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纳淘金的上林人

作者:付晓英

(文 / 付晓英)

加纳淘金的上林人0( 6月10日,一位刚从加纳回国的上林村村民曾广强(音译)正在描述中国矿工在加纳遇劫的情景 )

驱逐

6月3日,王庆林跟其他两个采金工友一起离开加纳,18个小时后,飞机到了上海,他买了一张硬座车票,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南宁,再坐两个多小时汽车,回到了老家上林县明亮镇。

王庆林说自己算是比较幸运的,他离开加纳的时候,当地政府和军警已经开始暴力驱逐中国淘金者,小范围内有了骚乱,但形势还没有完全恶化,他的温州老板及时地买到几张机票,让他们先离开。“回来没两天局势就严重了,走得稍微晚一点就麻烦了,搞不好就回不来了。”他跟村里一些人坐在墙根底下,讲起在加纳的遭遇,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时而叹气,时而义愤填膺。“每天都会跟那边联系,昨天晚上打电话的时候,说又打死了一个工人,还有两个人受伤,军警拿着枪抓人抢东西,打劫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砸机器烧机器,非常混乱,工地里的人都不敢出去,死的死伤的伤,没人管我们,也没有人保护我们。”

加纳警方对中国淘金者的驱逐从6月1日开始愈发严酷。还未离开加纳的上林淘金者传给老家亲戚朋友的图片要么是火光冲天的采金工地,要么是中弹身亡的工友,每天都有淘金客死伤的消息传递回来,这让上林人既焦虑不安又愤怒无比。但是,实际上在此前半年多就早已经有了征兆。2012年10月底,加纳就已经发起遣返中国商人的联合行动,而今年2月份,加纳新总统马哈马在国情咨文里专门提出要加大对非法小金矿开采的打击力度,要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从今年4月份开始,加纳就已经出动军队驱逐外国淘金者,随之而来的打劫者也越来越多。张勇的朋友在加纳投资了一条采金生产线,他告诉本刊记者,朋友4月初就收拾了淘金的机器设备藏起来,准备躲进山林。“工地的白板上写了通告,提醒大家某个路段有人持枪拦路抢劫,甚至还有人抢车,还重点标出‘下周大扫荡,请大家注意防范’的字眼。”从那时候开始,很多淘金者被遣返回国,甚至上了加纳移民局的“黑名单”,拒绝其再次入境的请求。

加纳官方对于淘金者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把非法淘金者驱逐出境,这让很多淘金者觉得委屈而难以理解。“在加纳待了这么多年,政府一直是知道的,六七年了,为什么现在说我们是非法的。”王庆林说。多年来,尽管加纳军警也会搜查采金工地、驱逐没有签证的淘金者,但是大环境相对宽松,对合法签证的淘金者也比较宽容,最初还会为他们提供一些保护和援助。在加纳,来自民间的抢劫者也从来没有消失过。“很多黑人抢劫,有当地人,也有加纳邻国过来的人,以前我们遇到抢劫会报警,警察管不了,跟我们说碰到劫匪就直接打死。”可是如今,来自官方的默许不再有,军警武力清查非法淘金者,甚至也加入了抢劫的行列。

加纳淘金的上林人1( 位于加纳库玛西、由中国人负责开采的一处金矿工地 )

100多名淘金者在加纳警方的此次行动中被逮捕,在中国驻加纳大使馆和加纳上林工作组的交涉下,淘金者被释放,但是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离开加纳回到中国,淘金者价值两三百万元的淘金设备带不回来,幸运一点的人把设备低价转让脱手,但是更多人只能无奈舍弃机器,还有的淘金者在混乱的局势下躲进山林,不敢出来,担心一露面就会被移民局抓走或者遭遇打劫丢掉性命,能做的只有等待。

去加纳的淘金者

( 2012年11月1日,在库玛西澳芬河上游某采金工地上,一位中国工人展示熔金后铸成的金块。金块重大约700多克,是该工地一天的产量 )

被逮捕的淘金者绝大部分来自上林县,而整个加纳的中国淘金者也有将近百分之八九十来自上林县,这个位于南宁市北面100公里左右的小县城是中国重要的金矿产地,几代上林人都以采金为生,积累了丰富的采金经验,1995年左右本地采金被禁止之后,上林人去了东北、内蒙古等其他金矿产地继续开采,以至于流传着“有金子的地方就有上林人”这一说法。而加纳是非洲第二大黄金出产国,探明黄金储量约985吨,占世界黄金总产量的3%,丰厚的黄金资源,吸引了大批上林淘金者。

对上林人来说,去加纳采金并不是什么难事。早先去加纳淘金挣到钱的同乡会回来招募技术工人,很多留在老家的人看到村里其他人在加纳挣到钱,也会托人把自己也带出国。没有钱投资生产线的人会先去加纳做技术工人,两年最少也能挣到20万元左右。两年期满后,他们回到老家,再跟亲戚朋友借钱、去银行贷款,凑出几十万元,几个人一起做股东,投资一条自己的采金生产线,再赴加纳。

