出》的文章中,哈姆斯分析了“离岸制衡”与“空海一体战”的利弊,认为前者可以利用美国在中国周边的盟友在各个领域发挥所有的现有优势,并依次建立可执行的整合策略,而不必要像“空海一体战”一样,让盟友完全信赖美国在现实中尚未兑现的军事技术。他还特别列举了日本的例子,称一些日本学者更倾向于前者,因为前者更具备可操作性。而“空海一体战”的设想,要利用日本的基地打击中国境陆目标这个环节,事先在政治上说服日本国内民众是不可操作的。

很显然,无论是“离岸制衡”还是“空海一体战”,无疑都是以美国海军为主体在第一岛链附近针对中国的遏制、威慑、作战模式。事实上,中国军方基于反“台独”而建立起来的、以二炮兵力为主体的“反介入”能力,已经使得美国在使用海军这个国家政策工具上产生了些许“力不从心”的感觉,这也正是《外交政策》和《国家利益》不断发表文章讨论的真正原因。之所以他们还要讨论,用“二战”时美国海军名将尼米兹那句描述美国海军使命的话说就是:在和平时期是执行国家政策强有力的工具,在战争时期则是国家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把尼米兹的这句名言延伸至今天,就是美国海军仍是奥巴马政府实现亚太“再平衡”政策的工具。那么对此,中国海军应该怎么办呢?是继续加强美国在讨论“离岸制衡”和“空海一体战”时担心的“反介入”能力呢,还是像130年前,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英国时那样建设海军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在8月19日中国国防部长会见美国国防部长和国家安全顾问后中国国防外办主任通报情况时,已经有所表述。当时中国国防部外办主任关友飞说的大意是:中国国防部长向两人都提出了对于美国对台军售的关切,表示美国若能停止对台军售,中方可以考虑调整军事部署(言外之意是,美国不介入台湾事务,就没有必要担心“反介入”)。说到这儿,有位爱好军事的记者似乎有些明白了。但是他还是有些担心地问,那以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差距,中国海军有戏吗?我说,130年前的1883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接近英国,但海军舰艇与英国的差距却是巨大的。而就在那一年,美国海军用钢铁制造的军舰开建了。按照美国海军史学家米勒(Nathan Miller)的说法,当时美国国会之所以下决心批准130万美元建造4艘钢铁护卫舰,很可能是受到1882年两件事情的影响:一是美国蒸汽帆船目睹了英国舰队火炮将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的防御工事轰得支离破碎,那些工事比美国港口的防御工事要坚固得多;二是美国国会获悉,英国造船厂正在为智利海军建造一艘护航舰“埃斯梅尔达号”,该舰不仅有钢铁的甲板,而且有10英寸的后膛炮,航速达18节。这可以说是现代巡洋舰的雏形。而这也是当时的美国海军无法项背的。(文 / 宋晓军) 海军中国军情中国海军中国怎么办

下一篇: ​饥饿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