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耐药性、生态持久战和开发者盛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5年耐药性、生态持久战和开发者盛宴0( 9月12日,苹果新一代手机产品iPhone5在旧金山举办发布会,Foo Fighters乐队现场助阵 )

5年的iPhone耐药性

“苹果用iPhone重新发明手机。”这是2007年底一代iPhone时候的苹果官方新闻稿标题,此后每年夏天苹果推出新一代iPhone,都会设计一套新口号,iPhone 3G时候是“双倍速度一半价格”,iPhone 3GS则是“最快最强大的iPhone”,等到iPhone 4变成了更直白的“全新设计的iPhone拥有高清Retina屏、视频聊天、500万像素摄像头和高清录影”,去年乔布斯临终时发布iPhone 4S时一串说辞是“双核A5芯片、新摄像头和1080P录像,还有Siri”。轮到2012年9月12日的iPhone 5时,这套苹果官方口号演变成了:“最薄最轻全铝合金设计、4英寸高清Retina屏、A6芯片和超高速无线网络。”事实上,这个源自苹果新闻稿上的口号变迁,恰恰说明了从2007到2012年,六代iPhone在苹果内部商业地位的变迁,也暗示了乔布斯身体状况的起伏——难以继续一贯亲力亲为地抠细节,不再追求1997年刚刚重返苹果时“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广告所追求的意境。

那么iPhone5到底如何呢?《华尔街日报》在《iPhone5,苹果的天鹅之歌》中写道:“与iPhone4s相比,‘果粉’更渴望买到iPhone 5。不过,苹果这种一帆风顺的好运可能很快就要到头了。如今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很多重要方面超越了苹果。”很显然,在失去乔布斯一年后,苹果曾经耀眼的光环不再能辐射到每个人心中,即便站在iPhone过去5年六代机型的演化史角度审视,iPhone 5依旧沿着苹果既定的发展方向在进步,但习惯了iPhone一次次大幅度刺激创新的全球消费群体,已经产生了一种近似耐药性的创新刺激反应,不能产生惊艳效应的iPhone,似乎就不是好iPhone了。

另一种对iPhone5的评价体系来自与竞争产品的比较。三星的Galaxy S3作为Android旗舰机型,早已实现了四核处理器的普及,在上市100天后全球销售数量已经超过了2000万台。iPhone5发布几天前的诺基亚Lumia 920,更是凭借Pureview的摄像能力,以及1280×768的屏幕分辨率,以332PPI的像素密度微微领先于iPhone5的326PPI。其实,如果不是Siri在语音识别整合上的先驱效应,去年iPhone4S本就应该饱受质疑。纯粹从硬件和功能创新角度评估,iPhone 4之后,苹果的颠覆性创新幅度正在放缓,背照式CMOS摄像头和高分辨率屏幕尺寸的延伸,只是量变,而不是质变,更何况早在2011年初摩托罗拉Atrix就已经具备了LTE的4G模块,苹果也只是在iPhone5才引入了类似的通讯网络规格。

“iPhone是一款革命性的神奇产品,我们至少领先于其他任何移动电话5年。”这是史蒂夫·乔布斯在2007年1月9日苹果首次发布iPhone时的说法,当时他更在意手指触控为iPhone带来的人机交互方式,成为创造鼠标后最具革命性的用户界面。在2012年第六代的iPhone5正式亮相后,再回望5年前乔布斯的领先论调,无疑乔布斯的预言有些过于乐观了,可也不要忘记现在只有Google的Android系统撵上了苹果的iPhone快车,在2007年被视作当时领先者的黑莓和WebOS,都没有跟上iPhone发展的脚步。关键在于苹果iPhone优先采用了多点触摸的控制界面,以及跟第三方开发者分成的应用商店模式,这两个2007年开启的创新,真正造就了iPhone在过去5年的领先。并且这种毫无征兆的创新爆发,彻底打乱了传统手机生态链条的生物钟。

5年耐药性、生态持久战和开发者盛宴1(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 )

