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主题变奏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钟师傅)
兵不厌诈。而楚国对之好像有理解上的障碍和难度。楚、宋同上春秋霸主排行榜上的“百强公司”,后者是依靠与晋国交好建仓,属于借壳上市。楚觊觎宋的很好基本面意欲收购。公元前633年的一次交锋中,宋国搬出晋国这个背后大靠山,凭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的战略大败楚国。而37年后,楚使出齐借道于宋,楚王很没大国风范提交外交知会函,后者也没有强烈谴责而是为了自尊很直接地做下了“拦路杀使”的勾当,于是楚王“投袂而起”,两国再起烽烟。被楚军围困9个月后,宋军到了“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的困境,大将华元夜潜楚营与楚将抵足夜谈之后,庄王接受华元这件“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的斑斓外衣竟然收兵。一番口水胜似百万雄兵,华元人已不在江湖,江湖依然有他的神奇传说。
利益媾和下的山盟海誓绝对是股市泡沫。在楚做人质的华元潜伏了6年时光,其间并不是老实地履践前约安心混吃混喝,时时紧绷阶级斗争的弦。楚、晋互为雌雄的年代,华元深知晋国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之于宋国的好处,自然巴望楚晋“各朝其属息兵修好”。好不容易搭上楚国大司马这条线,对方一句“二国尚未厌兵”就掐灭了华元希望的火苗。机会是创造的也是等待的。“楚王好糜音”,有事没事就一帮君臣一众歌姬,有酒有肉地大办文艺晚会。华元觅了名琴“绕梁”送于楚王,期望其能玩物丧志,得琴后的楚王居然真的数日不朝。估计宋国上下还没从兴奋中缓过神来,楚王却挥锤砸了那张琴。华元的愿望再次被敲得四分五裂,真是放眼山河处处愁,少了黑发添了白发。
一纸盟约自然不是那根捆绑手脚的绳子。公元前440年的楚国虽然雄风不再,但是欺负宋国尚有余力。墨子就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对天下苍生的善意,一身风尘前来。墨子磨砺了强不执弱众不劫寡“非攻”的矛,以“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为理、“舍其粱肉,欲窃邻之糠糟”为喻,成功游说楚王放弃了版图扩张计划。那年的墨子29岁,与现代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不同的是,古时的读书人即便一时身无分文一样会心怀天下。
谈话以及论战这种艺术具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的瑰丽效果。还是楚国。楚国在怀王治下外交失利兵败地削,后来骗至秦国含恨客死。公元前313年的楚、齐结为战略伙伴,成为牵制秦国壮大的两只手。历史的发展风云际会,命运再次眷顾张仪这位忽悠界泰斗。离间活动时不但把楚怀王夸成天上少有地上无双又智又睿的君王,许诺起来信口开河,只要楚与齐划清界限,秦国就双手奉上“商地六百里”。难怪苏轼在《东坡志林》里感叹此与儿戏无异,“天下无不疾张子之诈而笑楚王之愚”。楚怀王被这六百里大的一张馅饼砸昏了思维,根本就没意识到张仪既非楚人亦非楚臣。 变奏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