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谷熟了没人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湖北红安 庄三星)
寒风伴着雨雪不期而至,连续下了三天。最低温度已经是零度以下了,路上的行人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缩着脖子吃力地走着。已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了,笔者在乡下采访时却不时看到,往年早就收割完毕的二季稻,在广袤的田野里不时映入眼帘,大都已经倒伏却无人收割。
笔者感到不解,就走进一个村子想找农民问个究竟。哪知那些建筑得豪华、装修得漂亮的楼房里,却几乎都是锁门闭户。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在山上锯树的老人,和他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他锯树除了自己烧饭外,还向附近一处松油炼制厂出售,一个月能卖个千八百元。笔者问,难道随便锯树没人管吗?老人说,村子里大部分人都不在家,连大队干部(村干部)、小队长(村民小组长)都出外打工去了,没人管了。他还说,就是有人在家,现在也没人管,是哪个要用就到山上去伐,哪个想锯就锯,想砍多少就砍多少。
说起田中那些还没有收割的晚稻,老人告诉说,那些人家都是把晚稻插完后就外出打工去了,有的是收割时回不了家,有的是不想回家。留守的老人想收割,但无能为力,请人收割不仅价格贵,而且请不到人,干脆就放在田里不管它。笔者问,看着到手的粮食糟蹋了难道不痛心?老人说,痛心又有什么办法呢?粮食不值钱,种田划不来,现在就是到街上(附近镇区)帮小工,一天就是六七十元,比种田强多了。笔者又问,都不种粮,那吃什么,老人说到街上去买呀。我问没有种的,哪来卖的?老人说到外国进口啊。笔者一时语塞,不知再说什么好。
看看我们各地拼命建设的经济开发区、工业产业园等,到处都是厂房林立,到处都是招商引资,到处都是“建设的热土”。昔日以土地为命根子的农民,如今都希望早日被征用,好卖点现钱。没有被征用的,也就任其荒芜,连成熟的稻谷也不收割,让人痛心之外还担心啊,说来说去,还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我们拼命要保住18亿亩耕地,但是,保住了却没有多少人精心耕种,而是任其荒芜,这又有什么意义呢?真希望政策制定者们能够深入到农村基层,深入了解情况,现场听取民声,而不仅是坐在办公室里听“书生”们的意见,在媒体上了解形势。 稻谷三农没人收农村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