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消息·坏消息(71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动物学家很早就发现,鸟类有使用芳香类植物筑巢、从而起到驱赶寄生虫作用的习惯。但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却发现了这一习惯在现代都市生活影响下的奇特改变。研究人员对大学校园中27个麻雀和28个家朱雀的巢穴进行检测后发现,这些鸟窝中含有大量来自香烟过滤嘴的醋酸纤维素,而该种物质的使用量越高,鸟巢中的寄生虫数量便越少。研究者在《生物学通信》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生活在城市中的鸟类似乎在进化中发现,含有大量尼古丁的烟屁股可以帮助它们有效地赶跑寄生虫。但这一适应行为会不会让它们像人类一样面临癌症风险呢?这或许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证明。
谁说只有人才会讲故事?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已经成功研发出一款可以自己讲故事的软件Xapagy。研究人员首先“喂”给这一计算机系统大量以计算机语言编译好的故事,但与通常的人工智能系统不同,Xapagy并不会基于这些故事建立起严格的逻辑规则,相反,它只是把这些故事中的情节作为独立事件存储起来。当要讲述一个新的故事的时候,Xapagy一边在内存中寻找相似的情景,一边随机应变,用自己的语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而使每一个故事都可能是全新的。这可能会使未来的人机互动变得更自然。
武侠小说里,“采花贼”惯用熏香作案,但在现实生活中,浓郁的香气原来却是矮牵牛花对抗甲虫和蟋蟀这些“采花大盗”们的关键武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学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发现,那些经过基因改造、无法释放出苯甲酸苄酯或异丁香酚等芳香物质的矮牵牛花,其花瓣被甲虫和蟋蟀吞食的危险是未经基因改造的花朵的好几倍。而当在这些花瓣附近放置盛有上述芳香剂的小瓶后,那些害虫随即逃之夭夭,而能够为矮牵牛花传粉的蜜蜂则寻香而来。
在斯里兰卡,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缩小和碎片化是多起人象冲突悲剧的根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国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近年来大力推行大象搬家运动,将野生大象转移到国家公园中加以保护。然而,美国史密森尼保护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小组从2004年起跟踪调查了12头“被移民”的野生亚洲象后发现,这种做法不但没有减少人象冲突发生的次数,也无助于对大象的保护。事实上,其中5头大象在“被移民”后的8个月内被射杀,而它们一共导致了5名居民的死亡。
源于欧洲和亚洲西南部、于19世纪传入美洲的早雀麦有个好玩的英文名“骗子草”(Cheat Grass),其得名原因,据说是形似谷类植物但实际上并不可食。但发表在最新一期《全球变化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这种植物的骗局可能更大。通过比对内华达、犹他、科罗拉多、加利福尼亚和俄勒冈等地早雀麦生长分布区域的卫星图片和历年野火发生状况,研究者发现,虽然早雀麦仅占该地区植被面积的6%,但在过去10年中发生的50场最严重的野火中,至少有39场与早雀麦相关。这种外来“骗子草”的起火危险是本地植物的两倍以上,而且也更易蔓延。 好消息·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