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糖尿病

作者:袁越

新型糖尿病0

中国卫生部上个月发文指出,老年痴呆症这个说法有歧视的嫌疑,以后将统一使用阿尔兹海默病这个更加规范的名称。部分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此病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4.2%,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外的情况也很类似,而且越是发达国家情况越严重。仅仅在美国,目前就有超过500万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去年美国人用于治疗此病的花费高达1300亿美元。

阿尔兹海默病目前没有特效药,只能通过服用其他药物缓解部分症状。科学家们尚未搞清它的发病机理,目前只知道此病源于患者脑组织萎缩,同时伴有淀粉样蛋白(Amyloid-β)的堆积,后者已经成为诊断此病的一个最为显著的指标。美国神经生理学家苏珊·德拉蒙特(Suzanne de la Monte)教授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一症状,才将阿尔兹海默病和糖尿病这两种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疾病联系到了一起。

德拉蒙特在上个月出版的《阿尔兹海默病杂志》(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撰写了一篇文章,详细描述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她本来的研究方向是酒精对脑细胞的影响,而当时已经知道酒精会降低大脑内胰岛素受体的数量,于是她设计了一个实验,用药物将小鼠脑细胞所有的胰岛素受体都去掉,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小鼠脑部出现了大量粉红色的斑痕,化验表明,它们竟然是阿尔兹海默病特有的淀粉样蛋白。而这批小鼠在行为上也表现得和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一样,连最简单的迷宫都走不出来。

这个实验结果发表后引起了很多同行的兴趣,他们纷纷在其他动物模型中重复了同样的实验,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也就是说,只要想办法干扰哺乳动物脑细胞对胰岛素的正常反应,就会引发阿尔兹海默病。

众所周知,胰岛素是一种血糖调节激素,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时,胰腺就会分泌胰岛素,而肌肉或者肝脏等处的细胞表面带有胰岛素受体,它们接收了胰岛素发出的指令后便指挥细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如果这个过程出了问题,人就会得糖尿病。已知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细胞被破坏了,没办法生产胰岛素;Ⅱ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受体出了毛病,不再服从胰岛素的指挥,其结果就是病人血液中的胰岛素和葡萄糖含量都很高,大多数糖尿病人都属于此类。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胰岛素还能调节脑细胞的活性,让大脑变得更加活跃。研究显示,胰岛素能指挥脑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葡萄糖,将其转变成能量为自己所用。胰岛素还能改变神经细胞的形状,促进神经细胞的多元化,以及帮助不同的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连接等等。如果用某种手段降低大脑内负责思维的海马区和前额叶的胰岛素水平,将直接导致脑力下降、反应迟钝。胰岛素还能够调节神经递质(比如乙酰胆碱)的功能,后者是促进记忆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因子。

美国阿伯尼大学(University of Albany)的伊万·麦克内(Ewan McNay)教授认为,胰岛素对于人类大脑功能的促进作用是符合进化论的。人类的祖先依靠采集野果为生,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骤然升高意味着刚刚吃到了甜的果子,此时胰岛素水平会迅速升高,帮助人类的祖先记住这个感觉,以便下次再来的时候能够重新回到这个地方,摘到富有营养的野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几乎每天都能吃到甜食或者富含脂肪的食品,胰腺不得不持续不断地分泌胰岛素,但却仍然供不应求。于是,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逐渐降低,糖尿病就是这么来的。

按照这个思路,德拉蒙特教授等人提出了一个新假说,认为高糖高脂食品导致的过量胰岛素分泌会让大脑变得迟钝,最终演变成阿尔兹海默病。科学家们甚至认为阿尔兹海默病本质上就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并将其称之为Ⅲ型糖尿病。这个假说提出来后,引起了西方各国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因为统计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人数正在急速增加,再过几年这批人年纪大了之后,会不会导致阿尔兹海默病的大爆发呢?

目前来看,这个假说还存在一些疑问。比如,很多患糖尿病的老年人并没有同时得阿尔兹海默病,反之亦如此,这说明两者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些其他因素。但是从现有的流行病调查数据看,糖尿病确实会增加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两者在发病机理上也确实有关联。比如,有人发现降解胰岛素的酶同时还负责降解淀粉样蛋白,过多的胰岛素会导致该酶无暇顾及淀粉样蛋白,造成了后者的富集。

目前已经有制药厂开始试验用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治疗阿尔兹海默病,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文 / 袁越) 糖尿病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