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帝国的两个关键年

作者:蒲实

默多克帝国的两个关键年0( 7月22日,默多克夫妇出席《Vanity Fair》奥斯卡庆功派对 )

1984年

1984年,乔治·奥威尔可怕的政治隐喻并未变为现实的困扰。在英国记者威廉·肖克罗斯看来,赫胥黎在《勇敢的新世界》中的预言更值得担心:世界将被鸡毛蒜皮的琐事摧毁。他在书中警告,那些对暴政的危险保持警惕的人常常对娱乐、消遣构成的威胁缺乏警惕性,因此,人们将被娱乐所控制,而不是被痛苦所左右,文化因此变得无足轻重。

这一年,英国最著名的《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已经在默多克治下运营了3个年头。这一年,《泰晤士报》前任主编,也是英国最著名的主编之一哈罗德·埃文斯出版了《泰晤士报兴衰录》一书,书中记录的后半段时间几乎都与默多克一起度过。他讨厌默多克,两人的争吵广为流传。

两人的矛盾,始于默多克对《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垂涎。《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前老板是仁慈的加拿大报业大王罗伊·汤普森。汤普森是记者心中完美的老板,他颇有创见,但从不干涉,在收购《泰晤士报》时高兴地接受了维护编务独立性的条款。在埃文斯和他的前任主编丹尼斯·汉密尔顿的领导下,一流的记者和编辑创造了新闻调查的方法,确立了这两份报纸作为严肃大报的地位。但20世纪70年代,《泰晤士报》在创造利润上并不理想,汤普森把它们拿出来公开出售。一共有5位竞标者,默多克出价1200万英镑,并非最高价者。但最终,由于工会和汤普森的董事会都喜欢默多克,他以1800万英镑获得了这两家报社。埃文斯当时也参加了竞标,他后来写道:“他们竟偏爱一个外来者,一个他们以前瞧不起的人,一想到这点就感到痛心。”

默多克在新闻界名声很差,他的编辑或新闻方针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新闻集团的气质不赞成独立的调查或麻烦的新闻。但接触过默多克的人,又都会被他的魅力所蒙蔽。埃文斯的未婚妻曾受邀去默多克家在伊顿广场的公寓做客。她在日记中写道,默多克具有“惊人的魅力”。“8点,在第一版报纸到达时,他像孩子似的兴奋地扑向它们。当他读到《观察家》关于他出价的恶意报道时,我很同情他,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大笑起来,他大声说:‘这些狗杂种!’把报纸扔到了地板上。”这种个人魅力也征服了埃文斯,他当时如果公开反对默多克竞标,英国垄断和兼并委员会很可能会审查默多克,但他没有反对。那些因担心丧失编务独立而反对默多克的人,在与他会谈后,都转而支持他。一位记者曾这样形容默多克:这个人的魅力可以置人于死地。

默多克帝国的两个关键年1( 《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前老板、加拿大报业大王罗伊·汤普森(右) )

于是,在默多克庆祝50岁生日时,埃文斯走马上任,任《泰晤士报》主编。1981到1982年,英国经历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默多克开始裁员,到1981年底,50多个人离去。印刷工会和记者与默多克之间的矛盾出现了。到1982年,他要求工会同意在几天里裁减600份工作,也开始干预编务,他常寄给埃文斯“值得一读”的右翼文章并常常用手指戳着他认为本应给撒切尔夫人更多支持的《泰晤士报》的标题说:“你总是在攻击她!”两人在聘用什么样的记者、编辑方向和报纸立场上都发生冲突。与此同时,默多克试图悄悄地把《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从泰晤士报系股份有限公司转移到他的公司,《泰晤士报》原主编威廉·里斯·莫格站出来阻止了他。1982年,当埃文斯参加完父亲的葬礼回到泰晤士,默多克已经任命了埃文斯的副手道格拉斯·霍姆为新任主编。当时,默多克信誓旦旦地称,5年后《泰晤士报》将成为新闻集团最盈利的资产。

