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士顿爆炸案始末
作者:蒲实(文 / 蒲实)
( 4月15日,在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现场发生爆炸案,救援者正在救助一名受伤男子 )
我是4月15日清晨离开波士顿的。那是个周一,天气仍有些凉,却很晴朗。我的同学——在波士顿读书的年轻夫妇还在睡梦中。当天是波士顿盛大的马拉松日,也是麻省纪念独立战争第一场战役的“爱国者日”,他们的学校放假。之前的周末,我们曾在波士顿市区闲逛,沿着博尔斯顿(Boylston)街走到普鲁邓秀儿(Prudential)商业中心,经过后来发生爆炸案的市中心卡普利广场。
我在华盛顿转机,将要起飞时,是中午12点多。电话与同学道别,女孩说她正在比赛现场看热闹,一个人势单力薄,没能挤到人最多的终点围处,只能外围远观。就在我起飞约两小时后,在距她几百米远的地方发生了爆炸。事后,我的同学说,就像做梦一样,一些坚韧的跑者,在爆炸案发生后,直接坚持跑到了附近的医院献血。她说,如果我按照曾经设想的,改签机票,在波士顿多待两天,我俩肯定一块儿去凑热闹了,说不定就一起挤到了终点线的人群里。
美国的反应速度是快的:爆炸案发生仅一个多小时,情报机构立即明确了爆炸源,并找到了其他两处炸弹。当局立即关闭了附近的大桥,联邦航空局在波士顿设立了禁飞区,波士顿附近的两座核电站也立即加强了安保,所有手机信号都被屏蔽,以防引爆炸弹。一些公共场所和地铁线也被关闭,学校停课了,波士顿警方呼吁人们待在家中,整个城市宵禁了。等我的同学一觉醒来,波士顿已成空城。尽管她住的地方离现场很远,但窗外的警笛鸣个不停,“好像置身于好莱坞大片中,有点失真”。人们最关心的是,这是否真的是一场恐怖主义袭击?在奥巴马的3分钟全国讲话中,他并未对此匆忙下定论。当天夜里,波士顿上空重新通航,解除了紧急措施。哈佛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吴亮注意到了这个微妙的细节:地方政府9000警力搜索1个罪犯嫌疑人一天未果,宣布解除紧急措施,而美国总统虽提出联邦政府愿意增援波士顿,却无法对其干预。
4月16日,嫌疑人尚未确定。波士顿警察局和联邦调查局向当天用手机或相机拍摄过马拉松比赛的所有人征集影像资料。一些美国媒体,如《纽约邮报》,贴出了一位背着大书包的黑皮肤摩纳哥人的照片,遭到了舆论猛烈批评,认为它不负责任地以肤色和种族作猜疑依据,是极不负责任的歧视和分裂行为。任何判断都变得必须谨慎。波士顿开始组织起来。身居波士顿的@LobsBoston在他的微博上写道,他常购物的网站商家发来了致波士顿人的公开信,一句“波士顿,你是我们的故乡”,给了人们集体意识;波士顿的一些组织开始在网上为死伤者募款;一些大学降了半旗;人们纷纷组织祈祷、哀悼活动。这时,一段波士顿的城市宣传片在网上广为流传,再现宁静的波士顿美景,字幕是:“我们会像从前一样,欢呼、奔跑、茁壮成长,因为我们是波士顿。”
在这一天给人印象最深的,也许是名嘴科伯尔,他以调侃的方式在全国的电视秀开场中说:“凶手一定不了解波士顿人民,波士顿当初可是些生猛的清教徒建立起来的,那群清教徒的帽子上都得带个扣,才能压住他们的怒发冲冠。波士顿可是美国革命的摇篮,是红袜队输了86年还屡败屡战的城市,是坚持到了大挖掘工程胜利的城市,这巨大的工程阻碍了交通16年,估计有人现在才到家吧(当时时间是深夜23点半)。”美国人的幽默感,反而让悲恸显得高贵起来。而像《纽约客》这样的媒体,已经开始讨论和反思对恐怖主义的过度恐惧将会对个人自由造成的不必要伤害。后来,当嫌疑人身份确定后,美国主流媒体也并未一拥而上指责他的车臣移民身份和伊斯兰宗教信仰,而是立即反省,对身份和信仰的过度强调,是否会造成美国社会的进一步分裂?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嫌疑人的犯罪动机究竟是车臣社会的产物,还是美国社会的产物?在联邦调查局的最终结论出来前,媒体对嫌疑人的讨论是克制的。
( 涉嫌制造波士顿爆炸案的塔梅尔兰(左)和焦哈尔兄弟 )
