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的就业协议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又到了高校毕业生离校的日子,学生依依不舍地与我道别。送走他们,我回到办公室整理统计他们递交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这一统计,我也有点隐忧。班上32人,目前签了就业协议的19人,还有13份就业协议是空白,就业率59.3%。今年高校毕业生比2012年净增19万,总数接近700万人。但这个结果,似乎是近几年来,我们学院比较“完美”的。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省属高校,每年要接受省里的就业考核,考核的结果不仅直接与来年的招生计划息息相关,而且还关乎教职工的福利。学生的就业率连续几年不达标,未来的招生规模就会缩减,甚至停止招生。这样的就业考核目标就被层层分解,最后压到了我这个班主任的肩上。为了就业协议达标,我基本可以说是软硬兼施。我在学生“大四”上学期,给他们提前做了就业指导,鼓励他们都能找到工作。学院也给签订了就业协议的同学每人奖励50元钱,钱虽然不多,但是表明了重视。但到了5月底,眼瞅着就要毕业离校了,签协议的还不到两成,我不得不唱个黑脸:“不签就业协议的,不给发毕业证。”我这实属无奈啊!

有一年暑假,学生签的协议书太低,我们几个班主任不得不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待了大半个月,给学生“代”签就业协议。那次,我动用了一切关系,甚至是以前带过的毕业生。我通过他们的引见,恳求人力资源部门给我带去的空白就业协议书盖章,磨了不少嘴皮子,我告诉他们这个协议书只要他们盖个公章,学生是不会真正进他们公司的。而现在呢,学生有的在自己父母单位盖个章,有的托朋友熟人盖一个章,有的在实习的公司盖一个章,更有甚者在刻字店私刻一个公章盖也不在少数。

其实,我何尝不知道我的学生都基本能就业,但是没有白纸黑字,谁认账呢?我们学院是属于IT相关领域的,灵活就业的很多。比如去一些小公司,公司也就十几二十号人,有的甚至是刚刚创业不久的公司。有时学生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在家专职考研,几个人去申报科技孵化项目等。这些因素也就造成了一些学生不签就业协议,但并不代表他们将在家中“啃老”。

但愿今年暑假不要让我再去为就业协议书四处奔波了。(文 / 胡森森) 协议书沉甸甸就业求职就业协议书

上一篇: 钱荒与钱流
下一篇: 我家墙壁谁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