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与胡椒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椒与胡椒0

夏天来到,香椿芽已经老了。

给姥爷过完了八十大寿,我和妈买了回烟台的火车票。姨夫从自家院里香椿树上薅了大把香椿送来,叫我们带上。姥爷看了看,说:“有老秆儿,掐一掐吧。”

她就过来拿起盛香椿的小筐。——她是在姥姥去世3年后来到这个家的,我也叫她“姥姥”,可我妈和姨、舅舅们从没叫过她“妈”。

她安静地坐在院子里掐着香椿。姨来了,“摘香椿呢?”算是打招呼。可是走近了一看,姨就嚷道:“香椿哪能这样捋啊?应该从下面往尖上捋,断了的上面就是嫩芽。这样从上往下捋,叶子都捋掉了也拣不出嫩芽来。”姨说着,一阵风地进了屋,把一大兜家乡烧饼塞进我妈手里,朝外努着嘴低声嘀咕:“摘香椿也不会摘……”可门外她已经听见了,把小筐往地上一掼:“是,我什么都不会干!你会你来干吧!”扭身上隔壁房间去了。

姥姥去世后,我不常来姥爷家,关于她的事,大多是听妈和姨说的。其实一开始,她被亲友介绍来照顾姥爷的饮食起居,每月姥爷给她800块钱。她多年守寡,只有一个女儿,日子一直很苦。来了姥爷家,别的不说,生活可算是大为改观。但是她做的饭,一直不合姥爷的口味,当然了,姥爷这一辈子是,该搁葱丝的搁了葱花他都要骂人,饺子包得太大他也会掀桌子的,而她,连花椒和胡椒都分不清楚。但是不知为何,她来了不到两年,姥爷就不顾儿女们的反对,跟她领了证。她成了名正言顺的女主人了,但每月的钱照给,姥爷的工资卡也和往常一样每天自己带在身上,家里买什么都是姥爷去,从不用她经手。她私下里跟姨半开玩笑地抱怨:“你爸什么都好,就是钱看得太紧。”姨回道:“别说你才来这几天,我妈跟了他一辈子,都没当过家!”

她当不了家,但却改变了姥爷的生活。大约也是她做饭不好吃的原因,姥爷比以往瘦多了,可是精神大好。以前姥爷爱打麻将,一坐一上午,现在每天上街买菜,麻将不打了,腿脚倒比以前还利索。脾气也改了,饭做成什么样他都肯吃,再没摔过碗。她信耶稣,家里堂屋的墙上贴了大幅的耶稣画像,每周日必去做礼拜。姥爷偶尔陪她去教堂,不知是受了那种气氛感染呢,抑或是对姥姥呼来喝去了一辈子,现在有所悔悟?姥爷真是对一切都宽容多了。她用不惯洗衣机,抱了姥爷的床单、被罩去山前的河里洗,有一回被姨看到,说了她一顿,河里的水怎么干净啊,然后重新放进洗衣机,一边教她怎么用,一边重新洗了两遍。可下回她还是上河里洗,姥爷竟然也不发脾气,就铺着这样的床单睡觉。

姥爷是怎么想的呢?

我妈和舅舅都已经在烟台定居,姨的女儿也在烟台工作了,过几年姨退了休也过来,姥爷跟前就没有子女照顾了,所以舅舅早就三番五次地劝姥爷来烟台住,这里空气好,夏天凉快,冬天有集体供暖,比住在老家舒服得多。可是,姥爷不来。因为,她不愿来。她还有个90多岁的老母亲住在乡下她弟弟家,她放心不下。但是姨说这不是唯一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她惦记着姥爷的房子呢,怕姥爷把老房子卖了,将来她分不到遗产。大家因此更加鄙视她,为姥爷竟然甘愿听她摆布而愤愤不平。

姥爷怎么想的呢?

“香椿事件”过后,姥爷跟妈谈话,说他们去烟台的事原本已经商量得差不多了,老家房子不卖,留着过几年拆迁,可是,这一吵,把好不容易取得的进程又打乱了……看到雷厉风行了一辈子的姥爷左右为难的样子,妈说:只要您过得好,在哪儿都行,儿女们怎么都行。

我和妈明早的火车。晚上,姨特地来做饭。分不清花椒和胡椒的她,给姨打下手。饭桌上,气氛仍有些冷冷的。她夹一块酱牛肉送到姥爷碗里,说:“英儿(姨的小名)煮的牛肉挺烂的,你尝尝。”姥爷脸上随即多云转晴,点头说:“好。好。”我看着他们,忽然觉得,这也是爱情吧。(文 / 王欣) 胡椒

下一篇: 天下(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