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也许不错的

作者:张斌

(文 / 张斌)

业余,也许不错的0( 班尼斯特突破1英里跑4分钟大关的瞬间 )

1英里,1609米,标准田径场,4圈多几步。据说,160年前,就有了1英里跑的纪录,而奔跑成为一项运动的历史在英伦三岛还能继续追溯至17世纪。上世纪30年代,标准田径场开始建设了,1英里在跑道上被精确定义。早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就猜想何时才能打开一英里跑4分钟纪录大关。1英里跑当今时代的世界纪录创造于1999年。如今1英里不过是距离概念而已,可是上世纪中叶,1英里跑是英联邦世界里最受膜拜的田径项目,那份大英帝国专属的优越感沉甸甸的。

“二战”期间,英伦三岛也曾炮火烽烟,但终究没有侵略者的铁蹄进犯,算得上是欧洲最宁静的一片体育土壤。1944年,还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出战争何时才是终点,但国际奥委会已经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开始规划1948年奥运会,最终选择了伦敦为举办地,因为那里是欧洲唯一可以安放好一座宁静体育场的地方。英国人很自豪地记述战争年代里,他们是如何保有高贵的体育传统的,但等到伦敦奥运会开幕之时,人们才惊骇地发现,战争戕害了众多运动精英,年轻的生命葬送战场。战争中,奔跑的英国人执著地冲击着最具象征意义的1英里4分钟大关,但始终未果,奇迹在等待着一个年轻人的来临。

1945年,战争魔鬼终被降伏。一位名叫罗杰·班尼斯特的16岁少年被父亲领到牛津田径场边,在那里他见到了1英里跑传奇伍德森。战争岁月曾经让伍德森不能专注于训练,曾经的1英里纪录保持者眼睁睁地看着两位瑞典后生晚辈不断刷新成绩。战后,伍德森毅然再回赛道,艰苦地找回状态,虽然败给了瑞典对手,但还是打破了英国1英里跑纪录。战后百废待兴,伍德森显然是最佳的励志榜样。1946年,班尼斯特开始奔跑训练,天赋极高的他并不像同学每日都光临田径场,仅仅3个半星期的训练课,就在1947年以4分24秒6的成绩跑完了1英里,在伦敦奥运会前获得“希望之星”的称号,成为大英代表团田径队的后备队员。

如今已经83岁的班尼斯特爵士与相濡以沫57年的老伴一道生活在牛津安静的小镇里,阳光慷慨地从落地大窗照进室内。因为近日过生日,前来采访的记者络绎不绝,老爵士郑重地穿上笔挺的西装坐在沙发上。也许你不相信,1948年,19岁的班尼斯特因为自忖实力平平,放弃了参赛的一线希望,至今还有一种声音在抱怨他的胆怯。老爵士至今不悔,甚至没有一块奥运奖牌也丝毫不能影响其绚烂的人生。奥运年庆生时最常被问起的话题只有一个:“开幕式上会做些什么?”老爵士故作神秘地答道:“现在什么也不能说。”

说起开幕式,老爵士早在1948年伦敦奥运会就有过卓绝的贡献。大英代表团开幕式出场前惊愕地发现,只有自己手中没有国旗,团长将国旗遗忘在遥远停车场的车里了。班尼斯特接到命令与一位军士飞车取旗,一路上交通糟透了,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按响警报器。飞奔来到团长车前,毛躁的年轻人突然发现,车钥匙没拿。亏得班尼斯特人小鬼大,情急之中打碎了车玻璃,取旗而归,在大英代表团迈步入场前的最后时刻将旗子交到团长手中。

1948年之后,属于班尼斯特真正的传奇开始了。这位牛津大学医学系的优等生是英国业余田径协会(AAA)中的活跃分子,在其经典照片中,我们都能看到其胸前鲜明的“AAA”标志,那个年代正是业余体育精神的极盛时期,很多运动明星实际上都有着自己的职业和其他方向的生活追求。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前,班尼特斯为了能够夺取奥运金牌,居然采取了休养生息的策略,数月没有参加任何比赛,但可惜最终也不过拿到了一个第四名而已。那之后,班尼斯特面临选择:是不是要放弃奔跑,专心于自己的医学专业。经过两个月的徘徊,目标愈加明晰了,就是要突破1英里跑4分钟大关。

1954年5月6日,AAA和牛津大学联合操办了一项比赛,3000多名观众到场观看。当天有风还不小,班尼斯特曾两度表达不想参赛,希望可以养精蓄锐迎接更为重要的比赛。老天帮忙,1英里赛开始前,天晴风止,班尼斯特与另外两名好友一起迈上赛道。在好友赶帮超的作用之下,班尼斯特第一个冲过终点,裁判手中秒表显示“3分59秒4”,人类突破屏障了。这场险些夭折的人类运动经典时刻被BBC电台进行了直播,解说嘉宾是《火的战车》中的主要原形之一阿布拉哈马斯。更要感谢吉尼斯纪录的工作人员在场,他们一直追寻着比赛,希望这一时刻可以早日到来,那时候国际田联还没有正式设立1英里跑的世界纪录,全要拜托吉尼斯纪录完成历史认证了。

2004年,班尼斯特突破4分钟大关50周年,BBC制作了特别节目。主持人问道:“1英里跑的历史杰作是否其一生的最闪亮的财富?”班尼斯特坚定作答:“不是,永远不是。”而是那之后他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退出赛道后,班尼斯特奔赴战场为英国军队研发特种药物,编写教材,出任牛津大学学院院长。至今,班尼斯特还在推崇业余体育精神,认为职业体育戕害身体,不该提倡。 也许业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