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夏粮为何没“十连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每年五六月之间,都是夏粮收割的季节。父母生活在农村,家里还有4亩多耕地,一年种那么两季,夏天收小麦,秋天收玉米,在我印象中从未改变。前两日打电话回乡,和母亲唠些家长里短。我问她今年地里收成如何,母亲说可不咋样,每亩地合下来也就700多斤,4亩多地收了不到3000斤麦子,卖了2000多斤留了不到1000斤,作为她和父亲这一年的口粮。卖掉的粮食也就换了2000多块钱,扣掉下季的种子、化肥和农药,剩了不到1000块钱。忙忙碌碌大半年,也就算从土地中挣下这点钱,不够城市人一顿请客吃饭钱。想来真是悲哀。
我问母亲,家里小麦收成怎么会减少这么多?母亲说可能是因为干旱原因。去年玉米播种晚,成熟也晚,耽误了这季小麦的播种时间,种粮食不就讲个季节吗,老天爷让你吃半斤,你就吃不到八两,母亲在电话那头补充道。这话我听起来有点宿命,不过也不是没道理,在我印象中,除非遇到特别大的水灾或风灾,这么多年来,我们家夏季小麦亩产也就千斤左右,既不是连年丰收,也不是连年倒霉,基本上是起起伏伏,能上千斤以上的绝对是好年成。
早在6月初,农业部就预言,夏粮丰收大局初定,冬小麦有望“十连丰”。6月27日,又有文章说喜看夏粮“十连丰”,看来我们家又拖了国家后腿。确切说,是我们村都拖了国家的后腿。我们村的土地是根据贫瘠分的,虽然我家只有4亩地,却分在村前村后足足5个地块。父亲是有名的种庄稼能手,恨不得每天都要下田除草,即使没事也会下田去看看作物长势。因此,我们家粮食亩产一直是我们村最高的。据此,我也相信村里其他人家的小麦收成都不会太好。
父亲曾说,刚包产到户那会儿,农民积极性高,粮食生产年年丰收。但过了十多年后,好像粮食产量一直都在千斤左右徘徊,至于说收成高低,主要看天气和节气,似乎农业回到了靠天收的年代。我也一直觉得,这十几年来,国家粮食种植一直裹足不前,好像一直有个瓶颈没有突破。大概的问题有,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无法提高生产效率,农业科技水平也没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大幅增产的种子好像一直没培育出来,农田水利设施甚至在逐渐荒废中,所以无论国家出台了多少惠农政策,总觉得这个土地怎么都无法促进农民富裕。
看依靠土地不会有多大出息,村里的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打工。现在农民工的收入也不低,稍微有那么一点技术,一天都能收入三四百块,一年下来就有七八万元,而这不知是多少亩土地的收入。土地再也没有了吸引力,村里留下的皆为老人、妇女和孩子,土地也就靠着他们,年复一年地播种,等待靠天收获的季节,直到有一天,他们的生命走到终点……这样的图景不仅在我们村发生,应该是普遍现象。我时常困惑,农业及农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文 / 朱允慎) 十连丰我家夏粮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