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不要这样的财神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刘庆明)

我生在家乡,长在家乡,是家乡清甜的水滋养我长大,家乡的河流在我眼里是清澈见底的流水,夏天喝一口甘甜清冽直抵心田。可近年来,家乡大兴企业,招商引资,一家家从外省引来的外资企业——比如电瓶厂,在我们山清水秀的家乡落户,人们欢呼雀跃,干部功不可没,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愁没活干,家家户户的幸福日子指日可待。

然而在电瓶厂工作了几个月的乡亲突觉肚子痛,身体不适。有人痛得特别厉害,到医院做全面检查,铅超标数十倍。茫然不知的乡下农民,这才知道铅对人体的伤害竟然如此严重。于是大家纷纷去医院检查,这个身体铅超标引起肚子痛,那个因铅超标让原来非常壮实的身体瘦得不像人。老百姓这下子才知道,引资引来的电瓶厂原来是对人体有害的污染企业。一年之后,附近的许多村民也出现身体不良反应,特别是小孩更为明显,带到医院检查方知都是因为铅超标所致。于是,附近村民集结起来到县里反映诉求,要求电瓶厂家对铅超标的村民经济补偿,要求厂家尽快搬迁。

然而,这些污染企业是当地的财神爷,是县里主要经济来源,断了它就断了财源。于是县里出动武警以武力驱赶农民。为了防止事态蔓延,并通知各医院,凡来医院检查铅超标的一律由厂家出示证明,否则不予检查。污染水流入下游外县,下游的老百姓喝了污染水后也出现铅超标,于是他们告到上面。结果也一样。

由于铅尘飞舞、漫散,附近的庄稼、蔬菜或多或少沾上铅尘,这一带农民种出来的蔬菜、谷子,放到市场上卖,知底细的人摇头离开。尽管如此,电瓶厂依然生产,老百姓依然生活在周边。上访无效,只好作罢,年轻的外出打工,一年到头很少回家,年老的在家已无可奈何。最让我牵挂的是那些留守家乡读书的小孩,我为他们的处境默默流泪,这样不控制污染的所谓发展,实在是家乡的灾难。 这样宁愿财神爷电瓶不要

上一篇: 卫视的战争
下一篇: 舅舅的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