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艺术家的“钻石”

作者:曾焱

那些艺术家的“钻石”0( 《安迪·沃霍尔索引》 )

“艺术家手制书”和它的前史

展览是从卡夫卡的第一本有限印刷出版物《沉思》开始的,1913年,作家自己设计版式,并和印刷工人一起参与了这本短篇小说集的排制。1924年,卡夫卡去世前曾留给朋友两封遗嘱,在第二封信里提到《沉思》,他说:“《沉思》的若干本可以留下来,我不想麻烦任何人把它们送去捣碎,但是什么都不要去重印。”我们现在所见的,就是有幸未被捣碎的原版之一,版式非常朴素,没有任何手绘插图。

“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用一本立体书来讲述自己的生活,据说每翻一页,会有立体的作品出来,比如他那件著名的“番茄酱罐头”。我们在现场所看到的,是玻璃橱窗里静止的《安迪·沃霍尔索引》。

中央美院副院长、当代艺术家徐冰在1987年完成的《天书》,通过中国线装古书的形制,展示了他的当代艺术观念。而最新作品《地书》则以iPad为媒介,让我们体验到在未来阅读和过去阅读之间的分野。

很可惜,展览里没有收入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的珍贵手制书。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威廉·布莱克是“艺术家手制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最早起源。

那些艺术家的“钻石”1( 徐冰的作品《天书》 )

布莱克出生在伦敦一个殷实的商人家庭,10岁那年他被父母送入一所素描学校,接受为古董雕刻复制石膏铸造的培训,14岁后拜在当时有名的刻蚀画家巴斯里(James Basrie)门下为徒,又学了7年铜版刻蚀技术。所有这些技能,在他希望成为一名原创的历史题材画家时,都成为一种阻碍,皇家学院派的人看不起他曾接受的工艺训练,布莱克也厌恶他们墨守成规的肖像油画,他只能从事那些官方画家眼中的次等艺术,为商业出版绘画或刻制插图。

但是,所有这些,也成就了被后世学者作为研究课题的布莱克的“复合艺术”。1782年,25岁的威廉·布莱克娶卡特琳娜·布歇为妻,并教会她读写和绘画。1783年,在妻子和弟弟的帮助下,12岁开始写诗的布莱克成为自己的出版家——他把自己的艺术思想和情感倾注在制书的过程中,出版了第一本个人诗集《诗歌素描》,从写作、插画、装饰、印刷,直到结集发行。几年后,他又出版了《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在他诗集的封面上,通常都印有这样的署名——作者&出版者W.Blake。他发明了一种新的图文印刷方式——Relief Etching,即一种“图像和文本结合的整体”,用抗酸性的漆在铜版上写作、绘画,让文字与图像同时印出,可以使用任何想用的颜色,并在印成后附加水彩着色,画面因此而具有中古世纪手抄本的丰艳和精美。

那些艺术家的“钻石”2( 罗素·马瑞特的作品《多面性格的各种实例》 )

布莱克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并未获得世俗所承认的成功。研究布莱克的学者统计过,他的每一部书印数都极其少,最多也没有超过27册。但这些印数很少的书,在20世纪初以来被视为“艺术家手制书”(Artist Books)这种艺术形式的起源。“这些作品为日后的艺术家手制书设定了基调,即:将文字、图像以及形式的整合与艺术家自己印刷、发行连接起来,让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充分注入书的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从而体现出一种别样的文化底蕴与艺术品位,而所有这些因素则作为艺术家手制书的关键概念和价值点保持至今。”

徐冰说,他自己做过不少作品都与书有关,但1990年在美国做访问艺术家时才了解到,在国际上还有“艺术家手制书”这种创作形式。“这是通过艺术家对‘图书空间’的巧思,将文字阅读与视觉欣赏以及材料触感,自由转换并融为一体的艺术。艺术家亲手排字、绘制、印刷直到装订,将文字、诗情、画意、纸张、手感、墨色的品质玩到淋漓尽致。这种艺术抓住人类自有读物以来就再也挥之不去的对翻阅、印痕、书香的癖好,将书页翻动的空间营造得精彩诱人。”

