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拼才会赢:一个财经节目的突围
作者:王恺( 南京个体养殖户蒋玉莲在参加“爱拼才会赢”的现场录制时接受主持人李咏的提问 )
不再是真人秀,就是真人
章苏阳是IDG的技术创业基金的合伙人,与一切投资人一样,平时找他看项目的人多到根本无法见完。“爱拼才会赢”的制作方找到他的时候,因为是朋友关系无法推掉,只能勉强接受。
可是真看到那些项目的时候还是出乎意料。“有很多项目很不错,比如我主场的那一场,我和另一名投资导师徐新都争着要的一个‘海归’博士的项目,他主要做绿色可降解的医疗器材,属于值得投行介入的项目,结果价格一路飙升,徐新说3个亿她都愿意给。那时候真是抢项目啊。”他当场是真生气了,放弃了那个项目,还和有“投资女王”之称的徐新发生了争吵,节目播出时删除了那段。因为场面很尴尬,毕竟,在观众面前赤裸裸抢项目不太合适。
与“中国好声音”的海选类似,制作方东南卫视和唯众传媒先开始在全国的创业者中进行海选,再和导师们商量哪些项目可以上电视进行考量。唯众传媒以往做过“波士堂”等财经类节目,有一定的资源库可以使用,可是选择合适的创业者还是很辛苦:他们不想让节目流于表面化的娱乐,单纯选择一些有故事,能煽动台下气氛,可是并不适合被投资的项目,那样收视高,但项目可能都会流产。“有的投资类节目连家门口的小卖部也上了,只因为创业者会讲故事。”
这样一来,就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让有身家又有需求的创业者来参加?半年的搜罗和筹备后,最后来参加节目的创业者,包括已经家产近10亿元的“巴比馒头”的拥有者刘会平、手机APP“飞常准”的创业者郑洪峰,他们都有一个共性:这些真正的创业者现在都有融资扩大再生产的需求。他们来上节目是因为节目专业,并且真的可以找到投资。
( “爱拼才会赢”节目录制现场 )
东南卫视副总监洪雷介绍,参与节目的投资人,像章苏阳、徐新,包括汉能投资的陈宏,手里都有大量资金。这些投资人平时也在选择好项目,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未必能碰到合适的项目。所以,他们也来到这里,“我们打造的这个平台,虽然是电视展现的方式,但是完全是真项目、真投资”。
章苏阳说,节目中至少有60%的项目很靠谱、值得投资,这个比例非常高。若干年前,央视有档节目“赢在中国”,王利芬团队做的,那个节目招徕了很多创业者,上面坐着马云、牛根生等,作用类似精神导师,“但是那节目更像一个‘梦想秀’类的节目,鼓励的是大家的创业梦”。
( IDG技术创业基金合伙人章苏阳 )
不像现在这档,台下的创业者不仅有梦想,很多都已经创业成功,他们来到这里,不再是空洞地述说,创业者和投资人双方是在很激烈、很真实地谈投资。
即使是好像看起来不太靠谱的创业者,在章苏阳看来,也是有理想的“真人”。比如他选择了一个南京的蒋玉莲参加自己那场。这位母亲当年因为儿子生病需要鹿茸中的一种物质开始养殖梅花鹿,现在已经发展成家产上亿元的养殖户。“说实在话,她的经营模式使她不太需要融资,可我还是选择她上了这个节目,为什么?因为她的创业,用实际内容证实了自己的信心和梦想。创业梦不一定都是高科技,走向世界之类的,世界上不可能有那么多马云。她有的就是一个平实的母亲的梦想。”章苏阳反倒觉得这个很能鼓舞电视机前的观众,“100个这样的创业者,比起100个参加唱歌比赛的选手,还是要有意思一些”。
除了蒋玉莲,这次来参加节目的创业者,不少是投行以往考虑很少的“杀猪宰鸡”行业的,可是在章苏阳看来,恰恰是这些项目,让投资者觉得很棒。创业者基本上都“滴水不漏”,例如他投资的新疆乡都酒业的李玉勤,花了14年时间在沙漠种植葡萄,现在已经将那里改造为葡萄园。“她是二次创业,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儿子在沙漠的窝棚里住了很久。我请她们几个来上海黄浦江的游艇听古典音乐,她开口说听不懂,当时我就觉得,这女人真朴实。”
考察在投资过程中是必不可缺的一环,节目组选择了跟拍,把职业投资人的一面展现出来,章苏阳说:“我没有根据电视拍摄的需要而改变自己以往的考察和选择,我们该怎么选项目还是怎么选。”
为了拍摄出真实的项目选择过程,制作方选择了跟拍尽职调查。“爱拼才会赢”项目负责人李季说,当时台里制作的要求就是“真”,为此,节目制作过程中,仅仅是一节尽职调查的环节,就需要有近200人的团队在全国各地同时展开工作。这需要大笔投入,而台里愿意用这样的大成本制作一台财经节目。
“以往我对创业者印象并不好。”李季说,她觉得商人很多是利益为上的,可是这次做节目,改变了她的印象。“我们找来的这些创业者给我的最大印象是纯粹,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做人都很清晰。有位香港创业者已经有几个亿资产了,现在二次创业投身电子商务,做得并不大,可非常投入。他的助理告诉我,有一次他约好客户谈生意,却在高速公路上出了车祸,所有人都劝他上医院,他不干,满身是血地出现在客户面前。还有‘非常准’的郑洪峰,做自己的公司非常辛苦,有人想几亿元买走,他特别能坚持,不肯轻易卖掉。录制节目过程中他做了小手术,第二次上节目的时候,他流露出对家人的爱,那种爱很动人。”
