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布斯身边的天才们
作者:蒲实( 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弗 )
幕后运营者
2003年,乔布斯被诊断出患胰腺癌,死亡形影相随。还有什么比死亡更能说服固执的乔布斯改变他的特立独行、家长制作风和强烈的控制欲,对身后事做出安排呢?2004年8月,乔布斯接受胰腺癌手术,病休期间,当时的执行运营副总裁蒂姆·库克代替乔布斯管理公司运营。第一次,在没有乔布斯的情况下,苹果公司正常运营了两个月,鲜为人知的库克由此从幕后走到前台。
《福布斯》科技记者亚当·拉欣斯基采访了与库克直接打交道的几十人,第一次细致描绘出库克的形象。这位运营天才沉稳、温和、低调、埋头苦干,说话时从不太高嗓门,夹杂着干瘪的幽默和令人不舒服的长时间停顿。强烈的对比是,乔布斯咄咄逼人、特立独行、口若悬河,极具个人魅力。据说,苹果公司的管理人员会在脑海中准备好在电梯里遭遇乔布斯的台词,但不必为库克准备,因为他极其腼腆,根本不会跟人说话。他与乔布斯共同之处是争强好胜,工作狂和完美主义,与库克共事过的人评价说:“他干事情不为名,不为钱,不为自尊,而是为了赢。”正是性格上的互补与相似,在乔布斯与库克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合作默契。1997年,重返苹果王国的乔布斯四处寻觅首席运营官,粗暴地拒绝了好几位求职者,据说有一次面谈还没结束就拂袖而去,但他一眼就喜欢上了库克。当时正在如日中天的康柏公司任职的库克,也一眼喜欢上了乔布斯,跟随他的直觉加入了处于低谷的苹果。库克回忆:“我与乔布斯的会面不到5分钟,就抛弃了所有那些警告和逻辑。”
库克受命于危难之中,整改苹果公司的制造、分销及供应体系。拉欣斯基写道:有一天,他给运营团队召开会议,讨论到公司在亚洲碰上的问题。库克说:“得有人去中国处理这个问题。”会议进行30分钟后,库克看了看当时的运营高管萨比赫·汗,突然面无表情地问道:“你怎么还在这儿?”汗立刻站了起来,驱车前往旧金山国际机场,连衣服都没换就订了飞往中国的单程机票。这就是库克:苛刻,不感情用事。库克上任时,苹果正陷于生产环节的麻烦中,库存常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停留数月。他于是关闭了公司在各地的工厂和仓库,与制造商建立合同关系,把库存迅速缩短至几天。14年来,当绝密的iPhone、iPod等新产品一次次在世界各地的专卖店中惊艳亮相时,人们很少会去想象,新品推出与交货之间天衣无缝的配合,是多么神奇的事。乔布斯如此评价他:“库克的加入,让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个人电脑业务的供应流程。”
库克最欣赏的人是罗伯特·肯尼迪,他曾说,罗伯特“坦然站在哥哥的阴影下,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这也许是库克自勉的偶像,因为他最辉煌的职业生涯也一直处在乔布斯光芒的阴影下。直到2004年以来,乔布斯因健康问题的几次短暂离开,库克才走向台前。2008年8月,次贷危机的打击让苹果的股价下跌了近20%。2009年1月,就在乔布斯宣布病休之后,苹果股价再次大跌。代理CEO库克再次危难之中显身手。在乔布斯离开的6个月和2011年再次离开的两年中,库克治下的苹果公司业绩非凡,而其他的科技公司正在金融危机中苦苦挣扎。2009年,乔布斯回到公司时,公司股价大涨67%,接近144美元。2011年,苹果的销售收入是53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2010年乔布斯在任时的收入。
( 苹果零售店之父荣·约翰逊 )
当然,库克运气不错。他的业绩得益于之前推出的有创意的产品,而乔布斯才思泉涌的创意、创造消费的想象力和对设计的判断力正是库克所缺乏的,他也无法复制乔布斯激情澎湃的演讲和触动情感的营销。由库克继任领导的苹果,显得缺少了一份灵动和魔力。正因如此,他需要身边的人辅佐,来弥补他的弱点,乔布斯全面的个人天赋在一个具有自身独立生命力的企业中,需要被拆分,由不同的人来扮演。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乔纳森·艾弗。
设计的灵魂
( 苹果营销副总裁菲尔·席勒 )