加纳淘金的上林人3( 一些中国采金者为躲避加纳军警的搜捕,藏身于可可林中 )

签证也不是问题,去加纳淘金的热潮也催生了很多为此提供专业服务的公司,业务涵盖劳务中介、签证代办等等,所有的问题都会有专人帮忙解决。李胜的公司有很大一部分业务是办理加纳签证,他告诉本刊记者,不管是劳务签证还是旅游签证,都没有任何问题。“要办理劳务签证,需要有加纳那边公司提供的工作邀请函、合同,以及公司的营业执照等文件,办理时间稍微长一些,要一个月,签证和机票加起来一共收费2.5万元人民币。而旅游签证更加简单,不需要任何合同文件,半个月内就能办好,一共收费2.3万元人民币。但不同的是,劳务签证时间相对长一些,有半年、也有一年,而旅游签证只有三个月时间。”李胜说,大部分去加纳的淘金者都持旅游签证,方便快捷,签证到期之后再去移民局续签,也有少部分人希望办理劳务签证,但是又提供不了任何需要的合同文件。“即使这样,我们也可以代办劳务签证,我们在加纳注册了一家机械公司,可以提供需要的所有文件。”李胜告诉本刊记者,这样也有风险,“我们公司的注册地在敦夸,但很多人不是去敦夸工作,这样的话,合同上的工作地址与实际的工作地址不同,移民局的人查起来会比较麻烦,风险大一些,搞不好的话也有可能直接被遣送回国。”

而当上林人把采金的视线投向加纳时,上林县的整个外部环境里都传达出很多与加纳淘金相关的信息:镇上到处可见办理加纳签证的广告、出租采金机器设备的广告;非洲疟疾多发,县里和镇里的很多墙面标语都跟防治和检查疟疾有关;镇上药店外树立着广告牌,写着“本店长期供应非洲药品、青篙琥酯片、其他药品”,而青篙琥酯片是治疗疟疾的常用药品。

( 加纳军警强行进入中国采金者的居所,清查非法淘金者 )

在长期的采金作业中,上林人还自己创造出砂泵采金的技术,王庆林告诉本刊记者,从小就能看到老人挖金子,“只不过以前是原始年代的挖法,我们现在这个年代技术比较先进,跟以前不一样而已。砂泵技术二三十年之前就开始使用了,但是不成规模,90年代以后,我们去了东北、内蒙古采金,用砂泵采金才逐渐成为通用的技术”。

直到现在为止,也只有上林人才掌握这门技术,包括砂泵的制造组装,绝大部分都是在上林县的明亮镇加工完成,然后通过海运运送到采金工地,明亮镇作为砂泵的加工组装基地,一进镇,路两边都是大大小小的砂泵加工厂,加纳没出事之前,每天都有大货车停在明亮镇的加工厂前,等着装载砂泵设备。

加纳淘金的上林人5( 2012年11月1日,加纳某采金场的加纳当地工人正在进行洗砂作业 )

王庆林是操作采金砂泵的技术员,每天工作8小时,从早晨8点到中午12点,再从下午14点到17点,每个月的收入包括5000块钱的底薪和采金提成,“扣除所有成本和费用之外,大概有2%的提成,一条生产线上大约有五六个技术工人,大家一起平分这2%的黄金提成”。

他是去年12月26日才去的加纳,原计划待两年,走的时候加纳还算风平浪静,没人跟他提起过加纳淘金生活的巨大风险,到了之后,王庆林才真正了解了加纳的淘金生活。“邻近的工地有过劫匪抢劫,黄金和现金全部抢走了,我们在工地上倒还没有遭遇过劫匪。”王庆林告诉本刊记者,他所在的采金工地外筑了一道很高的围墙,围墙里面有三道门,养了几条狗看家护院,还从当地雇了几个黑人保安。“采金工地上都是配枪的,来了劫匪还能抵挡,不然什么都留不下来。”虽然工地没有被抢劫过,但是他们的车子曾经在路上被劫匪拦下,所有的钱、黄金统统抢走。“好歹车没抢走,也没杀人。”

相比上林其他淘金者来说,王庆林去加纳算是很晚了,他跟父辈一样,也是以淘金为生,早年在上林本地和黑龙江都淘过金,后来国家彻底禁止私人开采黄金之后,他回到老家,种地养猪。2010年去加纳淘金成为上林的风潮,上万人涌入加纳,王庆林还是没有出去。而他的上林老乡赵清军则不甘心就此放弃黄金开采这一暴利项目,早已将视线投向了国外。

