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生畏的小学语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晓君)
与几位大学里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吃饭,都是中文系毕业的博士,都有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所以席间谈得最多的不是文坛逸事或者语言研究心得,而是当前的小学语文。
据说,现在小学语文非常重视近义词、反义词的教育。比如甲家儿子的家庭作业中有这么一道题:“因材施教”的反义词是什么?不到10岁的孩子自然束手无策。回家请教爸爸,爸爸也一头雾水。妈妈贵为文学博士,对汉语语法和词汇都有独到的研究,出版过专著,时有论文发表,但是同样被这道小学语文题难倒了。好在还有广大受过20多年语文训练的办公室同事可以求教。于是次日,这道反义词题目摆到了6位名牌大学中文博士面前。经过集思广益,最后想出了一个“生搬硬套”,和“因材施教”的意思似乎差不多相反。甲家儿子把作业交上去没几天,噩耗传来,正确答案是“一视同仁”!7位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博士,在这道神奇的小学语文题前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乙家女儿已经开始写作文了。学校组织全年级学生去观看了一场主旋律话剧,归来后命题作文。乙家女儿的父母均为博士,一位中国文学博士,一位俄国文学博士,孩子的姥姥是外语学院的教授,说起来差不多是书香世家出身了。乙家女儿年纪虽然不大,但已经接触了不少文艺经典。所看的这部话剧,在我们当前的语境下也无可厚非,不过硬要同经典名剧相提并论,其差距自然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当全年级学生都在表扬或溢美这么一部平庸话剧时,乙家女儿却写了一篇语带讥诮的“酷评”。然而,酷评引来的连锁反应也是相当严酷的。作文上交的一周时间内,语文老师、班主任以及年级主任老师连番致电,批评、开导二位博士家长,从孩子的学习成绩谈到心智发展、人格健全,巨细不遗,最后落脚点是班级成绩、任课教师的工作成绩。小小一篇作文,所担负的又何止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我的启蒙是在一所山村小学完成的,代课老师不过是些早年的初中毕业生,没有如此高深的语文训练手段。能看到的书也很少,很长一段时间,我常年读到的不过是三五本教材,大把时间都在河畔或丛林中度过,自是无缘接受如此严格的语文训练。高考前发愤读了两年书,然后就顺顺当当地上到了博士。一路走来,感觉与当年信步放牛并没有太大区别。如今,我有了一个女儿,呱呱然尚在襁褓之中。对于女儿的教育,我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我很怀念当年闲散的山野生活,然而留下了一个严重缺点,没有练好读书的童子功,直接制约了我现在读书治学的视野和深度。所以,我希望孩子在启蒙阶段能够多接触一点汉语文经典。然而,目前的语文教育不禁让我有些担心,私塾式的刻板僵硬在现代化语文教育中以另一种形式幽灵浮现,最终却不能让孩子明白语文为什么不是在折磨人。 小学语文博士令人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