出生于伦敦的艾弗身上具有浓厚的艺术家气质,细腻、敏感、热情,被视为苹果的灵魂人物。他所负责的工业设计是乔布斯最宠爱的领域,艾弗本人也成为乔布斯的宠儿和精神伴侣。根据艾萨克森的记录,乔布斯身体状况尚佳时,几乎每一天,他都会和伊夫一起吃午餐,仅仅他俩,没有别人。当他们两人单独相处的时候,其他设计师见到了会保持礼貌的距离。午饭后,乔布斯会去艾弗位于苹果公司园区无限循环路2号楼一层的设计工作室看一看。乔布斯会查看几张桌子上那些正在设计的产品,亲手检查每一个产品的演进设计。如果某些想法让他感到兴奋,擦出了思想火花,他会让蒂姆·库克或者营销副总裁菲尔·席勒加入他们的讨论。在乔布斯确定库克为继任者之前,艾弗被大众认为是乔布斯之外最值得信任的苹果掌门。
艾弗的腼腆程度甚至超过了库克。2005年,他获得了一项最佳艺术设计奖,他却让乔布斯代他做领奖感言,自己甘心做一名听众。他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工业设计师,外界却完全不知道他的个人故事,连苹果的人力资源部门都不知道他的生日。或许这也是乔布斯不可替代的原因,在这个对抛头露脸充满胆怯的团队中,他是再好不过的发言人。
( 苹果iOS软件首席架构师斯科特·福斯特尔 )
与库克一样,艾弗与苹果的结缘也有命中注定的味道。他自幼接受做银匠的父亲手工艺的熏陶,精益求精地追求纯粹的艺术之美。大学期间,他设计了一支钢笔,笔帽上有一个没有任何目的的小球,仅仅是让使用的人能够有点拨弄的东西,与钢笔建立起交流的情感。很快,人们发现,这个笔帽上的小球有让人着迷的魔力。艾弗毕业时,已经获得了两次皇家艺术奖,在英国设计圈是个人物了。然而,毕业后进入公司工作,他才发现大公司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来冒险设计能够批量生产的、可以与昂贵精品店里的东西媲美的产品。他的作品并不被英国公司欣赏,耗费数月设计出来的浴缸被公司束之高阁,他郁闷之极。他于是认识到,一个设计顾问最重要的技能不是手艺,而是推销。
大学时期,艾弗在使用苹果机Macintosh做设计时就曾感到:“我和制造这个产品的那群人在冥冥之中有种联系。”1992年,他前往美国,希望在苹果公司实现设计的价值。那个时候,计算机行业追求的是一分一毫的利润,没有人在意设计。1996年,陷入困境的苹果公司也开始削减设计成本,已经升任设计主管的艾弗不断地与压缩成本做斗争,却无法阻挡产品毫无趣味的结局。就在艾弗心生去意时,被放逐的王者归来。乔布斯正寻找顶级的设计师,他找过IBM ThinkPad笔记本的设计师理查德·萨珀,曾设计过法拉利和玛莎拉蒂跑车的乔吉·乔治亚罗,还有意大利建筑师与设计师伊托尔·索萨斯。后来,他在苹果设计工作室遇到了艾弗,两人一拍即合。他们讨论了产品在形式和材料方面的种种可能,看法完全一致。共同追求简洁美感的乔布斯与艾弗的结合,让苹果迸发出灵韵之光。
为了让笔记本电脑的塑料外壳看起来美观奢华,艾弗专门去一家糖果工厂学习果冻豆的制造细节。他甚至要求重新设计电脑内部的电子部件,好配上透明的外壳,这意味着设计成本大大超过行业标准。只有乔布斯甘愿冒这个风险。2001年,苹果发布了第一款钛合金的笔记本。为了设计这款电脑,艾弗在旧金山远离苹果总部的一家仓库里建了一个工作室,用6周时间做基础设计。然后,他带领团队飞到亚洲,商量宽屏液晶面板的细节和模具。最终诞生于世的,是一款干净、后工业外观的iMac,以新的设计语言开启苹果的新时代。同年10月,iPod横空出世,迅速用“酷”的标准重新定义了电子音乐播放器。
艾弗的设计并非简单地追求风格或时尚。洁白、干净的iMac和iPod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欧设计遥相呼应,它们几乎是德国工业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设计理念的翻版。拉姆斯是艾弗最钦佩的设计师,他坚持大繁至简的设计,并付诸德国博朗电器公司的产品设计中。
乔布斯如此谈到艾弗:“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为理解苹果公司的核心理念。乔尼是我在公司里的‘精神伴侣’。大多数产品都是我们一起构想出来的……他是整个公司里除我之外最有运营能力的人。任何人都无权干涉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乔布斯所做的,就是去感受艾弗设计出来的模型,评价它们与公司战略之间的联系,他不可替代的过人之处在于,“单凭桌上的模型,他就能看出公司在未来3年的发展”。
技术核心
今年3月23日,与乔布斯共事22年的苹果传奇人物、软件工程元老伯特兰·塞莱特宣布辞职。就在他辞职的第二天,他一手创造的苹果电脑Mac OSX操作系统年满10岁。在这10年中,他带领的团队创造了Mac OSX进化中最辉煌的三个版本:“老虎”、“豹”和“雪豹”。他离开之时,“雪豹”之后广受关注的新版本“狮”正在研发之中。塞莱特对他的离职有个冠冕的借口,他想把更多的精力投注于“科学”,而不是“商品”。然而,苹果的观察者们都不难想象,塞莱特的离开,跟苹果的技术发展战略有关。
