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的防灾教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几年前,在北京西四环四季青桥的东北角,是一片几百亩的绿化带,高低起伏的草地上,槐树、银杏树、白杨树点缀其间,绿树掩映中,还有几幢朴素的小房子,未经过分修饰,颇有几分野趣。我曾在这里放过风筝,挖过野菜。在21世纪的城市里,竟有这么一处田园气息浓厚的所在,真是周围居民的福分。

前几年,这里修了一座曙光防灾教育公园,原始的绿地得到了精心修整,又添防灾教育设施,兼有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前几天,我怀着极大的兴趣和感激之情来到这里。开放式的公园门口旁边,是一组地震救灾的雕塑,并提示了一些地震来袭时的注意事项,让我受到教育。信步来到公园里,却见密密麻麻停满了小轿车,顿时感到有些疑惑:这么多人大老远开车前来参观?

抬眼四望,原来这里是别有洞天:左边是一个高尔夫球场,名为罗耶尔灵克高尔夫俱乐部,修剪一新的草地上,几位“绅士淑女”,身着休闲装,正优雅地挥杆;正前方是一处餐饮场所——“小白鲨工夫潮汕”,光看名称已经让凡人望而却步;我顺着一条小路向东走去,更是让我“惊喜不断”:西华源高尔夫俱乐部,往前是芙蓉豪庭餐饮会所,透过中式的朱红大门朝里面望去,只见茂林修竹,水流潺潺,亭台楼阁,古色古香。豪华车辆门前有序排列,其中不乏“京A-8”、“京V”这样的特殊号牌,可谓冠盖云集。再往前,是打出京城顶级韩国料理的“爱江山”,还有一家曙光时尚网球俱乐部。至此,曙光防灾公园才揭开了第一层面纱,得以显示出部分真容:以防灾公园之名,行高档消费之实。

众所周知,高尔夫球场占用大量土地、水资源,且严重污染土地水源,国务院早在2004年就发布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当时北京市亦要求停止审批,未开工的项目一律不允许动工建设。在北京各类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在四环路以内的城市中心区,高尔夫球场竟然能顽强成长,真让人瞠目结舌。何人审批,何人监管,何人有这样大的能量?至于豪华的餐饮场所,自然是与高尔夫球场配套而生,与防灾教育更是离题千里了。

据称,北京现有高尔夫球场170多座,可谓过剩,但是防灾教育和避难场所却严重不足。公益与资本相遇,为何后者占上风?我们的规划和管理部门是如何作为的呢?(文 / 马斌) 防灾教育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