1984年,默多克开始在美国崭露头角。《福布斯》杂志说他“正在创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传媒王国”并“将取得世界的领导权”。默多克的机会是,视觉形象正代替论辩,信息被表现为娱乐,政治也正在变成一种娱乐形式,电视渐渐控制了美国公众舆论的传播。正如尼尔·波斯特曼所说:“美国开创电视时代,使全世界人对赫胥黎预见的未来有了一个最清晰直观的了解。”

默多克帝国的两个关键年2( 《世界新闻报》编辑部内日常工作的情形(摄于1953年) )

另一场世界革命——计算机革命也迅猛发展,伴随这次革命而来的是美国广泛解除了对金融、电信、货车运输、能源和航空运输的管制。默多克找到了他借债的重要支持者——纽约花旗银行。

1984年,新闻集团财政年度收入预计达21亿美元,稍稍落后于时代镜报公司的25亿美元,与时代公司的28亿美元也相差不远。它拥有约80家报纸和杂志,成为西方世界最大的新闻纸消费者。默多克的传记作家威廉·肖克罗斯说:“编辑和记者们可能不喜欢他,但他能激起他的经纪人和银行家对他的信任。人人都愿意对他做出让步,给他提供优惠条件。他的好名声就是,一旦握手成交,交易就生效,即使他在数字方面出了错,他也决不推翻协议。”

1984年前后,新闻集团绝大部分收入都是由它的报纸创造的。那时候,报纸是最优秀的现金流。到1984年,默多克已拥有圣安东尼奥的几家报纸、《纽约邮报》、《波士顿先驱报》、《芝加哥太阳时报》、《星报》、《乡村之声》和《纽约》杂志,成为美国的主要出版商。像其他许多人一样,他本想购买《华盛顿邮报》并改变它的自由主义办报方针,但是他买不起,而且他还说,“它也不卖”。

默多克有天然的敏感,威廉·肖克罗斯说:“1984年,默多克意识到,他的前途在美国。他开始相信,娱乐业和电子媒介将比新闻和出版对他的帝国更重要。他开始意识到,新闻业本身在商业上是难以生存的,必须仰仗娱乐业的支持。”他于是急切地想得到一家好莱坞重要的电影制片厂。1983和1984年初,他向拥有老华纳兄弟电影制片厂和电影资料馆的华纳通讯公司发起进攻。

1983年,华纳通讯公司的股价从前一年的每股63.25美元跌到每股不到20美元,主要原因是下属的音像公司销售额大幅下降。1983年8月,默多克在华纳董事长史蒂夫·罗斯的度假别墅拜访了他,表达了购买华纳股票的想法,罗斯未反对。默多克利用英国短期借贷银行的资金买了华纳6.7%的股份,超过了史蒂夫·罗斯甚至整个华纳管理层所拥有的股份。罗斯警惕起来,他告诫默多克放弃交易,因为好莱坞的影星和导演可能不愿同他共事,他还担心,默多克持有越来越多的华纳股份会危害公司在纽约和波士顿经营有线电视的特权,联邦电信委员会不允许报纸和电视台或拥有大城市地区有线电视经营特许权的公司互相持股。罗斯当即安排克里斯·克拉福特公司宣布计划购买25%以上的华纳股票,与此同时,华纳得到克拉福特下属美国第四大非网络电视公司BHC公司42.5%的股票,阻止了默多克进一步恶意收购华纳。

但默多克很快卷土重来。1984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再次被拍卖,它欠下了4.3亿美元的债务,时任老板、石油大王马文·戴维斯不愿再继续投资。他以1.16亿美元买下了昔日搭档马克·里奇所拥有的福克斯公司一半的股票,后者因逃税和非法向伊朗出售石油而受调查,逃往瑞士。戴维斯决定将里奇的那一半股票再转卖出去,默多克非常感兴趣。他出价2.5亿美元,认为这是获得电影资料馆的绝佳机会,这个资料馆可为建设美国第四大电视网打下基础,还可为他在美国以外国家的电视台提供节目。买下福克斯是默多克朝着创建一个世界性的传播和娱乐帝国的目标迈出的关键一步。正是1984年的这一步,形成了后来的福克斯娱乐集团,成为新闻集团在美国电视市场上的主要资产。它的旗下包括1家好莱坞电影制片厂,30多家电视台,6个全国性有点电视网,以及20多个地区的体育网络。体育节目促使默多克涉足体育产业。1998年,福克斯集团出价3.11亿美元从欧麦丽家族手中收购了洛杉矶道奇棒球队。它还买断了美国四大职业联赛的电视转播权。