早在苹果投入人手开发iPhone之前,曾经跟摩托罗拉合作生产过一款Rokr E1,由摩托罗拉主导硬件设计,苹果为其提供iTunes管理系统,从而形成iPod音乐在手机终端上的延伸。这个失败的Rokr E1,被2005年11月期的《连线》杂志恶评:“你居然把这玩意儿叫做手机的未来?”恰恰也正是这次失败的合作,激发了苹果自己闷头开发iPhone的决心。这个时间点,正是史蒂夫·乔布斯的第一次抑制住胰岛细胞瘤,还没有发生肝转移的那段时间。从2006至2009年这段乔布斯癌症被控制的时间段,iPhone、iPad、Unibody铝壳工艺的Mac电脑,一系列奠定今日苹果全球第一市值的创新被大胆创造了出来。乔布斯与疾病的斗争,无形中加速了他对苹果产品研发的创新周期。

以往苹果和微软都遵循着摩尔定律的18个月周期,整个消费电子界真正的产品创新周期往往是两年,而iPhone在2007年初的横空出世,无疑将产品周期彻底缩短成了12个月。这个源自苹果在开发Mac电脑时养成的产品周期习惯,远远高于当时由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主导的手机开发周期。且不说诺基亚决定自我终结的Symbian系统,仅一直被乔布斯视作盟友背叛的Google,其Android系统自2008年10月22日发布第一款G1后,一直保持着对iPhone的追赶态势,也只是在4年里更新演进到了4.1版本。正如同Strategy Analytics在研究智能手机全球趋势发现的那样,2012年的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27个月换一次服务供应商,新手机的更换频率比10年前快了一倍。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也进行了类似研究,在他们看来,仅中国手机用户,正在从平均40个月更换一部手机,过渡到29个月更换一部智能手机的新节奏上来。iPhone所开创的智能手机新竞争,在Android的紧追不舍下,彻底加速了智能手机的商业技术周期,颠覆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争夺市场份额的传统手机商业竞争模式。伴随iPhone过去5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蹿升到17%,则是投靠Android生态的三星和HTC崛起,以及诺基亚的衰落和摩托罗拉被Google的收购。

5年耐药性、生态持久战和开发者盛宴2( 9月14日,“果粉”在伦敦的苹果专卖店外彻夜排队,等候购买iPhone 5 )

被乔布斯加速周期娇惯坏的苹果用户们,不满足于苹果研发上的创造进度,依旧渴望更刺激的超常规创新,这种压力对于已经失去乔布斯的苹果公司管理团队而言,并非易事。至少现任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更近似一位标准化的职业经理人,以生产供应链管理见长的蒂姆·库克,更懂得如何扩大苹果产品的商业边际收益,这体现在iPhone 5舍弃30针脚接口改用全新的8针闪电接口,以及强势启用Nano SIM卡,都可以让过去5年内消费过的iPhone周边设备,不得不重新再消费一次。翻阅Asymco研究移动互联网的利润率分析就可以发现, 2011年,苹果拿走了全球智能手机75%的利润,三星16%,第三位的黑莓勉强才有3.7%。

2012年9月才发布的iPhone 5,已经不再是2007年时候iPhone的前无古人,Android和Windows Phone的紧追不舍,正在稀释乔布斯当年灵光闪现所创造的时间优先窗口。5年前第一代iPhone总共才卖掉了600万部,这个数字在iPhone 4S的销售黄金期,只是两周的全球销售额。即便用户抱怨iPhone 5的创新刺激性不足以满足大家对于苹果光环的预期,可2012年9月14日苹果官方网站开始接受预订后,头一周全球发货的库存额度,仅1小时就被预订一空。要知道,iPhone 4时预订光用了20小时,2011年的iPhone 4S预订光耗时22小时,似乎各种疑惑根本无法阻挡iPhone的品牌惯性。“iPhone 5一定会卖得很好。”巴克莱资本的分析师在一份投资报告中写道,“iPhone 5保持了苹果一贯的节奏,至少在下一个季度iPhone 5都将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而在投资银行William Blair & Co看来,iPhone 4和iPhone 4S的降价销售,将渗透到以往iPhone没有辐射的中低端消费群体,如果iPhone 5可以在年底以前销售1000万台的话,保持3.5英寸小巧屏幕的iPhone 4S,依旧可以保持小尺寸上的消费魅力。