赵清军是在国内禁止私人开采黄金之后才开始到国外去的,他说:“我们本来都是在国内挖的,1995年左右就不能在上林开采了,然后我们就在黑河啊东北啊那一带,实际上1999年的时候国家就已经下了禁令,不准私人开采金矿,当时查得比较严格,但是都用人工去检查,没有卫星地图,在山里偷偷地挖也没关系,看不到。2005年,国内大部分地方都不允许开采了,到2010年的时候全面禁止私人开采了,用卫星地图定位,哪里在开采直接定位,偷偷摸摸地也挖不了多少,成不了规模,在国内没法发展就得往国外发展了,所以2010年上林一大批人出国去加纳也跟这个有关系。”

赵清军可以称作是上林人去加纳淘金的先驱人物,他40多岁,做采金这一行业已经超过20年。赵清军告诉本刊记者,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等很多有金矿的国家他都去过,也投资了不少采金生产线。“我们世代都做这个,基本上历史传统就是这样,除了挖金子我们不懂得别的生意了,就是挖金养命,我做这行20多年,常年和金主打交道,世界上哪里有黄金我们很清楚,包括具体到某个矿地含金量怎么样,能否开采,我们都有自己的识别和判断方法,到各个金矿、各处金砂去了解,之后再跟金主或者政府协商,然后才能开始运作。”

2005年,他就已经进入加纳。“加纳是黄金海岸啊,金矿含金量比其他国家多,但是我们刚去那一两年,都是亏本的。”赵清军说。他通过在世界各地建立起的人脉关系,找到了加纳的地主,开始了加纳的淘金生意,但是刚开始并不顺利。“我们刚去的时候,对国情了解不多,关系也不够多不够硬,最初做的时候得把关系基本都铺好,慢慢接触一两年之后,再找到当地比较有势力的人,跟他们沟通,看矿地和含金量,然后才签订开采合同,一切都理顺了之后才慢慢开始挣到钱。”

赵清军跟王庆林不同,他不是采金工人,在任何一个国外的金矿产地都不会待超过三个月的时间。“我去跟人家谈投资和合作,选矿地看金砂,都是这些事情,处理完了之后有了结果,就交给其他人去办了。”赵清军告诉本刊记者。他是上林人口中的“大老板”,他们都知道赵清军在加纳挖金子赚了大钱,而赵清军说,他刚进入加纳的时候,淘金的机器设备都没有。“我们都是在当地租设备,没有钱买,一套勾机要150万元,再加上砂泵和配件、租用土地等,要两三百万元,拿不出那么多钱,只能在当地租机器,一个勾机的租金是300块一天,很贵。我们赚了点钱之后才开始购买机器设备。”

淘金理想与现实困境

在赵清军之后,越来越多的上林人带着赚钱的梦想去了加纳,做技术工人、合伙投资生产线再到拥有自己的采金生产线,前几年去的人基本上赚到了钱,赵清军告诉本刊记者,外界传闻的一年挖金挣几千万、几个亿都不可信。“普通的技术工人一年能挣到十几万元吧,吃住都在工地,花不了太多钱,工资都攒下来了。投资采金的小股东一般来说能挣到几十万元,通常情况下,两三百万元的投资能一年时间收回成本,五六个股东,到第二年,行情不差的话每个人也能分到几十万元,这种是最常见的。当然,也有一年挣几百万元的,不过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赵清军顿了顿说,“但是,今年去挖金子的肯定是赚不到钱了,都赔在里面了。”

根据加纳2006年颁布的法律,金矿分大矿和小矿两类:25英亩以下小矿仅限加纳本国人开采,外国人只能投资开采25英亩以上的大金矿,英美等欧美国家很早就抢滩加纳,财力雄厚,大矿早已被圈走,而中国人承包开采的大都是25英亩以下的小金矿,称之为“技术合作”。“就是说,加纳地主方面出地,我们出钱、出物、出人、出技术。”张清军说。两方的合作和运作模式之前一直很稳定,由于加纳的土地所有权掌握在地主和酋长手中,所以中国的采金人通过联系人找到持有采矿许可证的地主,交纳数额不等的土地租金和地上农作物一次性20年的物资补偿。此外,在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里,采金者要给予地主提成百分之十甚至是百分之二三十的黄金产量。赵清军告诉本刊记者,与加纳地主的合作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我们找到的肯定是有合法开采许可证的地主,这是合作的前提。加纳的地主其实并不反对与中国人合作采金,我们能给他们带来经济收入,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采金工艺,加纳的淘金技术非常落后,所有的工作全靠人力完成,效率低、产量少,而我们带来的都是先进的机械设备。”赵清军说。