直到4月19日,波士顿一直处于重兵把守的空城状态。联邦调查局采用脸部识别技术分析了成堆的图像,最终确定了嫌疑人:19岁的焦哈尔和他的哥哥、26岁的塔梅尔兰。吴亮注意到,之前一直是地方警力活跃在前线,直到两个嫌疑人的身份正式确认后,联邦调查局才第一次见诸媒体。他告诉我,这表明,联邦调查局一直在幕后默默行动。联邦调查局最初公布了两名嫌疑人的照片,希望他们能自首;但相应的危险是,在得知身份暴露后,他们会有武力反应。随着两名嫌疑人的信息碎片零星见诸媒体,我的同学发现,她过去居住的街区离他们的公寓仅几条街之隔,那是个各种族裔聚居、成分比较复杂的区域。而一位在麻省达特茅斯学院读书的中国留学生也猛然发现,19岁的嫌疑人竟然是他的大学同学。他告诉我,他除了知道该同学很爱吸大麻之外,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私交,但他对波士顿发生的这一切都感到非常意外。
19日,嫌疑人选择了逃窜。排查和大搜捕开始。警方发出通告,要求全体市民不得出门!武装人员运输车隆隆驶过波士顿街头,身穿防弹衣的警官挨门搜查。20日,警方在交火中击毙了哥哥,最终又在麻州沃特敦一艘名叫“Slipaway Ⅱ”的船上发现了逃窜的弟弟,他最终在谈判专家的说服下走出来,被活捉。波士顿总警监事后告诉媒体,警方在与之交火中共使用了约200发子弹、简易爆炸装置、手榴弹,这是前所未见的。
( 4月16日,波士顿民众自发前来参加悼念8岁遇难儿童马丁·理查德的活动 )
追捕时,美国媒体早已在外围掘地三尺,把嫌疑人的邻居朋友叔叔姑姑姐姐爸爸妈妈都采了个遍。他们的动机仍在调查中,但在相互矛盾而又零星的碎片中,两位嫌疑人的模糊形象可以被大致拼凑出来。大约10年前,兄弟俩随父亲从车臣以政治避难的身份来到美国。哥哥塔梅尔兰在外人眼中是一个安静少年,志向是成为一名拳击手。近年来,因为他妈妈担心他开始吸毒、结交女孩和酗酒,开始规劝他信奉伊斯兰教。他母亲在达吉斯坦马哈奇卡拉接受采访时说,他曾对她说,你知道伊斯兰教如何改变了我,他曾说,他开始追求更加严格的生活方式,有时他会去波士顿中心的伊斯兰社区清真寺。这几年,他的拳击爱好停顿了,他曾经是顶尖的拳击手。他在社区大学的课程也并不顺利,他的一位女朋友曾举报他有暴力倾向。他曾接受过联邦调查局的询问,据美国官员称,是在俄罗斯政府要求下,调查局和他进行了面谈,但并未发现可疑证据。而他虽然持有美国绿卡,在申请美国公民身份时并不顺利,曾经被拒绝过。他的姑妈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来自有数百年历史的高加索山地部落,过去还算是个人物,到了美国,却是无名小卒。“身为车臣人,我们永远都得努力证明自己。”2012年,他曾回过一趟俄罗斯,待了6个月。这6个月的行踪是目前联邦调查局调查的重点,而他的弟弟,基本就是他的小跟班。
美国媒体对于描述他们的背景较为谨慎。任何有倾向性的描述都会带有以恐怖主义分子的身份审视他们的危险,而这意味着,有关部门将动用在公共安全受到威胁时有权停止嫌疑人保持沉默权利的规定,以获得关于其他嫌疑人活动的情报。2011年,奥巴马政府为嫌疑人的保持沉默权设置了紧急情况下的例外规定,允许在口头告知嫌疑人他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之前对其展开讯问。而这个允许嫌疑人保持沉默、被称为“米兰达警告”的无罪推定法案,对焦哈尔是否适用,已经成为现在媒体讨论的重点。虽然有痛苦和愤怒,但关于法律程序的理性讨论仍然占据着主流公共话语空间。
( 美国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人们在互相救助 )
( 4月19日,波士顿警方在街头搜索爆炸案犯罪嫌疑人 )
( 4月18日,奥巴马参加在波士顿举行的爆炸案遇难者悼念活动 )
( 4月19日,马萨诸塞州水城,特警全副武装搜捕爆炸案嫌疑人 )
( 4月20日,美国波士顿,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波士顿红袜队与堪萨斯城皇家队在比赛前举行仪式,悼念爆炸案中的遇难者 ) 爆炸案波士顿红袜队波士顿地铁始末波士顿爆炸案波士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