5年耐药性、生态持久战和开发者盛宴3( 坐落在加州门洛帕克办公园区的Facebook新总部内景 )

6个生态玩家和三大系统平台

在9月12日iPhone 5亮相的一周前,诺基亚9月5日在纽约携手微软公布了Windows Phone 8系统的Lumia 920,当天晚上彻底收归Google的摩托罗拉,也拿出了三款Android系统的DROID智能手机。与摩托罗拉几乎同一时间表,亚马逊也迫不及待地发布一系列Kindle平板的升级,没有传闻已久的亚马逊手机,不过299美元的Kindle Fire HD品质上已经不比iPad差多少了。很显然,诺基亚和微软,摩托罗拉和Google,还有亚马逊,选择iPhone 5发布前的时间窗口,拼命展示自己2012年末的王牌,核心战略目标都是冲着苹果和它的新iPhone来的。

2012年9月的全球信息生态竞争格局,已经无法再现2007年第一代iPhone出现时苹果的一骑绝尘。可苹果6515亿美元的市值说明了一切,即便这个数字在计算通货膨胀因素后,并没有超越微软1999年12月互联网泡沫顶峰时的8500亿美元。微软当时的市盈率是83倍,现在苹果15.6倍的市盈率,比标普500指数16.1倍的整体市盈率还更健康。现在信息产业的顶级商业碰撞,不再是苹果和微软之间,Mac和PC上的老套口水挑逗,也不是iPhone针对Android制造商的专利围攻,更不是Google搜索和Facebook社交之间互联网入口的单纯争夺。正如同《TheVerge》的作者Vlad Savov在《六大数字生态系统的崛起》中所论述的那样:“昔日消费电子行业的格式标准制定规章不再压倒一切,各种消费电子设备在成倍增长,且更灵活,各个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转移到软件和服务领域,昔日物理格式的战争演化成了以生态系统为名义的在线服务戮力。每个用户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完成自己所有的数字需求,从影音娱乐到阅读体验,从私人需求到办公扩展。我们会发现,我们所有的数字消费都越来越趋向于6个公司,尽管他们各自侧重的人群略有不同,却凭借已经构筑的生态系统,包揽了全球每个用户的大部分数字需求。它们是:亚马逊、苹果、Facebook、Google、微软和索尼。”

对于中国用户而言,Facebook和亚马逊如何占据六大生态系统的席位,并无切身感受,但将Facebook假设替换为微博混合QQ,将亚马逊替换为京东商城混合盛大文学加部分优酷网,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Vlad Savov所解析的六大生态之争。首先在电影和音乐上,亚马逊和苹果都有自己的在线商城,且苹果还有iTV的硬件终端,Facebook上有第三方Spotify,Google则拥有YouTube,微软Xbox游戏机和索尼PS3都是最佳的家庭娱乐终端,况且索尼自己还拥有唱片和电影公司。阅读领域的商业竞争自然是亚马逊的天堂地带,也是Kindle唯一能够对抗iPad的亮点,反倒是苹果、Google和索尼只能依靠自身的平台效应在阅读体验上跟跑,微软和Facebook甚至放弃了阅读商战,难道真的就是因为泛滥的多元娱乐,让阅读市场增长式微了吗?事实上,游戏才是六大生态系统竞争最激烈的娱乐焦点,微软Xbox和索尼PS游戏机自不用说,苹果iPhone和iPad上的游戏消费生态,凶猛势头甚至压过了Xbox360和PS3等传统电视游戏娱乐。反倒是Google的Android变数最大,海量游戏却大多免费,依靠互联网公司惯用的增值后置道具收费模式来获取利润,此时可以忽视亚马逊,但不要忽视Facebook,其为第三方游戏开发商提供的网页游戏平台,至少孵化出了账面年收入11.6亿美元的Zynga。

