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历新农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安徽太和 一读者)
亿万农民享受新农合,说起来是可喜之事。不过一些地方现行的新农合政策总是让人纠结,因为亲历了其中报销制度的繁琐,我的感觉是新农合的好处被大打折扣,甚至影响到一些农民实际享有这种福利。我父母都是农村人,上了年纪也不参加农业劳动了,基本上靠子女赡养,偶尔打针吃药、看病什么的,都是自己花钱,他们不指望到新农合报销,因为按报销的有关规定,小病不报销,而大病都是属于“万一”的,也就是说一旦“万一有大病”,才能找他们去报销。找到他们了,能不能报销,还需要遵循他们订立的“游戏规则”,其中不乏一些很不合理的规定。
有次我陪父亲到县中医院看病,他是骑农用三轮电瓶车时因村路质量太差而导致电瓶车歪倒,挤伤了肋骨,只能到县医院求治,医生也拍片查看了,证实是肋骨挤裂了需要住院。当时我们拿着新农合的医疗证住院,但首先要自己全额付费,即先交上1000元押金。等钱快用完了,医院就会紧急通知赶紧再交押金,然后就是300元一次,交了多次。等到可以出院结算的时候,我发现押金几乎不剩下什么了,因为最后我只拿到1元钱的找零,也就是说所有的押金,他们都会用完。账目上也有每天的药费、医疗费、护理费什么的,基本上是一天平均150元,而且病房是四人住,病房里还装有电话。现在人都有手机,几乎不用他们的固定电话,但是结算时照样扣除每天3块钱的电话费,这也就是说你可以使用固定电话,因为你已经付钱了,可医院也没有任何提示,病患者和家属都以为这是内部电话呢。
钱花了,身体条件允许了,也就可以出院了,但为什么没用上新农合呢?医院说,必须由村民委员会盖章证明我父亲是骑三轮车被挤伤肋骨才住院的,证明是意外受伤,而不是意外被他人伤害——这是什么逻辑啊?城里的医保报销会有这样的事情吗?另外,没有盖章的书面证明,不经过一周时间的公示期,是不能使用新农合的。于是我去找村民委员会。我们这个大村是好几个自然村合并形成的,我真不知道该找谁,有亲友说村委会的盖章都由镇里指派的工作组保管,而这些人你根本找不到。我曾去镇里找,可是上班时间,却发现都关着门。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好放弃使用新农合,不管是能报销30%还是80%,我都忽略不计了,因为实在是太麻烦。这一点和在城里用医保卡看病很不一样,城市医院对出示医保卡的病人,都是扣除报销的部分,余下的才由患者自己支付,不需要什么额外的书面证明。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对家乡实行的新农合没有什么好感,尽管我父母每年都要支付这笔钱。 新农亲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