有了福克斯,默多克接下来需要的是电视台。1984年,约翰·维尔纳·克鲁格举债买下都市传媒公司,在纽约、波士顿、洛杉矶、华盛顿、芝加哥等重要城市拥有电视台。都市传媒公司在福克斯公司租了一间演播室制作财经节目。1985年感恩节后的那个周末,默多克与克鲁格在福克斯相遇,那时,克鲁格正打算甩开电视业干点别的。默多克说,几分钟的交谈后,他就已下决心买下都市传媒公司。克鲁格出的报价大约是这些电视台现款收入的15倍,而标准比率大概是利润的10倍至12倍,这显然是笔不划算的买卖。但默多克仍愿意买。他认为,购买这样一批地理位置极好的电视台从而建设美国第四大广播电视网的机会绝无仅有。于是,1985年5月,都市传媒公司与福克斯公司正式达成协议。默多克以20多亿美元买下了都市传媒的7家电视台,美国法律规定,外国人不得拥有美国电视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1985年9月4日,默多克率领他的家人——安娜和她的3个孩子,在曼哈顿南部加入了美国籍。

1984年,默多克涉足卫星通信领域。1981年,天空电视台在欧洲诞生。它的创始人布赖恩·海恩斯是英国的电视制片人,他打算在欧洲建立一个卫星传递的电视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通过家里的卫星接收器收看节目。默多克投入4000万英镑,把这个电视台重新命名为天空台,当时只有少数几个欧洲品牌想在国际上做广告,天空台初创是亏损的。1987年春,卢森堡的私人电视卫星“阿斯特拉”在克拉克卫星轨道上获得了一个位置,能在16个频道上使用不同的语言向全欧洲播放节目。欧洲上空大功率的国家电视卫星占主导的电视卫星地图于是开始变为小功率的商业电视卫星占主导。那时,英国政府对报纸和电视跨国所有权有限制,默多克曾多次被拒绝在英国经营电视。他就把天空电视频道放在“阿斯特拉”卫星上向英国播放节目,绕过了限制,因为英国法律管不了欧洲的电视卫星。

在好莱坞,英国卫星广播公司和天空频道打响了价格战,双方都向制片商开出了高价。据说,天空频道花了6000万英镑签下了福克斯、奥里恩、达奇斯通和华纳兄弟;英国卫星广播公司花8500万英镑签下了派拉蒙、艺术家联合、哥伦比亚和全球公司。巨大的竞争压力终于促成太空台与英国卫星广播公司在双方都半破产的情况下握手言和。1990年11月,两者合并为英国天空广播公司,默多克拥有约40%的股份,控制经营权。1998年,天空广播公司建立了英国第一个数字电视平台,开播200多条卫星频道,继而推出互动体育频道。

1984年前后,默多克出售了一系列报业资产。一系列的出售,反映了默多克对媒体趋势发展的判断,也是他应对巨额债务的对策。

2007年

2007年2月,在一次媒体发布会上,默多克谈起3年前收购的直播电视公司(DirecTV)业务。3年前,他对直播电视公司赞不绝口,称这是“集团庞大业务中最令人兴奋的部分”,3年后,他却对公司业务一脸鄙夷。他说:“美国卫星电视的问题在于,我们目前还无法通过卫星来提供宽带服务。或许人们在这一领域能够实现技术突破,但我想WiMax可能做不到这一点。”WiMax是当时通信行业大力推崇的无线技术,曾一度被认为是向大众市场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最佳方案。

他指出,来自电信和媒体巨头AT&T、Verizon、Comcast和时代华纳等竞争对手的挑战将进一步加大。他说:“铁三角(电话、视频、互联网接入)和潜在的铁四角(加上有线电视和电话公司所提供的移动电话服务)将是竞争无比激烈,这并不是新闻集团所能承受的。”默多克的传记作者之一保罗·拉莫尼卡评论说,这是默多克罕见的认输记录。2007年,DirecTV的股东们投票表决,以2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DirecTV,退出竞争已经白热化的美国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市场。更重要的是,出售DirecTV意味着默多克不必再担心有人会将新闻集团从他的家族手中夺走。这件事得从1998年说起。