在娱乐内容层面的六大生态比较之外,真正的内功过招还是在消费电子设备的硬功夫上。3510万台,这是苹果2012财年第二个财务季度的iPhone销售数量,同时按照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计算,过去5年时间苹果iPhone的全世界销售数量达到了2.5亿台,相关营收累计总额高达1500亿美元。另一组数字来自Google,到2012年已经有4亿台Android设备被激活,这个数字在2011年初还只是1亿台,按照Google I/O大会产品总监Hugo Barra公布的说法,每秒会有12台Android设备被激活,应用安装数量在200亿次之上。相比之下微软的Windows Phone则要寒酸得多,在2010年才放弃Windows Mobile,另起炉灶开发Windows Phone,错失了至少3年时间。即便诺基亚的Lumia 920被很多人视作iPhone 5的强有力竞争机型,羽翼未丰的Windows Phone 8系统依旧无法与iPhone和Android的海量用户相对抗。亚马逊和索尼则很审时度势地依附于Android生态,通过掌握定制化界面来控制自己生态的话语权,而Facebook干脆收购了全球最流行的移动应用Instagram。除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终端,不要忽略电脑作为基础信息工具的根基地位,这也恰恰是微软能够立足于六大生态系统的法宝,即便苹果Mac电脑受到了年轻一代的追捧,可依旧只占据全球个人电脑市场5%的份额。Google暗中酝酿多时的Chrome OS,也并没能给Facebook和亚马逊以指引,反倒是微软自己正在试图打破传统个人电脑的定势,Windows 8的Metro触控界面直指iPad等平板电脑。

Robert W. Baird公司分析师威廉·鲍尔(William Power)一直认为,真正有全球统治力的强势生态系统平台,依旧只是苹果、微软和Google的三国演义。因为除了信息娱乐内容和消费电子软硬件本身,能否勾连整个平台链条的社交关系和云计算,才是能从六大生态平台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点。Facebook和Google+的社交网络,苹果iCloud、微软Skydirve,都可以将用户死死粘在自己的生态平台上,只有Google和微软Bing具备作为互联网入口的搜索引擎,也只有苹果、微软和Google具备完备的邮件即时通讯工具体系。威廉·鲍尔在针对三星支付苹果专利诉讼案最终10.5亿美元赔偿问题上评论说:“Google可以依靠收购摩托罗拉明哲保身,可为何苹果更热衷专利诉讼三星和HTC,却不诉讼亚马逊和索尼呢?因为三星和HTC只是单纯的消费电子设备制造商,并不是可以在平台级竞争上对垒的重量级选手,能够以生态平台自居的未来信息工业巨头,必须有足够的专利筹码,并且手头有自己独特的战略资源,可以充当自身平台自保的核武器。”

对于苹果、Google和微软之间的三强争夺,已经无需庖丁解牛般一一对比,Current Analysis的投资策略分析师艾维·格林加特(Avi Greengart)解释得很透彻:“全球信息工业的成本聚集效应正在显现,创业公司都会甘愿成为生态系统链条中的一环,而微软、Google和苹果自身的系统平台地位又是由诸多独立生态系统单一环节所串联起来的。”这三个生态系统的铁杆用户可以各自为政,苹果用户可以只用iPhone和Mac电脑,搜索求助于iPhone里的Siri语音智能助手,甚至为了完善苹果生态的独立性,在新一代iPhone 5上地图导航都不再依赖Google地图。事实上,全世界没有几个人敢说,自己从不用微软、Google和苹果相关的任何产品服务,甚至无法脱离于补充上亚马逊、Facebook、索尼的六个生态系统。除非你是一个能够独立玩转Ubuntu版本Lunix电脑,只用黑莓手机上网,只登录Ask搜索,只用Opera浏览器和其在线应用工具,一切私人数据存储于Dropbox之上,一切在线社交沟通都依赖于邮件的少数派技术高手。

第三方开发者的盛宴

消费者对iPhone光环产生了不同性质的耐药性心理,iPhone过去5年所沉淀的开发者群体,才是苹果最最坚实的生态基础,三七开分成的模式,以及苹果过去5年带给顶级开发者的真金白银,保证了iPhone在全球应用开发生态上的优先顺位。即便再下一个5年,iPhone在苛刻的消费审美环境下,难以实现设计上的自我飞跃性,第三方开发生态依附于iPhone的现有势力,至少依旧可以保证iPhone在智能手机生态中霸占一席之地。

