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是解个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泡泡唐)
20年前,我还是新兵,有一回跑5公里,跑完回来,嗓子干得冒烟,就进宿舍找水喝。那时条件差,大家喜欢用生理盐水瓶,就是医院用的吊瓶晾白开水,我看见后墙窗台上有一个那样的瓶子,就抓了过来,仰脖就喝了一大口。本以为会久旱逢甘雨,没想到是太阳撞地球。原来是一瓶医用酒精。
那一团火从喉咙滚滚直下肚肠的感觉却一直保留下来。白酒好哇,一口下去,被痰黏住的嗓子立即就被烘干了,通道平坦了,小话就溜了。再来一口,体内的小火炉就烧起来了,汗毛孔张开,就像身体的窗户打开,小凉风吹进,身体就通泰了。到了第三口,火的感觉就弱下来,它已经把血泵动起来,大脑转速加快,所谓醺醺然就跑步到来了。
即使是夏天,家里连空调也没有,我也仍然会每天喝几口白酒。下班回到家之后,拍个黄瓜,有点肉菜,再有点青菜,然后打开电视,三口酒下肚,不但一天积累下来的头晕脑胀感觉消失,而且性格都有了点改变,立马就乐观不少,看电视剧都不觉得假了。但我很少喝多。我想有酒瘾的平民可能都同时会有这样的节制。我父亲也是这样的。他是个篾匠。据我表舅说,有一回他到我家,我爸正在干活,旁边放着个大茶缸子,我爸和他聊天时,端着茶缸子都抿呀抿的。他觉得一个干体力活的人喝水方式不应该这么斯文,就批评我爸。我爸说:酒,白酒。这个故事,我爸生前证实是真的。但我对他喝酒的记忆是我给他打酒。拎着酒瓶子,到街上,大肚子酒缸跟我个头差不多,卖酒的妇女把我的酒瓶子斜在缸口,一边用酒提往漏斗里倒酒,一边还努着嘴和旁边的人说话。我至今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那个缸永远都是满的,酒提划个长弧后,碧波荡漾。
父亲在世的时候常常跟人说,他喝酒就是个解乏,这种说法应该是实话,他也没有喝过什么好酒,品酒是谈不上的,也从来不喝多,买醉更谈不上。所以,我们家从来都没有禁过酒,包括后来他的肝有了点问题,我母亲虽然让他戒酒,但他偷着喝,她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不怎么管。很显然,解乏不只是一个说法而已,还是一个真正的原因。
“孔群作书族人,今年秫得七百觯,不了曲蘖事;王忱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至于刘、殷、嵇、阮之徒,尤不可一日无此,要之酣放自肆,托于曲蘖以逃世网,未必真得酒中趣尔。古之所谓得全于酒者,正不如此。是知狂药自有妙理,岂特浇其胸中之垒块者耶!”朱肱的这段话不知道被多少人读到过,自警过,引用来奉劝他人过。但是,也总会有一些有酒瘾的人完全不知道它。而且,酒中真趣是啥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真的一点都不重要。酒如果独立于“胸中垒块”会不会只是一个植物学问题或者化学问题?
父亲生前没有喝过什么好酒。今年给他上坟的时候,我专门带了瓶好酒,母亲说,浪费那么多钱干啥,他喝酒也就是解个乏。母亲的意思我是个文化人,喝点好酒不算浪费。其实,我也和父亲一样,舌尖没有味道要品,胸中没有垒块要浇,只是解个乏。 只是解个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