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啊,职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马长军)

作为一个乡村小学教师,我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越来越感到失望,因为我们这里教师职称评审的黑幕越来越厚。我认识的一位教师为晋升中学高级职称送出去3万多元,即使晋升小学高级,也得送出上万元。我认识的以及听说的,几乎所有晋升中学高级、一级和小学高级职称的,都花了不少钱。这种现象媒体也曾经揭露过。

指标有限,晋升职称比当模范教师还难。某乡去年符合晋升小学高级职称条件的有40多人,指标只有6个,前年指标一样多,够条件的有30多人,够条件的一年比一年多,可每年指标基本不增加。照这样,大部分教师到退休都无法晋升。据说曾经有个照顾农村老教师的“3050”政策,教龄达到30年或者年满50周岁的农村教师自动晋升职称。但这政策顶多是安慰农村教师,人家年纪轻轻就晋升了,多拿几十年的高工资,咋说咱都是吃亏了,实质上仍然不公平。何况这样的政策很容易被有关系的城镇教师充分利用,我就认识几个城里的教师,都说自己档案已经调农村学校了,就是为了享受这项政策,但这几个调令走了,人却一直还在城里,实际上就是吃空饷了。看,规则总能被轻易打破。其实城里老师也一样满腹牢骚,虽然城里指标相对多一点,毕竟也是有限的,远远不够用。结果不是谁工作优秀谁晋升,很可能是谁花钱多谁的机会就大。

我不能不质疑,如果已经满足政策确定的条件了,为什么不能晋升?由于指标限制,基层都在对条件进行加码:以前有论文发表就可以,现在论文还得论级别;模范评上一次也不行了,辅导证书要级别还要拼数量,我亲眼看到有个教师的辅导证100多个,职称评审也要变成体力劳动了。10年前发表文章的教师屈指可数,如今人人都有论文发表,这不仅让卖版面的教育刊物如雨后春笋,也催生了无数论文枪手,带动了证书造假行业的蓬勃发展。更叫人瞠目的是,某些小官僚只认“证”不认真,你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论文还不行,样报摆到他脸上也不算数,得有证书,假证书他倒承认了,假证比真论文还管用。努力工作对晋升职称的帮助越来越小,势必让很多中小学教师失望而消极。难道有关部门真的不知情?真的没法解决吗? 职称

上一篇: 好东西(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