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遗传密码
作者:袁越( 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教授乔治·丘奇 )
7月15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题目叫做《全基因组密码子的精确替换》。普通读者肯定不会对这个拗口的标题产生任何兴趣,但这篇论文意义重大,因为这是科学家第一次试图改变生命的遗传密码。甚至有媒体将其解读成:科学家试图扮演上帝,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生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从遗传密码说起。
大家都知道DNA是遗传物质,蕴含了生命的所有信息。DNA是由4种核苷酸首尾相连组成的长链,它们分别简称为A、T、C、G,生命信息就蕴含在这4个字母的不同组合中。与此类似,蛋白质也是一条长链,由20个氨基酸首尾相连而成,不同的氨基酸组合决定了蛋白质的性质,进而决定了生命的特征。
DNA的功能就是指导细胞合成蛋白质,DNA链和蛋白质链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就是大家常说的遗传密码,也可以称之为“生命的语言”。
令人惊讶的是,生命的这套语言系统一点也不复杂。简单说,DNA分子链的每3个字母对应一种氨基酸,这个3字母组合被称为“密码子”(Codon)。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推导一下就会知道,ATCG这4个字母可以组成64种不同的密码子,比氨基酸的总数要多。于是每个氨基酸都会有不止一个密码子与之相对应,比如组氨酸就有两个密码子与其对应,它们分别是CAT和CAC。这两个密码子互为“多余”,意思是说,缺了其中任何一个都没有关系。
另外还有3个密码子(TAA、TAG和TGA)比较特殊,它们叫做终止子。顾名思义,终止子代表蛋白质的结尾,当细胞遇到终止子时便会终止蛋白质的合成。
遗传密码是在上世纪60年代被破解出来的,这项成果当年轰动了全世界。更令大家兴奋的是,自那时起科学家们还没有发现例外,也就是说,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这一事实不但为进化论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还为遗传工程提供了可能性。想想看,如果不同的生物使用不同的遗传密码,那么转基因这项技术就很难实现了。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成就,但却一直没人试图修改遗传密码,因为这么做撼动了整个生命系统的基石,操作起来异常困难。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遗传学教授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一直想啃啃这块硬骨头,2004年的时候他遇到了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副教授乔·贾克布森(Joe Jacobson),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朝这个目标发起冲击。经过一系列艰苦的试验,他们终于摸索出一套方法,有望最终实现这一目标。
说起来,实现这个目的有两种不同的思路,美国“科学狂人”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试图从DNA合成开始,再造一个全新的生命,实践证明这个思路很不成熟,距离成功还相当遥远。丘奇教授的方法则比较实际,他只是对细菌的DNA做一些改动,而不是从头做起。为此他发明了“多重自动基因工程技术”(MAGE),巧妙地把大肠杆菌基因组中含有的314个终止子(TAG)全部替换成另一个终止子(TAA)。因为这两个终止子的功能是一样的,互为“多余”,这么做并不会杀死大肠杆菌,却可以把TAG空出来,将来可以根据需要将其任意修改成其他密码。
《科学》上的这篇论文其实只是这项技术的第一步,但已经足够轰动了。剩下的事情相对简单,实现目标是迟早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丘奇教授之所以花费这么大的心血修改大肠杆菌的遗传密码,并不是为了体验“扮演上帝”的快感,而是为了解决基因工程中遇到的三大难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首先,天然的蛋白质功能有限,原因在于细菌本身只有20种氨基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化学家们已经合成出了超过100种自然界没有的氨基酸,可以帮助科学家实现很多特殊的功能,比如让细菌吃掉泄漏的石油,或者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等等。但细菌本身的遗传密码是不认这些新氨基酸的,这就限制了科学家的想象力。如果能够修改遗传密码,就可以让细菌利用这些设计出来的氨基酸,生产出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来。
其次,基因工程的天敌就是噬菌体,这种简单生命可以被看成是细菌的病毒,基因工程菌株一旦被它们感染,很难消除。比如曾经有一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的菌株被噬菌体感染,造成了上千万美元的损失。如果菌株的遗传密码被换掉了,噬菌体就再也没办法感染菌株了,两者不兼容。
最后,也是让普通老百姓最担心的一个潜在危险,就是基因扩散。同样,如果采用自然界没有的遗传密码来设计菌株,就再也不用担心基因扩散了,因为扩散出去的基因不会被任何生命系统识别,因此也就不会有任何危险。■(文 / 袁越) 遗传密码生物技术氨基酸dna科学科普改变密码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