1998年,默多克放弃对《电视指南》杂志所在的三角出版公司的控制权,以20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美国互动公司联合视频卫星集团。作为交易条件,新闻集团获得40%的股份,并在新公司——电视指南公司中享有48%的投票权。该公司的另一大股东是自由媒体公司的主席约翰·马龙。几个月后,联合视频卫星的头号竞争对手Gemstar以92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电视指南公司,按协议,新闻集团将在合并后的新公司中拥有20%的股份,公司更名为Gemstar-TV Guide。2000年9月,新闻集团和马龙的自由媒体达成协议,将自由媒体在Gemstar-TV Guide的大部分股份转让给新闻集团,新闻集团所占股份超过40%,以公司当时的市值算,这些股份价值为120亿美元。默多克相信,这一投资是他通向主导新媒体的道路。他坚信,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将会抛弃传统的电视报或杂志,从电子指南上获取节目信息。但2000年科技和网络泡沫的破灭,使Gemstar-TV Guide的投资缩水幅度达60亿美元。

在收购Gemstar的过程中,默多克不知不觉为约翰·马龙潜入新闻集团敞开了大门。1999年,默多克同意将自己在新闻集团的股份转让给马龙的自由媒体公司,以此交换马龙在福克斯/自由区域体育网50%的股份。马龙手中持有的新闻集团股份于是上升到8%。2000年9月,新闻集团收购了自由媒体在Gemstar-TV Guide的股份,作为交易,将大约1.215亿股的非投票股让给马龙,马龙在新闻集团所持股份上升到20%,成为第二大股东。2001年,默多克从通用汽车旗下的休斯公司手中收购了美国卫星电视广播商DirecTV的控股权。2003年,默多克以66亿美元现金收购了休斯公司14.1%的股份,在休斯公司持股达34%,这样,新闻集团及其下属的福克斯公司就取得了DirecTV的控制权,这一次默多克终于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美国卫星电视发行市场。

这一交易能够得到美国立法机构的批准,有一个背景。2003年6月,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决定,把媒体所有权中电视观众覆盖率上限从35%提高到45%。在法案出台前,公众的反对呼声就已很高,媒体和民众对扩大媒体所有权感到不安,担心大型媒体公司会因此而得以垄断和操纵公众舆论。许多规模较小的广播电视公司和地方性的媒体公司也担心它们将失去竞争优势。而大型媒体集团和相关利益集团则一直在用金钱为扩张铺路。自1995年以来,它们已投入了2900万美元用于政治捐款,同时花费了9500万美元用于游说华盛顿,总计达1.24亿美元。媒体集团对两党的竞选捐款也非常慷慨,4年中,共和党收了1249万美元的竞选资助,民主党也接收了984万美元,合计2233万美元。这其中,有来自迪斯尼公司的505万美元,通用的479万美元,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451万美元,新闻集团的285万美元。在FCC提高上限的法规正式生效前,立法机构就已经放宽了监管力度,所以新闻集团才能够完成收购。这一收购让它的电视业务覆盖率超过了35%的上限,达到38.1%。

但收购案刚结束,有线电视市场和卫星电视市场的竞争就开始激化。2005年,电信巨头Verizon通信集团依托当初斥资上百亿美元所建造的光纤网络推出了自己的电视服务FiOS TV,AT&T通信集团正筹建自己的电视服务U-verse。突然间,电话公司不再把DirecTV视为战略合作伙伴了,反而成了竞争对手。2004年,DirecTV公司利润令人失望,2005年股价下滑超过15%。但随着高质量订户数量的增加,DirecTV在2006年还是实现了盈利。

