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侄女的户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在电话里听妈妈惶恐不安地跟我讲了小侄女遭遇计划生育执法的事后,我再也不能淡定了。
爸爸妈妈都是最普通的农民,已经很多年没有接触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了,猛然从镇里下来几个计生干部,站在家门口宣讲政策,询问家庭情况,让他们签字……这让他们感到陌生、惊慌和茫然。
哥哥给孩子办完满月酒就出去打工了,嫂子则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家里几乎没有拿主意的人。计生干部们拿出一份文件让爸爸签字,早就成了老花眼的爸爸什么都没看清就顺从地签了。我为此事私下咨询了老家的一位领导,他的建议是:家里就两个老的,能拖则拖,别随便签字,等儿子回来再说。这些建议反而让我在千里之外更着急。
父母一辈子本分至极,从来公粮税费都不敢少交一分,面对计生干部们的各种说辞有点六神无主了。妈妈在电话里向我转述了计生干部们的意思: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把2.4万元交齐就要把爸爸抓去关起来,罚款还要翻倍;看到我们家有冰箱和联网的电脑,住的是两层楼房,竟然说应该多罚一点;有个干部指着我们家养的土鸡连说“不错”……这些话让妈妈又惊又怒,关键是家里现在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她又是个好面子的人,最怕被街坊邻居看笑话,她总在猜测别人暗笑她家生不起二胎还要生。她开始失眠,电话一个接一个打给我,她认为我上过大学,可以想点办法,或者借点钱解燃眉之急。我顿时为妈妈的处境郁结了,为了儿子她有操不完的心,连他超生也需要她来面对惩罚。
不管怎样首先得弄清楚情况,《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41条第二项规定,第二胎属超生必须按当地居民一年人均纯收入的3倍征收社会抚养费,我查询了老家统计局农村科提供的数据,当地农村人均年收入是7407元,乘以3果然应该是2.2万多元。
让父母不服气的是隔壁家在镇里找了熟人,请过酒席,貌似花了1万多元就给超生的儿子上了户口。我们该怎么办?哥哥当时正在学手艺准备转行,手上也没钱,就说先拖着,等他回来再交钱,还批评父母胆小怕事;父母担心到期限不交钱的话罚款会翻倍,还会被当成典型挨批评;我担心的是父母如果受不了这种压力,万一身体垮了就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了,所以借钱我肯定是借定了。
大概是因为气急攻心,我想了一个很不理智的办法:主动跟镇上负责计生工作的主任沟通。在电话里计生主任还是一副照章办事的腔调,说原本要罚2.4万元的,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交清可以减到2.2万元。我给她发短信说,希望他们执法时秉公办理,不要恐吓或诱逼老人签字,并暗示她“在公务员圈子人人都需要朋友的”。遇到这样的情况,计生主任固然有所忌惮,但她认为我是在威胁她,于是我在用第二个办法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
我同学大学毕业后在镇上的高中当老师,属于那种很吃得开的人,我打电话给他时,他自信满满地说“一开始就应该找我想办法”。他跟某副镇长很熟,通过副镇长的关系送点礼,1.5万元应该就可以上户口了。可是事情并不像他说的那样顺利,被我“威胁”的计生干部摆了点小架子,似乎不吃副镇长那一套,让大家都很尴尬。同学再三跟她说好话,她才说出原因:我威胁过她。于是我只好在短信里向她道歉、解释、说好话,最后她终于承诺1.9万元把侄女的户口办下来,并让我嫂子带钱过去找她,可是当天她借故在市里开会没有见嫂子,于是嫂子把钱全交给了我同学,让他全权代理。至于怎么分配的我就不愿多想了,只觉得能节省一点是一点,让父母恢复平静的生活就好。
可是户口并没有这么轻松就办下来,还需要大队干部盖章。大队干部借消息灵通人士之口向父母传达了需要送点礼的意思。妈妈只好买了些烟酒送过去。后来计生主任才给我发短信,说村干部会把户口本送到我们家,一切安好。
等啊等啊,足足等了两三个月,还是没有见到负责这事的村干部送户口本过来,一说他调到镇上去了,一说是跟隔壁的户口本一起送,但村干部跟隔壁家是亲戚,又让妈妈有点莫名忐忑。
过年的时候我专门去感谢了同学,但是没有去拜访计生主任或任何村干部,心想这事过去就过去了吧。我心疼妈妈在地里刨点钱不容易,过年去干部家拿户口本肯定需要带礼物拜年,在农村少说也要200多块,还是等等吧。
过完年之后,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户口本送来了。”我们终于如释重负。
困难是暂时的,后来哥哥的事业逐渐稳定下来,侄女一天天长大,见人就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们全家都很安心,哪怕花点钱,有儿有女多好啊!(文 / 雪国) 小侄女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