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斯诠释莎士比亚

作者:石鸣

(文 / 石鸣)

门德斯诠释莎士比亚0( 伦敦老维克剧院《理查三世》排练现场。12年前门德斯在这里排过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和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前左为凯文·斯派西,后排中为门德斯 )

三联生活周刊:据说你专门为凯文·斯派西挑选了这部戏,认为他就是演理查三世最合适的人选?

门德斯:理查三世是莎士比亚的“重大”角色之一。如果一个演员能够演他,表明其演技达到了一个高度。一个挑战是表演这个角色的身体残疾,这其实要求演员是个运动员。另外,还必须考虑如何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呈现这个角色,因为曾经有不少其他演员塑造过各种杰出的理查三世。1948年,劳伦斯·奥利弗带着老维克剧院去澳大利亚巡演的时候,演的就是理查三世。我在排戏一开始就提醒我的演员,理查三世曾经是劳伦斯塑造过的最为著名的舞台形象之一,这次在老维克重排《理查三世》,我确信他的幽灵在排练厅里时不时地徜徉,有时很不屑,有时又非常欣赏我们的表演。我非常希望是后面那种。想一想,你坐在座位上,戏剧就要开场,而凯文·斯派西将走上前来与你说话,这多么令人激动。但不止于此,那不是凯文·斯派西,那是理查三世,是凯文·斯派西版的理查三世,跨越了文本到剧场、真人到角色的各种障碍。

三联生活周刊:这部戏演出时有删减吗?

门德斯:原本非常长,但是就编剧的角度来讲并非冗余。如果你数数剧中有名有姓的角色,一共有42个。其中很多人并没有台词,或者只是在最后一场出现,在里士满的军队里,喊上一到两句口号,因此我试图找到一种方法来整合这部戏。每个演员,即使本人的角色非常次要,也会承担两个以上的扮演任务。合并演出人员后,我做的文本编纂工作就很少了,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压缩到3个小时,并且突出最后一场理查那句著名的台词。

三联生活周刊:你曾经说过,你希望凯文·斯派西在出演这个角色时接近他自身“真正黑暗”的一面,而这一面似乎与权力密切相关。

门德斯:权力,以及性。《理查三世》想说的一点是,权力很性感。许多人可能忽视了,理查其实对性的关注非常热切。一开场,他第一段台词里就提到了对那些花花公子的艳羡,和对自身丑陋残疾的怨恨。他与安夫人谈到了性,与伊丽莎白皇后也谈到了性。戏一开始,理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没人觉得他能成为一个领导者,连他自己也没有这个自信。然而,他开始慢慢尝试,散播谣言,娶该娶的女人,看看自己靠这些手段能走多远,而他获得的结果连他自己都觉得喜出望外。他对观众说:“多么惊人啊,看看我刚刚做到的!我成功色诱了一个刚刚伏在她公公尸体上痛哭的女人。我还杀了她的丈夫,而她答应将要成为我的妻子。”这个结果对理查本人来说是一个震撼,他没想过自己的阴谋会有此等反应。他开始不断试探政治手腕能够突破的界限,在这个不断向上攀爬的过程中,他找到了白金汉,找到了自己的政治同盟。

三联生活周刊:但是在理查当上国王之后,他的好运气似乎就完结了。

门德斯:在此之前,王位是他的目标,而坐上宝座之后,他就失去了目的感,失去了方向。他不知自己的动力何在,除非他有所行动,现状不会再发生任何改变。他开始变得偏执、恐惧,开始向内审视自己,困惑袭来,一切事情就好像都开始变得不对了。第一个转折发生在处死两个小王子的议题上。这是一场相当令人惊叹的戏,因为莎士比亚把两个王子性命攸关的一刻交给了一个之前和之后都再没出现过的角色——泰瑞尔,他上场,接受了谋杀的任务,然后在两场戏之后回来,交代他如何完成了任务。莎士比亚时代的观众看这场戏,其感觉大概就相当于当代人看戴安娜王妃之死,那么突如其来又鲜明生动,在公共场合大声宣布出来,令人感到悚然的奇异。

三联生活周刊:说到死亡,许多评论家认为,你在剧中对死亡的处理非常有特色。

门德斯:《理查三世》中的许多暴力与谋杀都是在后台发生,然后间接报告给观众的。但是有两个关键之处不是这样。第一处是全剧开头,莎士比亚写理查的亲兄弟克拉伦斯如何被理查雇佣的两个杀手谋杀。这是一场很长的戏,画面感非常强,展现了一个人如何苦苦恳求逃过一劫,最终却被以一种最狂乱肮脏的方式猛刺乃至溺水窒息而死。几乎在一开始,你能感到,这个戏就要让观众着实对人类死亡的现实有所感受:就在这儿,就是这样。非常不堪,他不按照你的期望而行动,你刺穿他,他并未死去,而是不断流血,你还得把他按进水里,他还在挣扎,你的同伙本来应该帮你一把,结果他却逃开,连赏金都不要了,理由是他恐慌了,觉得恶心。你还得把死尸拖走,埋进坑里,而你不知道坑在哪儿。你经历了所有这些关于人类生命的真实重量的废话,活着有多么艰难等等。莎士比亚一开始就建构了这些,然后他说:“现在你明白了吧,现在你将要看到7个人陆续被杀死,一个接一个,在后台,但是我希望对于每一个人,你都能体验到同样的重量。”

第二次舞台上的直接死亡就是理查本人的死。我想莎士比亚希望观众在这场死亡最终到来时感到很享受。实际上,全剧中只有这一头一尾的两次死亡非常真实,中间的死亡戏都是很风格化的,因此我所做的处理也是仪式化的。

三联生活周刊:谈谈你对《理查三世》一剧中超自然因素的处理吧。玛格丽特皇后的戏份被加重了,而她就像是一个女巫。

门德斯:的确,舞台上的超自然感主要由玛格丽特皇后带来,她诅咒了他们所有人,一个接一个地,诅咒都变成了现实。《理查三世》里的世界仍然相信梦魇、报应、预言和先知,可以说是一个尚未去魅的超验世界,非常之宗教化。但是却有一个中心角色,看起来既不信宗教,对上帝也毫无兴趣,他只在想做成什么事情的时候利用一下上帝,之后就过河拆桥。他的确在某一时刻打扮成僧侣,但却另有所图。其实理查一直在试图把握一种超出他的理解力和权力范围的力量,在整部戏中,我们不断使用投影、即时电影,目的是塑造出一个超出理查本身的形象,理查希望公众相信这就是真正的理查。

三联生活周刊:在全球巡演时,不同地方上演的版本彼此有区别吗?

门德斯:没有。你做的是一个对你来说最有趣的版本,同时你希望它对其他人来说也同样有趣。我们可能会因为舞台硬件设备的不同而进行装台方面的调整,例如在希腊厄庇道鲁斯剧场演出时,那是一个巨大的开放式舞台,面对1.2万名观众,四周没有墙,不可能有什么空中动作,只能立几根柱子,摆点家具。我们首演的伦敦老维克剧院的剧场与之相比就是个小小的舞池,因此我需要重新设计装台。但是这种调整很快,也不会因此影响观众对戏本身的理解。一部戏有它的内在逻辑,有时就和一套西装的剪裁或者某人打领结、戴项链的方式一样简单。或者就像一个人戴礼帽,另一个人戴软呢帽,这其中的区别很容易辨识,一个是刚刚爬到某个社会地位的暴发户,另一个则可能是一个世袭贵族。这种语言相对通用,观众也很容易理解这些细节,进而联想到权力等抽象概念,以及戏剧要表达的核心。■ 莎士比亚诠释门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