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事件”与奶粉危机再发酵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恒天然事件”与奶粉危机再发酵0( 8月5日,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在北京就其产品受到肉毒杆菌污染一事向中国消费者正式道歉 )

8月2日,全球第四大乳品企业——新西兰恒天然发布公告称,公司2012年5月生产的3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总量达38吨,其中20吨销售给6家客户,另外18吨则用于生产乳粉基粉,产品销往中国、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6个国家。作为恒天然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国家质检总局8月3日发布了新西兰生产的可瑞康品牌奶粉的消费警示,8月4日质检总局公布娃哈哈、上海市糖业烟酒公司和多美滋进口了受污染的恒天然乳清蛋白和乳粉基粉,总计达到230吨。8月6日凌晨,国家质检总局再次公布雅培有两个批次的奶粉存在被污染风险,同时宣布暂停进口恒天然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和乳粉基粉,直到问题彻底解决。至此,多美滋、雅培、可瑞康三大进口品牌全部沦陷,娃哈哈和可口可乐由于采用问题原料生产乳饮料也陷入“涉毒”风波。

大规模召回

受原料商拖累的制造商们立即展开了追溯与召回。8月4日,多美滋宣布对采用问题原料的14个批次婴幼儿奶粉紧急封存并下架,对已经售出的产品启动召回程序。次日,雅培宣布共有两个批次7181箱产品受波及,其中7069箱已被隔离,公司对售出的112箱产品启动召回。雅培解释称,这两个批次产品由于在恒天然公司包装线上进行包装存在受污染风险,雅培在中国销售的所有产品并未使用受污染的乳清蛋白粉。可瑞康则声明在中国官方渠道销售的产品均未使用问题原料,但消费者通过海外代购买到的问题奶粉目前还未有解决方案公布。

可口可乐8月4日声明,从恒天然进口的4800公斤原料中4775公斤已被安全隔离,其余25公斤已用于生产个别批次的美汁源果粒奶优。8月6日,可口可乐已经确定了25公斤受恒天然公司事件影响的乳清蛋白仅用于3月5日于6点50分到17点50之间在东莞工厂生产的批号末尾为“DGP6”的菠萝口味果粒奶优,并售往云南、广西和广东三个省份,公司已在上述三地展开该产品的召回工作。娃哈哈公司8月6日宣布,经过企业内部自查,使用了恒天然问题乳清蛋白的产品包括营养快线钙好喝、爽歪歪、AD钙奶,共涉及50多个批次的产品,已经基本销售完毕,未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也未接到消费者相关投诉。

偶发事件的检测盲区

​“恒天然事件”与奶粉危机再发酵1( 武汉沃尔玛光谷店超市内的奶粉货架 )

公众对于此次“毒奶粉”事件最大的疑问是,恒天然产品从新西兰出厂到运抵中国,再到制造商手中,为何能连闯海关检测、企业原料检测和成品出厂检测多道关口?“主要是因为肉毒杆菌不属于限量标准,未列入必检项目。目前包括新西兰在内的主要乳品生产国均未将肉毒杆菌列入检测范围,中国也一样。”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研究员宋亮告诉本刊,“肉毒杆菌极少在乳制品中发现,我从业20年来奶粉中发现肉毒杆菌这是第一次。正因为少见,恒天然这样的大厂也疏忽了。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受波及国家均未报告中毒案例。”原广州乳业协会会长、乳业专家王丁棉对本刊说:“恒天然事件属于小概率事件,这恰恰证明了食品安全是非常复杂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瑕疵都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其他企业应当吸取教训,加强自检。”肉毒杆菌是否有可能像当年的三聚氰胺一样列入必检项目?他认为可能性不大。

