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觅制度温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关晓海)

单位里有一位保洁阿姨,负责我所在楼道的卫生。为人甚是和善,工作也极为负责,但每月薪金不足千元,她有一子一女,儿子在哈工大读书,女儿还在上高中,家庭负担很重。为补贴家用,她不时从其负责清理的垃圾筒里捡拾一些废旧报纸,以及其他废弃物,积攒起来卖掉以补贴家用。但年前其所在物业公司对其进行例行检查时,在其储物间里发现了一部废弃电话,便以涉嫌盗窃将她辞退。阿姨伤心委屈,又心有不甘,便找到物业经理想为自己申辩几句。可物业经理并没有耐心听她的解释,只是把公司的规章制度冷冷地扔到阿姨面前,上面清楚地写着不允许保洁人员从单位中夹带任何物品。看着这规章,阿姨无言以对,满腹委屈却又无可奈何。

阿姨的委屈还不止这一桩。阿姨和她丈夫十几年前从农村来到城市讨生活,摆过地摊、买过早点,甚至还贴过小广告,虽还谈不上风餐露宿,但这个小家庭日子过得无比艰辛。好在经过几年打拼,丈夫成功拿到驾照,并幸运地应聘到公交公司做司机,阿姨也来到物业公司做保洁,生活慢慢安定下来。可即便如此,在这个城市买房对阿姨一家来说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梦想。不要说门槛极高的商业贷款,就算是利率稍低的公积金贷款,阿姨也无力申请。这一令人沮丧结果的造就自然离不开阿姨的自身因素,但制度设计上的悖论也难脱干系。公积金贷款的本意在于惠及低收入家庭,但现实中操作下来却更容易出现“劫贫济富”的意外后果,很多如阿姨这般急需公积金贷款的贫困家庭,因为拿不出申请贷款前必须支付的首付而望洋兴叹。无奈的阿姨为了圆自己的购房梦,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经适房申请上,去年好消息传来,南郊某经适房开发商通知阿姨准备签订购房合同,房子预计明年交房。虽然这套房子远在郊区,四周生活也并不便利,但仍让阿姨一家为之激动不已,丈夫更加卖力工作。可好景不长,房管局打电话通知阿姨,经过认真核实,由于她丈夫最近工资上涨了1000元,家庭收入提高,她的经适房购房资格由此被取消。这让阿姨欲哭无泪,不努力工作,怎么有钱买房,可努力工作了,购房梦反而越飘越远。阿姨直言自己想不通,可房管局却直接把电话挂了,只留了一句“我们也是按章办事”。

有人说,最让人绝望的不是没有希望,而是你给了他希望,却又亲手把希望斩断。如果执行斩断职能的是制度,无疑给人带来的伤害更大。其实,制度并不乏温情的一面,只是它很少向贫寒者展露,可如此一来,制度又靠什么来矫正市场的惨烈竞争呢? 经济适用房制度购房温情何处

上一篇: 偏见的本质
下一篇: 请律师的烦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