很明显,对今天的苹果公司来说,日渐成熟 Mac OS X 桌面系统的地位正逐渐让位于越来越多的手机和平板电脑所使用的 iOS 操作系统。6月6日,在旧金山召开的2011年苹果世界开发者大会(WWDC)上,乔布斯推出了云服务,即iCloud存储系统。运用iCloud,苹果可以将文件内容存储到远程中心,即“云”计算技术,并自动与苹果设备保持一致。他希望新的iCloud产品,能够让苹果的iPhone和iPad等移动设备成为数码生活的中心,推动消费者减少对个人电脑(PC)的依赖。这无疑意味着,PC将成为云技术革命最明显的牺牲品。他宣言:“我们将降低PC和Mac的地位,让它们成为与iPad、iPhone和iPod Touch等相似的设备。”对曾是个人电脑先行者的乔布斯来说,PC的时代已经过去,他正力图在技术上迎接“后PC”时代的到来。7月,乔布斯在参加《华尔街日报》主办的D8大会时这样说道:“当我们处于农业时代时,所有的车辆都是卡车,但当人们步入城市中心的时代后,人们开始乘坐轿车。我觉得PC就像是卡车一样。需要它们的人将越来越少。”
这当然不是塞莱特愿意看到的。当乔布斯将未来聚焦于移动娱乐、触摸生活时,塞莱特却反对将iOS(iPhone,iPad的操作系统)跟Mac OS X的理念相整合。如果正在研发中的“狮”采用了这一整合方案,那将必然是iOS覆盖OS X,他毕生的心血也会变成过时的历史。
塞莱特走后,接替他负责软件工程设计的是斯科特·福斯特尔。从他的头衔“iOS软件首席架构师”即可知道,iOS代表着软件工程的重点。在公司内部,福斯特尔有比塞莱特更多的机会接近乔布斯,而他负责的iPad、iPhone和iPod软件项目迅猛发展,使他很快奠定了自己在公司的地位,他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2009年,第二件没有乔布斯参与的大事,就是3月的iPhone 3.0软件发布会。在那场发布会上,福斯特尔主讲,负责iPhone和iPod的市场的副总裁配合,为苹果服务17年、几乎出现在每一次乔布斯的演说之中的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菲尔·席勒也在场。发布会上,福斯特尔展示了iPhone新软件的100多项新功能,剪切、复制和粘贴功能引发了与会者的最大掌声。过去,作为苹果市场战略的一部分,乔布斯是唯一被大众所熟知的执政官。福斯特尔清晰、自信和幽默的演示向人们表明,对苹果的市场营销具有重大意义的、充满魅力的乔布斯式风格的产品发布,会继续演绎下去。
这些年来,苹果的硬件总裁职位经历了戏剧性的人事变动。2008年11月,当时负责iPod的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的托尼·法德尔辞职。他离去的理由是“和家人享受生活”,这比塞莱特更难掩饰离开时的窘境。这几乎是个公开的秘密:法德尔才是iPod和iPhone幕后真正的天才工程师。2008年,《财富》杂志把法德尔列为仅次于库克之后的乔布斯接班人,他有乔布斯一样非凡的人格魅力,很受欢迎。没有人确切知道法德尔离开的真正原因,有人猜测,这是因为法德尔名声在外,乔布斯担心他功高压主。无论如何,他的接替者、当时在IBM工作的马克·佩帕马斯特,在和IBM打了一场跳槽官司之后,来到苹果。不到两年后,帕佩马斯特再次辞职。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佩帕马斯特很快就失宠于乔布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乔布斯排除在决策层之外。他与苹果的企业文化显得格格不入:比如,他的思维创新程度未如苹果公司的预期;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是高管必须对自己管辖范围之内的事做到事必躬亲,经常要亲自出马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委派手下处理即可。最终,硬件工程副总裁的职务落到了罗伯特·曼斯菲尔德头上。这位1999年进入苹果的工程师,贡献主要在MacBook Air等Mac产品上,我们不难看出,自法德尔离去,iPhone和iPod还未能找到称心的领袖。■
(特别感谢Apple4.us主笔、知乎网站胡维和实习生张凌峰的资料帮助)(文 / 蒲实) 身边乔布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