8月5日,恒天然公司CEO西奥·史毕根斯飞赴北京“救火”,试图挽回恒天然在中国的公众形象。按照他的说法,2013年3月恒天然在澳大利亚一家工厂里使用的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了梭菌属微生物,之后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了肉毒杆菌。西奥·史毕根斯将污染原因归结为新西兰北岛工厂的管道受到污染。“出现问题的是一个临时使用的管道,对这个管道我们有常规的清理,但是因为不常使用清理力度不够,导致在此生产的38吨浓缩乳清蛋白里含有肉毒杆菌。这条管道在3月生产结束后已经停止使用进入全面维修。”经过5个月后恒天然才通报产品被肉毒杆菌污染,其中是否存在拖延和瞒报?西奥·史毕根斯解释称:“最初检出的梭菌属微生物包括几十个菌种,其中很多种不存在任何风险,进一步分析才发现了其中一个样品肉毒杆菌呈阳性。”但业界对此仍有不同看法。“现在肉毒杆菌的检测技术和手段都很成熟,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都有这个项目,两个月时间应当足够确认,恒天然花了5个月太长了。”王丁棉告诉本刊,“恒天然应当在3月发现问题时就立即启动应急措施,通知客户封存可疑产品。”

能否撼动进口奶源

尽管对恒天然的进口禁令没有明确时间表,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一禁令只是暂时性的,原因是恒天然对中国乳业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奶粉中83.3%来自新西兰,其中恒天然占七成。“新西兰是全球奶业风向标,奶源质量好,与中国企业合作多年,其奶粉到岸周期最多两个月,而欧盟、美国进口奶粉的到岸周期需要4个月到半年。在目前奶源紧张的情况下,企业短期内找到替代奶源难度不小。”王丁棉分析说,“9月即将进入新西兰奶粉的高产期,恒天然必然会通过多种渠道向中国监管部门解释运作,争取尽快解除禁令。”事实上这并非恒天然第一次出事,2013年1月恒天然曾被新西兰初级产业部查出产品中含有双氰胺残留物,但这并未影响它的市场地位。“目前国内乳粉基粉价格在4.8万元/吨左右,新西兰进口乳粉基粉是5.2万元/吨,预计到高产期进口乳粉价格会跌到4万元/吨,而欧盟乳粉的价格比新西兰还要低2000到3000元。国内奶源紧张和进口乳粉的价格优势让中国乳品企业离不开进口奶源,“恒天然事件”不会改变这一局面,也不会对市场价格有太大影响。”王丁棉对本刊说。

近年来中国企业开始尝试在国外建立奶源基地,上海光明、伊利和雅士利均已在新西兰建立奶源基地,试图改变对进口奶源的高度依赖。“目前全球原奶收购价平均在2.8元人民币/公斤,新西兰当地原奶价格更低,大约2.5元/公斤,而中国原奶价格近年来持续走高,2012年价格已经达到3.3元/公斤。另一方面,新西兰的养殖方式和饲料也比国内先进,奶品质量好,企业在国外做奶源有利可图。”王丁棉告诉本刊。但他也担心这样会让消费者认为中国乳品企业对国内奶源没有信心,误导消费者更加迷信进口奶源。“中国乳业要重新赢得消费者,根本上还是要把国内奶源建设好。”

就在“毒奶粉”搅动公众神经的同时,另一起消息又将进口品牌奶粉推入漩涡,国家发改委8月7日为6家外资乳品企业的价格垄断行为开出了巨额罚单,总金额达到6.7亿元,为中国反垄断史上金额最高的罚单。其中美赞臣被罚2亿元,合生元被罚1.6亿元,多美滋、雅培、富仕兰被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金额3%的罚款,约为0.04亿元至1.7亿元,恒天然以435万元人民币排名靠后。对此项处罚多家公司均表示不会抗辩,事实上,在“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启动后,美赞臣等多家品牌已经对奶粉价格进行微调,下调幅度在7%到15%不等。

进口乳品企业接连出事会为中国乳品企业带来利好吗?8月5日周一开盘日,多只乳品企业股价连续上涨,皇氏乳业盘中一度涨停,收盘上涨7.32%,三元股份涨4.75%,港股上市公司合生元大涨9.5%,现代乳业涨8.9%。但业内人士并没有如此乐观。“多美滋、雅培出了问题,消费者可能会去买美赞臣或雀巢,不会因为进口奶粉出问题就转而购买国产品牌,中国乳品企业还没有找到有效途径恢复消费者信任。”宋亮评论说。(文 / 黄燕) 发酵奶粉事件危机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