2012年6月份尼尔森在调查了全球5000名不同地域年龄段的智能手机用户,他们发现在iPhone、Android和Windows Phone的三种主流智能手机中,iPhone的用户是最乐于花钱消费应用的,平均每名iPhone用户下载了50款应用。另一个统计数据是对iPhone、Windows Phone和Android三大应用市场前100名付费应用的均价计算,iPhone单个应用均价1.47美元,Windows Phone要3.1美元,Android要3.74美元,Android最贵,可Android生态的免费应用也最多。“并不仅是因为苹果第一个提出应用市场概念,也不仅是苹果第一个采取三七开分成来拉拢第三方开发者,关键在于苹果很好维持了iPhone生态的平衡。”回顾已经运转近4年的苹果应用市场,移动社交游戏开发商Wooga的联合创始人詹斯·贝格曼(Jens Begemann)在接受采访中解释道:“以往全球应用软件和游戏都被一些发行商控制,或者被微软和索尼的电视游戏平台所影响,iPhone和苹果应用商店的模式,至少给了一些创业者一个相对开阔的舞台,也许最终只有为数不多的优秀应用赚到了钱,至少iPhone在过去5年的快速流行,给了我们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态系统舞台。”

“为全球顶尖独立程序员提供一个单打独斗的机会。”这是2008年6月WWDC开发者大会现场,xmind的孙方的感慨。在iPhone上市不到一年,尚处于蛮荒状态的苹果生态早期阶段,xmind作为iPhone上屈指可数的协同演示软件,曾经日进斗金。但很快,随着苹果应用商店遍地黄金的消息不胫而走,尤其是在2009年10月应用总数突破10万之后,优胜劣汰渐渐成为iPhone生态的主旋律。“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为了让Zen Jar位列34位,你需要保持每天30次到35次的下载量,在线应用软件商店中它的标价是0.99美元,苹果扣除了相关费用后,你每天只能获得20美元左右的收益。在线应用商店和真正的市场有着天壤之别,有点像抽彩票。”翻出Rick Strom在2009年WWDC开发者大会前夜的抱怨,已经可以充分体会到作为iPhone第三方开发者的艰辛。iHandysoft的黄扬清在接受采访时,也曾经算过一笔账:“抛硬币和木匠平衡器等iHandysoft开发的工具应用,每个定价0.99美元到1.99美元不等,每天稳定下载量在300次以上,可真想靠给iPhone写应用发财,很难的。不挤入苹果应用商店榜单的前50名根本就别想生存,并且一款应用再成功,最多也就畅销半年时间,之后就无人问津了。”

在iPhone充满竞争的商业生态关系上,不乏《二战风云》和《捕鱼达人》这样年收入达到数千万元的成功淘金者。可他们还要面对抄袭创意,抢注近似应用名称,人为刷榜提升应用排名,甚至无效信用卡付费等等苹果应用市场生态上的现实问题。就像移动应用数据研究公司Flurry的分析师彼得·法拉格(Peter Farago)所说的那样:“iPhone引导的应用生态一直充满探索色彩,确实遇到了一些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但对于全球程序员而言,为iPhone开发应用依旧比Android生态更有诱惑力。因为苹果倡导的商业模式更具可持续发展性,Google只在乎控制多少智能手机的广告展示端,热衷免费的商业文化并不能直接帮助开发者在Android平台上获利。”针对iPhone打破过去历代iPhone的屏幕尺寸,有可能造成第三方开发者的屏幕像素困扰问题时,iPhone上知名的动画游戏开发公司Simogo的联合创始人Simon Flesser说道:“我们不希望Simogo的应用在老款iPhone上显得很粗糙。即使理论上我们能设计出更精美的东西,我们必须迎合新款iPhone拉长的屏幕比例,同时还得兼顾iPhone 4S之前的960×640分辨率。但愿不会因为增加开发成本,而让我们在未来两个季度财务拿不到额外奖金。”(文 / 尚进) 生态耐药性开发者持久战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