李季觉得,节目里的人性很立体:既有导师对好项目的争夺,也有创业人在面临巨大投资时候的小动作,包括不诚信,包括临时溢价等。但是总体说,这就是投资界的现状,他们没有刻意去回避什么。“每次节目都录八九个小时,到最后大家虽然疲倦,可是这时候往往能露出真性情、真面目,让大家自然流露。我们从头到尾都没有设计,这点和一般的电视节目区别很大。”
为什么要求“真”——无论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还是选手、导师的真性情?东南卫视副总监洪雷说,制作方要求节目好看,往往就丧失其真,他记得有些求职节目,都是赫赫有名大企业上去,可是开出的月薪只有2000元,结果就变成了求职者和大企业各做各的广告。
他们特别回避这点。“我的邻居在电梯里看到我,第一句话就是,这节目实用啊。福建地区多小企业,许多创业者,他们感觉到了这节目的吸引力,福建晋江是民营经济繁荣的地区,节目开播后,很多企业家也要求参加节目,他们的青年商会也邀请我们节目的导师去那里上课。”
东南卫视的剑走偏锋
为什么要花大投入做一个专业的财经类节目?起因是突围。洪雷介绍:自2010年后,几乎所有国际知名的电视节目模式都被移植到中国荧屏上。大家都在不惜工本投资新节目。但投入多并不与好反馈成正比,市场急剧饱和。如何在这样的市场态势下取得竞争优势。目前看来,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其一,在专业表现上做到极致,形成技术壁垒,如引进最好的舞美、音响和导演团队等,让同业者不可逾越;其二,在细分领域开辟新战场。比如,大家蜂拥着去做婚恋节目、歌舞节目,就另辟蹊径做求职创业节目。在节目精品化下,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做这么一档没有国外模板的财经节目,东南卫视有过深思。总监叶雄彪介绍,从今年开始,他们提出大海洋文化的频道定位,如何落到实处,一直在尝试。所谓海洋文化,背后是福建人斗风搏浪敢于闯天下的精神,做这么个财经节目,一看就很接福建的地气,是典型的他们台的节目,不生硬,很符合。“你和别的台竞争,跟风和克隆永远拼不过别人,没有差异哪里有胜算?我们过去也做过征婚节目、唱歌节目,都无法脱颖而出,所以干脆这次就力推一支精兵式的专业节目,可能只做一部分受众,但是如果这部分受众被抓住了,那么就胜过跟在别人后面打打闹闹了。”
如何做一个专业节目,又能让观众爱看?叶雄彪说,他们的选择特别精细。他们注意到不能全部选择高科技项目的创业人来参加:“都是高科技,大家看不懂。我们选了很多电视机前的普通人一眼能看明白的项目,这样效果好,尤其是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这种创业特实在:卖馒头、开连锁咖啡馆、种咖啡豆、养鸡专业户、土猪养殖商等等。不过这些人本身也是专业的,例如土猪养殖者是硕士,她的养殖观念和销售方式都与传统大相径庭,那种模式特别适合投资,注入资金后会迅速发酵,最后就是她拿到了高达2个亿的投资。这种选择,使我们的节目收视效果好,但又不是非专业性。你本身立意高,再去和观众的想法碰撞一下,肯定效果不错,不是那种立意低要故意装得高。”
不弱的创业者、专业的投资人都在现场尽情展示,双方赤裸裸讨价还价的过程被电视直播出来。不过双方都不太在意,对于创业者来说,很过瘾。“双方很平等,都不装腔作势。我们找来的创业者并不仰视投资人,因为他们并非弱者。”节目播出后,普遍对创业者的评价都很高,觉得他们真实、脚踏实地。
每个导师的本性最后都露出来了,但是不妨碍他们是专业的投资人。洪雷评价:章苏阳一直表现得很优雅,但是关键时刻也寸土不让;徐新有那种优秀投资人的清晰,不会光顾那些表面风光的项目,但是好项目来的时候也不放过;而陈宏表现得温和,关键时刻有四两拨千斤的手段,说话都一针见血。
叶雄彪说:“现在都说电视观众在走向老年化,可是实际上电视机构都在不遗余力扩展自己的受众。中年的成熟观众应该细分,他们在变化和成长中,应该受到重视。我们做的这档创业节目,中年人爱看,他们的子女也爱看,因为很扎实,里面可以看到密度很大的信息量,包括我们审片的时候都会聚精会神。”
洪雷说,刚开始播出时候,收视率还没那么高,不过大家都很有信心。“我们做了一档非娱乐大片,你说是商业节目吧,我们还是考虑了若干吸引观众的元素,比如选择李咏做主持,这是他从央视出来后的第一档节目。我们分析,节目已经准备了足够的燃料,李咏就是那根火柴,一下子点燃了整个节目,观众刚开始可能因为李咏追看这个节目,后来就完全被节目本身所吸引了,这也是我们节目为什么能跻身前十名的原因,要知道,那里以往全是娱乐节目的天下。”(文 / 王恺) 节目投资一个财经突围创业苏阳才会赢爱拼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