2006年下半年,默多克突然面临一个未曾预料到的选择:要么放弃美国卫星市场,要么将自己的公司让给马龙。2004年1月21日,马龙的自由媒体集团已拥有了新闻集团17%的股份,9.15%的投票权和2.108亿股的有限投票权。2004年11月3日,就在澳大利亚联邦法院批准新闻集团从澳大利亚迁移到美国德拉威尔之后不久,自由媒体宣布,已与美林证券达成协议,再次收购新闻集团8%的表决股。默多克出手还击,宣布一旦有第三方想要收购新闻集团超过15%的股份,现有股东就有权以折扣价购买公司更多的股票。最终,默多克与马龙达成协议,自由媒体把在新闻集团的全部投资归还新闻集团,新闻集团付给自由媒体DirecTV38%的股份、福克斯的三家地区性体育频道网和5.55亿美元现金。对此,保罗·拉莫尼卡评论说:“默多克在美国卫星市场复制在欧洲和亚洲卫星电视市场辉煌的野心永远画上了句号。”

2007年5月,新闻集团宣布,斥资50亿美元收购《华尔街日报》,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匪夷所思。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道·琼斯和整个新闻行业都处于挣扎状态,大家都在想尽办法转移到数字领域,读者和广告商开始大量从印刷出版物转移到网媒。这个行业正需要一场变革,报业的整合早已开始。2005年,李氏企业以15亿美元收购普利策公司;2007年,地产巨头山姆·泽尔以82亿美元收购Tribune公司(旗下有《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已经对报业的未来失去了信心。很多分析家认为,默多克对《华尔街日报》的垂涎并非商业理性,而是对这份精品报纸的感情,以及来自新闻业的尊重的渴望。

《名利场》专栏作家迈克尔·沃尔夫曾写道,默多克特别喜欢收集控制道·琼斯的班克罗夫特的各种小道消息,定期收到手下发来的邮件,主题往往是谈论班氏家族的疯狂做派,每当收到这些邮件时,默多克都会变得很亢奋。他对那些拥有报纸的报业家族特别感兴趣。

2006年整个冬天,新闻集团总部8楼的员工都在分析道琼斯的经营状况。道·琼斯的股价一直都在每股35美元左右徘徊,默多克也听说了道·琼斯的首席执政官赞尼诺估计几年后会把股价拉升到每股45美元。美林证券公司在建议班氏家族出售道·琼斯部分股份的时候也指出,每股能卖到45美元就已经是很理想的价位了。在新闻集团总部8楼,尽管财务专家认为,每股50美元的收购价是极限了。但是,默多克坚持认为应该每股60美元。迈克尔·沃尔夫认为,他的这个决定“违背了投资常理”,是一种“非理性、具有破坏性、招人讨厌的独狼之道”。

2006年10月,摩根大通的副董事长詹姆斯·李邀请赞尼诺和默多克在曼哈顿公园大道摩根大通大楼里的一个包间共进晚餐,赞尼诺在未通报班氏家族的情况下赴约。默多克告诉赞尼诺,他打算以每股60美元收购道·琼斯。在所有人看来,这是一个令人心动的价格,但默多克在新闻界的声誉一向很差,所以班氏家族成员们认为,即使他们愿意出售《华尔街日报》,买家也绝不会是默多克,因为他们担心《华尔街日报》的编辑独立性会受到负面影响,默多克很喜欢操纵自己的新闻资产。默多克的竞购案消息在精心安排下被泄露出去。CNBC电视台最终向华尔街的股票交易员公开了收购消息。在5月1日当天,3年多来一直在每股30多美元区间震荡的道·琼斯公司股价飙升至每股58美元,直升57%,这也就意味着,华尔街坚信默多克将收购成功。他们一旦相信收购将成功,道·琼斯的股价就很容易接近每股60美元,那么道·琼斯也就更难阻止收购了,因为道·琼斯的股东和期权所有者都会得到丰厚的回报。班氏家族于是无法违背董事会和投资者的利益而拒绝默多克,班氏家族也无法找到另一位买家来阻击默多克的报价: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信贷市场已陷入崩溃,私人股本公司不可能筹到,也不感兴趣筹到50亿美元,以65%的溢价收购道·琼斯这样增长缓慢的公司。有收购意向的通用公司和皮尔森都放弃了竞购。2007年5月5日,在默多克公布收购案后,全球最大财经新闻和出版集团之一加拿大汤姆森公司和英国路透社宣布合并。这对默多克来说是天赐良机。他在努力准备竞购道·琼斯,而道·琼斯最有可能的两个救星,也是默多克最有可能的两个竞价对手,却宣布合并了,这也就意味着汤姆森和路透社合并后不太可能再竞购道·琼斯。

