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格尔的“双管齐下”
作者:宋晓军(文 / 宋晓军)
( 6月1日,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发表讲话 )
6月1日,美国新任国防部长哈格尔首次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议”。之前国内很多媒体纷纷猜测这位“越战”老兵、“反战英雄”会同去年前任部长一样,拿当下国内媒体热炒的南海问题向中国发难。但当他发表完诠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讲演后,情况并非国内媒体预料的那样。如果用美国《政治新闻》网站在北京时间上午10时发表的一篇评论称,哈格尔对中国玩了一个“双管齐下”的策略。
按照那篇题为《哈格尔严厉警告中国》的评论的解释,所谓“双管齐下”是一方面哈格尔表示了愿意与中国改善和加强两军关系,另一方面就是对来自中国军方的网络攻击发出了严厉警告。那么应该怎样解释这个“双管齐下”呢?简单地说,可以用即将进行的中美首脑“庄园会晤”和最近以来的美国军方的三个文件串一下。前者可以说明“双管”中缓和关系的一“管”是为什么,后者则可以说明“严厉警告”是为什么。
对于后者,一是2013年1月美国国防科技委员会准备向国防部提交的一份有关涉及美国军工项目和技术遭到黑客攻击的报告。虽然在这份报告公开版的138页中,只有四次提到中国,但在一周前被号称得到了全版的《华盛顿邮报》解读后,似乎报告中提到的37个武器项目和29项防御技术遭到黑客攻击,都与中国军方有“扯不清”的联系。二是在今年的5月21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上将(Jonathan W.Greenert)在据传是奥巴马政府倚重的军事智囊的一次有关美国海军在“重返亚太战略”中部署的讲演——《新美国安全中心》。在这篇讲演中,除了在重返亚太战略的海军舰艇数量和分配上比哈格尔6月1日的讲演更全面外(当然,哈格尔讲演中还提到了少部分的空军武器),重要的是他更加强调了美国海军网络战在未来亚太战略中的地位。三是2013年3月由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发布的《制信息权2013~2028》路线图文件。这份文件强调的三个核心能力和五个目标,都与海军在未来作战中的网络信息战能力建设有关。
如果用这三份文件去解读6月1日哈格尔的通篇讲演中的“严厉警告”部分,可以得出一个更通俗的结论:美国军方称其愿意与力量迅速崛起的中国军方改善关系、加强联系,但美国军方毕竟还是维护亚太地区公平正义的“秩序维护者”,虽然因财政困难面临着国防开支下降的趋势,但是美国军方可以利用最新研制和正在研制的高科技武器对亚太的增量投入,来继续充当这个“秩序维护者”。而中国军方别不按“游戏规则”来破坏美国军方作为“秩序维护者”的作用,这样对地区的稳定发展是不利的。在场的31个亚太国家军方领导人,包括欧洲国家军方和北约的领导人,都可以在此根据地区和本国利益对美国军方的这个“担忧”发表意见。
那么中国是不是真像哈格尔说的,存心要与美国在亚太争“秩序维护者”的地位呢?简单地说,中国军队的战略是积极防御战略,目标是打赢信息化条件的局部战争,能力建设的要求是“能打仗、打胜仗”。如果把上述哈格尔讲演的简单结论与中国军队的战略、目标与能力建设对照看,似乎哈格尔的讲话也不无道理。但是我们不妨离开“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议”这个新闻横截面,再看看这个新闻横截面背后的相关信息。首先,中国军方早就提出过改善中美两军关系的三个条件:1.对台军售;2.美国防部2000年国防授权法案中有关限制条款;3.南中国海美军舰机抵近侦察问题。至于中国军队的战略、目标和能力建设,远一点的可以说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与中国“人大”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近的可以说《日美安保条约》、《美菲防御协定》与“钓鱼岛争端”、“仁爱礁争端”的关联及中国宪法赋予中国军队使命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当然,如果你这样质问美国军人,他们会回答军队是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不管国内立法的问题。既然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到国家和军队最高领导人即将开始的“庄园会晤”了。那么在“庄园会晤”中,中美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会不会谈到上述的几个矛盾的解决呢?为此我在网上请教了一位在美国学习国际政治的年轻华人,他说:奥巴马也许不会成为尼克松,他身边也没有基辛格。 双管齐下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