那些艺术家的“钻石”3( 陈琦的作品《时间简史》 )

被收藏的手工的思想

“纸本书将来会是怎样一种存在方式?它可能转换成一种非常重要的收藏品?这是我们展览想要探讨的问题之一。”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告诉本刊。

那些艺术家的“钻石”4( 詹姆斯·锡耶纳的作品《序列1》 )

他说,“艺术家手制书”历史虽长,但作为门类或概念的明确不过二十几年。在欧美各大博物馆、图书馆,近年都陆续设立了“艺术家手制书”的研究与收藏部门,一些艺术院校设有“艺术家手制书”工作室,收藏群体也在形成。“艺术家手制书首先是一件艺术作品,手制书的创意实践,有些是在挑战书籍的形式,或者利用书状物的形式来展开艺术创作的想象力。像中国艺术家陈琦,他在《时间简史》中将蛀虫的孔跟书的关系扩大,演变成一种书、文字和时间的关系,因此特别有意思。而有些作品则让我感觉到,手制书是能够留下生命痕迹的一种方式。我想到小时候发的那些课本,我们很精心地挑选包书皮,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甚至还做很多加工,比如写上一点美术字什么的,然后再往这本书里不断加进自己画的插图……现在想起来,这就是非常有意思的手制书。像这次的展览里有一本书,是艺术家把平时收藏的跟其他艺术家交往时留下的物品结集在一起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件非常好的手制书会让我们的生命更丰富。”他说,当艺术家以某种特别强化的东西介入后,通过观看和传播,手制书成为一个开拓视觉艺术领域的重要载体。“视觉艺术不仅是绘画或者装置什么的,艺术家手制书作为一种新型当代艺术创作表现形式,具有巨大的表现力和发展空间。”

展品中的多件手制书,来自纽约布克林艺术家联盟、手制书协会的负责人马歇尔·韦伯(Marshall Weber),他是一位专注于“艺术家手制书”的收藏家,在他眼里,“艺术家手制书已经作为美术和文学媒体之间的交叉产物复兴了”。韦伯说,他希望通过这个展览来呈示的,是书籍历史谱系中数十个分支里的六个种类:早期欧洲手抄本、早期亚洲印刷本、苏联的构成主义书籍、限量版本的艺术家手制书、艺术家手制书和科幻小说杂志。为此,在主题展之外,还设有工坊再现式的“注释展”,帮助观众了解欧洲和亚洲的制书历史:“中国古代书籍文化”呈示东方制书工艺的美学原则,从竹简、手卷、经折装到线装书,无论宋版古籍还是明代雕版,都讲究“不在华美,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欧洲传统书籍文化”部分主要展现了书籍和宗教的关系,那些16世纪欧洲的手抄本、羊皮书,大多厚重且装饰繁密,以这种方式让“书”与凡世间其他物都不同。“梦想岛书廊”把西方的一个自出版(Zines)风格的书店移植入美术馆空间,这种小书店在美国社区比较流行,里面专门出售一些年轻艺术家或非艺术人士出于爱好而自己制作出版的杂志和书籍。

那些艺术家的“钻石”5( 马塞尔·杜尚等艺术家的作品《S.M.S》系列 )

作为策展人,徐冰在选取作品时尽量摒除了以书作为物体材料的装置作品,或者书的雕塑,而尤其强调手制书的美感要从“翻阅”中获得,在他看来,这是书与其他事物区分的核心特征。他说,由于数码阅读对纸媒的快速取代,手制书艺术承担着维护书籍除阅读功能之外的文化尊严的作用,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纸媒书籍有可能被最终转化为‘艺术’或‘文化代表物’的时代”。

(实习记者苏孟迪对本文也有贡献)

那些艺术家的“钻石”6( 手制书《天真之歌》的封面 )(文 / 曾焱) 钻石艺术家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