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田水利设施谁来修?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朱允慎)
去年中秋节,打电话回苏北农村老家,我和母亲拉家常时,问秋收情况,她说掰棒子还早,估计要到国庆节去了。我十分纳闷,要是搁过去,中秋正是农忙时节,接着问了一句,为何今年秋收那么晚?母亲说今年地里出奇的干旱,只能等雨,所以耽误了播种时间。离家多年的我反问了一句,那怎么不灌溉呢?咱们那里不是有现成的沟渠吗?母亲叹了口气回我一句: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沟渠早就没人管理了,咱这又回到靠天收的年代了。
靠天收,怎么会?农业税没取消时,为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每年冬天政府都会组织百姓“扒河工”,一般本村人不在自己村里扒,而是到同一个乡镇的其他村子里去,交换着扒。男人没在家的,妇女也可参加,三五家人自愿结成一个组,共同完成分配的任务。当然,如果谁家不愿意出力,可以出钱找人代工。苏北每年两季收成,一茬小麦,另一茬是玉米或者稻子,从我有记忆开始,我们那儿的农村都是沟渠纵横,所以农业生产几乎是旱涝保收。
今年春节时候,回了老家一趟。向田野里走了一圈,发现确如母亲所言,无论是田地两头的灌溉沟,还是田埂间的排水渠,抑或是引水入沟渠的悬河,都已被人平整,种上了庄稼或者菜苗子,沟沟坎坎几乎无迹可寻。悬河下的储水大渠也几乎淤成一条小渠。顺着悬河走到大河,发现抽水泵、发电机和那间红砖房子,早不知被谁拆了去,只留下几块碎砖头。村里人说,这种问题不仅在我们村存在,且附近几个村也同样存在。
父亲说,前几年风调雨顺,谁知道今天全国干旱,我们那里没能幸免,我们家十几亩地的麦子差点干死。很多人家为了应对干旱,直接打了深水井,用水泵抽地下水灌溉。那段时间地下水抽得多,村里压水井都快不出水了。再说,如此大面积的干旱,地下水不过是杯水车薪。父亲因工伤行动不便,只能眼睁睁望着天,所以我们家麦子收成不好。父亲问我:“你说国家都免了农业税,还发了种粮补贴,怎么农田水利设施还倒退了呢?”这个问题很大,我竟一时语塞,只能支吾过去。是啊,国家一直在进步,农田水利设施却在消退,究竟谁来修呢? 农田水利三农农村农民农业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