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巴关系:姗姗来迟的“道歉”
作者:俞力莎(文 / 俞力莎)
( 7月1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政党支持者高喊口号抗议重启北约供给线 )
7月3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致电巴基斯坦外长希娜,讨论了去年11月北约空袭巴军队哨所致24名巴士兵死亡的事件,确定这是一起因“错误”而导致的悲剧性事件。她向巴方表示“最深切遗憾”。尽管美国仍坚持当时是巴方士兵开了第一枪,但是希拉里这个不温不火的“道歉”仍然换回了巴基斯坦同意重启北约运输线的表态。7月17日,奥巴马总统趁热打铁,任命了新的驻巴基斯坦大使,即前任美国驻阿联酋大使理查德·奥尔森。
智库美国进步中心的研究员彼得·尤尔(Peter Juul)告诉本刊:“逐渐兴起的好战主义、不断增长的极端势力、糟糕的经济增长状况、内部政治斗争、腐败等等问题,都成为巴基斯坦正面临的巨大、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华盛顿的经济和战略利益,无论是开发自然资源还是加强其在地缘政治领域的影响力,防止‘9·11’事件的重现,这些都建立在地区稳定的基础之上。”更现实地说,对于维持巴基斯坦稳定而言,目前经济援助至关重要。作为协议的一部分,美国同意今年解冻11.8亿美元的“联盟支持基金”。尤尔说:“美国国防部宣称,自2002年始已向巴基斯坦支付了88亿美元的反恐补偿金,但是2010年向巴基斯坦支付最后一笔6.33亿美元的补偿金后就再无下文了。”美国的压力也不小。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塔坦言,经由阿富汗北部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的“北方运输线”效率低下、成本高,巴基斯坦运输线不开通,美国每月要增加1亿美元的开支。
然而,北约运输线的重启,反恐补偿金的解冻,这些并不表示美巴关系真正得到了修复。“相互理解和信任才是解决美巴两国在阿富汗问题上政策分歧的关键,目前只能说是给双方提供了一个促进沟通的机会。”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南亚中心主任舒亚·纳瓦兹(Shuja Nawaz)告诉本刊,“奥巴马政府为什么花了8个月才对巴基斯坦表示道歉?这本身就是一个表明双方互不信任的例子。”
“在巴基斯坦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兴趣是建立在一种交易关系上,这种关系能否维系在于美国在阿富汗的利益是否继续存在。还有很多人认为,为了推进其更广泛的战略目标,美国并不在乎巴基斯坦的稳定。过去美国无论是逼迫巴基斯坦军队扩大战争范围,还是默许美军在巴境内对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实行直接打击,都在激化巴社会内部甚至军队内部的不和,破坏这个国家的稳定。”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法尔汗·斯迪奇(Farhan Siddiqi)这样告诉本刊记者。美国无人机受到的批评已经成了证明美国政府对巴漠然态度的一个依据。奥巴马政府坚持无人机袭击只造成了为数极少的平民伤亡,但是根据英国非营利组织“新闻调查局”的统计,无人机袭击在巴基斯坦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死亡事件约在2464至3145起之间,其中482到830名受难者为平民。根据新美国基金会的统计数据,平民伤亡人数也在293至471人之间。“更重要的是,人们还普遍相信,出于对巴基斯坦核武器库安全的顾虑,美国可能打算在巴基斯坦实行‘去核化’。”斯迪奇说。
“此外,巴基斯坦的不安全感还来自美国和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后两者在阿富汗和该地区深度交汇的利益。随着美国允许印度在阿富汗开拓更大的空间,巴基斯坦联想到的最坏情形是自己可能会因此受到印度的双重包围。”斯迪奇说。
纳瓦兹告诉本刊:“巴基斯坦本身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但是华盛顿却忽略了这一点,总是在指责巴基斯坦表里不一,包庇阿富汗塔利班。美国指责巴基斯坦支持‘哈卡尼网络’及其他军事组织袭击驻阿美军,但这种指责实际上并无确切的依据。美国对巴基斯坦领土完整的漠不关心态度也引发了巴基斯坦人的憎恨。”在对巴政策上,美国政策层亦有分歧。今年5月,前任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蒙特宣布辞职,当时的媒体报道称,蒙特辞职是因为对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主导巴基斯坦政策而感到沮丧。 姗姗来迟美巴道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