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比谁沧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寇军)
夏日炎炎似火烧,其实一片美好,只要别跟孩子发飙。虽说他们只是花朵,有时候也是闯进人间古灵精怪的小妖。他们的妖言惑不了众,翻不了天,覆不了地,创造不出GDP,但是,偶尔也有那么一两句,听起来有点糙,比如“你已经沧桑有点老”,听后,脸上开始发烧,心脏不由自主地乱跳。
沧海一声笑,看见了滔滔两岸潮,潮起潮落中有不停息的一海情澜,东边漂来西边漂。大笑之后,还可以接着采菊东篱下,再去把酒话桑麻。“沧”和“桑”,如果分开来,一个算得上最时髦的潮,一个是不懈追求又最难得的淡雅情操。沧桑加一块,如何就不能潮得谁负谁胜天知晓,淡得只想待到重阳日,清炒一盘菊花脑?沧桑怎么啦,恕你们妖言无忌吧。
要知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一来二去不由得会白发苍苍。浮浮沉沉在水里扑腾,一会儿往上游,一会儿向下流,再黑的头发也要被冲洗得变了色,更不要说在波涛翻滚、巨浪滔天的沧海中穿梭。沧海变桑田,那要用多长时间,又得费多少工夫,知道不?沧桑不仅是大地的变迁,也是谁都没法躲避的归宿。
以上的话,有点义正言辞、慷慨激昂,还有点小凄凉,不就是娃娃的一句话,何必那么放心上?不过,何必一旦到了何必的时候,说明心里已经恐慌,黔驴的确开始技穷,找个何必一慰平身,又是多么沧桑的伎俩。
遇到了行路难,总是先喝酒,这种掩盖沧桑的办法最可取。金樽清酒斗十千,这斗到底有多大,十千已经一万,而不只是一碗,喝着喝着开始心茫然,沧桑伴着酒劲上了眉头又上心头,一个劲地乱窜。闲来垂钓坐溪上,学习姜子牙好榜样,一边做梦一边等,如此沧桑谁人懂。李白不愧是李白,人家不管怎么多歧路,心里依然想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简直就是武侠小说里的李沧海,等待的功夫实在深。
这么大的大诗人和诗,足可以当做一个沧桑的标杆,可以作为解决沧桑之后心灵饥饿的老汤。不知道如今学生课本中选这样的诗是什么企图,学生娃们连沧桑的资格还没有,却要他们体会沧桑的感受,是不是有点太操之过急。当然,也许,可能,让那些不知道沧桑的娃娃们先垫个底,不要一旦到了真正沧桑的时候措手不及。沧桑从娃娃抓起,这个主意有点妙!
以前的课本里有两个小孩,一个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是“皇帝新装”里的小家伙。小女孩只想挣到一个钱,不让爸爸打,最后死在了冰天雪地;不假思索地说皇帝什么也没穿精光光的那个小孩,一句话戳穿了国家里著名的荒唐。两个小孩的命运不一样,谁又敢说他们无关人世的沧桑? 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