与收购泰晤士一样,默多克受到了编辑和记者队伍的抵制。默多克宣布收购道·琼斯的当天,工会成员集体请假,《华尔街日报》的几位记者决定不去工作,因为他们认为,“编辑的公正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有者能否坚持捍卫记者们的独立性”。默多克直接拒绝了与班氏家族共同分享道·琼斯决策权的想法。在2007年接受《时代》周刊专访时,他冲着电话另一端大吼:“他们正从我口袋里拿走50亿美元,却还想控制着这一个正处于危机中的行业!他们不可能在出售了公司之后还保持对它的控制权,根本不可能!”

默多克最终用资本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当年8月,默多克表示,为了更好地跟《纽约时报》和其他顶级报纸进行竞争,道·琼斯的出版物,尤其是《华尔街日报》需要增加“全国性、国际性以及非商业新闻的报道”。他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他认为《华尔街日报》的很多报道过于冗长,自己很少会读完其中任何一篇文章。它印证了默多克批评者所担心的事:默多克并不是想成为商业新闻的领导者,只想利用《华尔街日报》来推进自己在美国内外的商业和政治利益。当有记者问他是否准备将道·琼斯的品牌应用到其他产品上去时,他含糊其辞地回答:“你肯定不会看到道·琼斯牌T恤和帽子。”他的真实意图,是将道·琼斯和新闻集团即将在2007年10月推出的福克斯商业频道进行整合。

所有人都想知道,收购道·琼斯是否真的能为新闻集团带来更高的收益?也许它只是为了满足默多克的自我需要。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所有人都对默多克巨大的媒体权力感到不安。“从本质上说,整个美国的新闻话语权掌握在不到十几家媒体出口中——大型电视网、一些有线电视新闻频道,以及几家报纸。它们决定了大多数美国人将会接触怎样的信息。如果这笔交易成功,默多克将会控制其中的三个出口:福克斯电视网、福克斯新闻频道和《华尔街日报》。到底什么时候他才会满足呢?”就在新闻集团和道·琼斯合并协议公布两星期后,一家美国媒体的总裁伯特·W.迈克切斯尼在一份声明中如此表示。

2007年,默多克说:“我突然意识到,印刷和电视媒体广告的增速已开始大不如前了。”此前的2004年,谷歌成功上市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形态,短短几个月内,这家搜索引擎公司的市值就超过了新闻集团的市值,到2005年中期,甚至超过了迪斯尼和时代华纳的市值。大型媒体公司于是都开始涉足网络,但都仅限于设立自己的网站,比如新闻集团建立了Fox.com和旗下各报纸的网站。谷歌和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坐拥传统媒体失去的广告市场,警示了默多克。

2005年7月,新闻集团宣布,用5.8亿美元现金收购Intermix媒体公司,开拓互联网新闻博客和社区网络市场。通过此次收购,新闻集团获得了“时尚门户”网站MySpace.com。  MySpace.com网站和Intermix公司拥有的其他30多家站点,都并入新闻集团的Fox交互式媒体部门。两个星期后,福克斯组建的互动媒体部门(FIM)以6000万美元收购了Scout Media,拥有scout.com这个美国高中、大学和职业球队球员新闻的网站。2005年9月,默多克控股的新闻集团又以6.5亿美元收购一家网络视频游戏公司IGN Entertainment。IGN公司下属网站包括GameSpy.com、IGN.com和TeamXbox.com。短短3个月内,新闻集团投入13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公司之一。2007年,FIM收购了两家在线图片和视频分享网站Photobucket和Flektor,还收购了专门以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为主题的网站Beliefnet。这意味着,默多克已经与时俱进地成为“鲁伯特2.0”。■

【本文参考资料:威廉·肖克罗斯:《默多克传》(2001年);保罗·拉莫尼卡:《揭秘默多克:传媒大亨默多克的商业传奇》(2009);迈克尔·沃尔夫:《默多克的隐秘世界:一个人的帝国》,(2010年)】(文 / 蒲实) 英国新闻通信卫星默多克帝国关键福克斯泰晤士报新闻集团两个鲁伯特·默多克美国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