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坛“阿波罗”:卡米尔·拉克特

作者:俞力莎

7月30日,“海浪”游泳馆,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仰泳决赛现场,8名选手在水中下颌贴胸,身如满弓,蓄势待发。世界排名第二、位于第五泳道的法国选手卡米尔·拉克特是冲金热门之一。

发令信号后,拉克特首先蹬离池壁,手臂迅速朝前方伸出,紧绷成“C”字形的身体瞬间舒展,腾空跃入水中。体重85公斤、身高2米,一双健硕笔直的长腿令拉克特从队友那里得到了“长颈鹿”的昵称。黄金比例的身材加上俊美如太阳神的面容,令他跨界成为法国时尚圈的缪斯,被誉为阿兰·德龙的接班人。网上疯传的一组写真,还让他在中国获得了一个新的花名:“西海龙王”。

拉克特水下蝶泳腿的动作非常有力,轻盈地将身远远推出。充当“舵”的头部很平稳,从前额到下颌都保持在水平线上,拉出一条长长的身体轴线。背部的骶棘肌,腹部的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互相拮抗,线条犹如刀塑,充满了惊人的弹性与生命力。无怪乎在古希腊,游泳会被纳入男性初级教育的课程。拉克特的身体完全符合古希腊对男性线条的美学标准,而这流线型体态除了保持身体的平衡,还为踢腿和划水的四肢肌肉提供了稳固的发力点。灵活的腰肢带动身体纵向转动,左右臂轮番划出时,分别沿身体一侧伸展肌肉群,并带动身体转向另一侧做更有力的划水,犹如天鹅扑翅,海豚争流,刚劲中不失柔韧,轻盈中更见力度……

1985年4月22日,这位泳坛“阿波罗”出生于法国南部小镇纳博讷。这座由高卢人建于公元前118年的古城,邻近地中海西北岸的利翁湾。据说每年冬天季风盛行时,湾中海浪怒涌,声如狮吼。因此,利翁湾沿岸时常可见狮子雕像,其得名也源于法文中狮子的谐音。大概是因为海边出生的孩子,对水总有无限的亲近感。为了能随父亲一同享受出海捕鱼之乐,拉克特5岁就开始下水习泳。在英语中,“游泳运动员的身材”与“初学者的运气”是两个含义相似的表达方式,天生一副好身架的拉克特从15岁开始正式接受专业训练。

最初,他师从法国名教理查德·马丁内斯,专攻50米和100米仰泳。伦敦奥运会法国游泳队中的阿莱克希尼·卡斯特尔、范尼·巴伯等几名选手都出自马丁内斯门下。可惜的是,还没等拉克特在泳坛上崭露锋芒,21岁那年,他与教练的关系就出现龃龉,这几乎断送了他的游泳职业生涯。多年后,他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回忆此事,曾说:“理查德所做的事影响了我的职业生涯,他开除了我,使我很快懂得了要想在最高层次获得成功,你必须做出某种选择。”2008年,经历了两次更换俱乐部的风波后,拉克特正式效力于马赛游泳俱乐部。在本届奥运会上,同样来自该俱乐部的弗洛伦特·马纳多、英格·德克尔、格雷戈里·马利特等人已经为法国队摘取了男子50米自由泳金牌、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赛银牌和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赛银牌。

在马赛游泳俱乐部,拉克特得到了教练罗曼·巴尼耶的悉心调教。巴尼耶欣赏拉克特,毫不吝惜地赞美爱徒:“宽肩,窄髋,完全符合流体动力学的绝佳身材。在仰泳中,这一切都是天赐之物,而他的泳姿,实在是太美太值得观看了。天分加勤奋,罗兰德·马特斯式的风格,头部稳定,身体如鱼游弋般起伏……”罗兰德·马特斯是原东德的游泳名将,曾四获奥运仰泳金牌,被誉为“仰泳之王”。巴尼耶毫不讳言:“站在泳池边,看运动员训练,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真是无聊透了。但是情况也可以截然相反。看卡米尔·拉克特训练,那就是一件乐事。”拉克特总能在无聊而又常规的训练中为自己寻找乐趣。有时候,拉克特的“花招”甚至能引来俱乐部所有教练的围观,而巴尼耶也为拉克特找到了“秘方”:将他的个性、体形以及在水中的使命结合起来。

2009年,法国锦标赛短池冠军的头衔印证了这个“秘方”的效用。紧接着,拉克特闯入罗马世锦赛男子50米仰泳决赛。这是他在国际比赛中首次崭露头角。2010年5月,在布达佩斯欧洲游泳锦标赛上,拉克特一举夺得男子50米仰泳、100米仰泳和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的金牌;7个月后,他又一次在迪拜短池游泳世锦赛中摘取了上述三个项目的桂冠。这一年,他当之无愧地成为“2010年度欧洲最佳游泳运动员”。对于一名游泳运动员而言,这样的履历可谓是大器晚成,而拉克特并非昙花一现。2011年在上海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上,他与队友并列获得100米仰泳金牌,在电子记分牌将运动员成绩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的时代,创造了一个传奇。而且这也是法国游泳运动员首次获得世界冠军。此外,他还在这届比赛上收获了50米仰泳银牌。

如何欣赏游泳比赛?对更多的观众而言,最直观的恐怕是速度与美,而拉克特就是这两者结合的完美产物。尽管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仰泳决赛上,他最终只获得了第四名的成绩,但比赛总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谁能长久记住冠军的名字?而人们对拉克特的迷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