六七年来,这种合作模式看上去稳定而有效率,但是以“技术合作”的名义开采25英亩以下小金矿的这一行为打了加纳法律的擦边球,在实际上也已经违背了加纳法律。“从今年开始,就说我们是非法的,但是以前六七年一直是这种模式,都是合法的,我们去开采的金矿都有许可证,为什么会突然变成这样。”赵清军非常不满,他停下来想了一下,然后告诉本刊记者,前期去加纳的淘金者各方面手续、签证都很规范,“不管你从哪个国家过去,到加纳以后,跟地主已经达成开采协议,把文件资料交给地主,地主就到移民局去办理一个劳工签证给你,一般来说有效期是2年。旅游签证过去的劳工如果能在3个月之内把文件拿到移民局申请办理了劳工签证,也是合法的。但是如果3个月之内还没有劳工签证,那么你必须返还,否则警察查到会直接关到牢里去。”赵清军说,办劳工签证也有一定的难度,主要看地主的办事能力,因为旅游签证去到加纳,再改为劳工签证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必须是要符合一定条件移民局才给办理。“但是,后期慢慢地就有点乱了,旅游签证没能换成劳工签证,警察查到的时候,塞一点钱给警察,他们也会放你走,结果每次没有劳工签证、用钱打发警察,导致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管理上也越来越混乱。”赵清军说。

而对于加纳官方指出的中国淘金者破坏生态环境,开采过的矿地不实施回填,赵清军并没有全部否认。他说:“最初我们开采过的矿地都会回填,今年军警抓人、劫匪洗劫采金工地,淘金的人肯定都想赶时间多挖一点,多挣些钱,可能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其他一些国家的开采者也存在不回填的问题,英国人、日本人都有,为什么只针对中国人?”他恼火又不解,把原因归结到两个国家的政治层面,抱怨政府没有为淘金者提供足够的保护。“我们去加纳采金,给当地带来多少就业机会,一条生产线就要雇用近10个本地人,当地很穷,每天收入5塞地,我们给出的工资最初是15塞地,之后涨到了25塞地,也对当地经济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对于被驱逐,赵清军依旧耿耿于怀。

而中国使馆和上林工作组与加纳官方交涉之后,每天都有部分淘金者回到老家,问起来那边的生活,很多刚回国的淘金者一言不发,或者只情绪激动地不断重复:“说这些没用,还有几万人滞留在加纳回不来。”据上林县官方介绍,从2006年起,上林人就陆续赴加纳从事采金活动,上林县公安局副局长姚立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据不完全统计,迄今约有1.2万上林人在加纳淘金,但是这个数字在赵清军和王庆林看来都比较保守,王庆林说,整个明亮镇有人口4万,去加纳的就差不多有1/4,在加纳的上林淘金者远远不止这个数目,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加纳采金。

这次事件之后,从加纳返回的淘金者面临巨大压力。“他们大都是借钱、贷款凑了几十万元入股一条采金生产线,现在呢,价值两三百万元机器运不回来,也不能挖金子了,血本无归,很多人都倾家荡产了。”赵清军叹了口气,他在加纳也有投资,但损失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在很多其他国家他也投资了采金生产线,还在上林县开办了一家中型的淘金设备加工厂,生产组装砂泵等等。加纳驱逐中国淘金者之后,整个上林县都冷清了很多,明亮镇上的很多小型砂泵加工厂都已经关门停业,路边也很少见到停放的、等着装运机器设备的大货车,而他的加工厂还在接受订单、正常生产,尽管数量有所下降,慕名而来的客户来加工厂订货,也咨询他关于各地金矿所用设备的不同,听从他的建议定做机器,有人在国外开采金矿,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打电话咨询他,他在上林县名声响亮,不仅因其淘金而发家致富,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一个采金技术的输出者。

但是,赵清军毕竟属于极少数人。在上林县,除了出国淘金之外,去广东等地打工也是上林人主要的谋生手段。但是,打工收入的钱远远不能跟淘金相提并论。黄远没有去加纳淘过金,他说自己一直在深圳打工,每个月有几千块钱的收入。“但是除去吃饭、房租,几乎攒不下钱来,一年到头也剩不了几个钱,而去加纳淘金的人出去两年回来,家里盖上新房子了,有的还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县城里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卖三四十万元,要靠打工几十年才能办到的事,去加纳一两年就做到了,还有不少人直接在南宁买了房子。”黄远说。因为看得见的实在利益,上林人一个接一个地奔赴加纳,通过淘金脱贫致富的故事上演了不少,黄远也终于坐不住了,他辞了深圳的工作,下决心也到加纳去,可是没多久,加纳的形势就紧张起来,他只能放弃。“去了可能还比较麻烦,那边这么乱,挣不到钱不说,搞不好命也丢了。”而才去加纳待了不到半年的王庆林带了1万多块钱的收入回来。“这几个月遇到的问题太多,开工也不多,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损失。”王庆林叹了口气说,“早两年去就好了,现在应该再也回不去加纳了吧。” 淘金加纳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