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生丹尼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丹尼全名是屠夫·丹尼(Butcher Danny),本人也是一副粗犷长相,以中国的标准,不太像个老师:他身形魁梧,常扎一个小辫,戴宝马标志的遮阳帽;胡子蓄得很长,但由于略显灰褐色而有暴露年龄的副作用——外国人的年龄永远是个谜。
丹尼从美国来,学生时候主修历史。他说人生前半截自己干过的工作五花八门,可最爱还是当老师,因为看到学生们仰头看着他一人,期待着讲台上知识洋溢的讲演,就觉得自己还有些价值。他倒是没有说过,到中国来是为了打通文化隔阂、中美世代友好之类。开课第一天,他就向我们抱怨,武汉的天气和食物真是太awful(糟糕)。
外语系很多老师精明得很(这未必不是优点),忙于利用课余时间做口译,办补习班,赚些“外快”。个别老师大概并不热爱教学,到了上课时候,全凭一张嘴跑马,说到哪儿是哪儿。有一次我们刚上完语法课,讲课的老师姓冯,自称Professor Feng。这个上海来的教授爱讲俏皮话,为此,还上过本地一家都市报的教育版,有诸如“女孩子学习不好以后没人要啦”、“你们参加工作以后要注意讨好领导啦”的名言。每当他兜售完这些,必定引起哄堂大笑,此时教授也很欣慰地眯眼笑呵呵。私下交流,不少同学对冯教授的看法竟是“幽默”、“不刻板”,但我只觉得,这些俏皮的人生经验实在庸俗不堪。
我跟丹尼抱怨,没想到他哈哈大笑:“哦,就是那个Professor Feng!”原来,丹尼早就对该教授的小市民人格有所耳闻,他又说,“我想这样的人当老师有点……”
不同于本地教授,外国人丹尼却是备课的,他教我们历史,也教口语。上课时,常准备大批道具。打印的资料自不必说,他还将自己的生活照和原版报纸杂志带到课堂。有一次,丹尼把自己的护照拿出来,但他不允许我们看第一页的登记照,还做出恐吓的表情。
有一次,口语课的主题是中式英语。丹尼给每组同学发了些国人出品的、令人哭笑不得的英文标语。大家讨论正热烈,一个女同学提意见:“你打印这些标语是不是瞧不起中国人?”也许还说了别的,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往常,丹尼是欢迎不同意见的;而且由于“老外”的身份,讲到一些“中国特色”,常语带保留。但那一次,丹尼却生气了,他微笑着提起这个女生的包,告诉她可以离开这个课堂了。女生提起包就走。丹尼表示自己没有心情再上课,就把那些充斥拼写、语法错误的标语收起来,说:“你们今天应该很高兴,提前下课!”丹尼照旧笑呵呵。我们很讶异,丹尼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
事后,我也不知这件事是怎么解决的,之后一周的口语课,惹丹尼生气的女生还是来了。两人没有任何的互动,但看来丹尼的气消了不少。我课下问起丹尼,他只说:“她曾是这个班上最好的学生之一,但她的做法我不能接受。”(文 / 何必) 丹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