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喜中之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今年,我们江苏高考学生的家长尤其“好学生”的家长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全省高考人数连续两年下降,高校门槛降低,上大学容易了。2009年全省高考人数54.6万人,录取率77.2%;2010年高考人数降到52.7万人,录取率升到80%;今年只有49.97万人参考,录取率将超过80%。忧的是:生源渐减,80%的录取率却有增无减,而上一流大学的机会并未增加;如果入校4年享受不到精英化教育,文凭含金量缩水,有名无实,毕业后还是难找工作。
身处教育大省江苏的考生家长,似乎更容易感到高校扩张带来的一丝凉意——全省高等教育近年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拥有各类高校140多所、在校大学生177万人,是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省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而冷观这些成绩,仅仅五六年时间便达如此,其中应当不乏扩招政策的直接拉动。而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对扩招的反思——“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也适用于我省,在我省也程度不一地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
尽管对不同时代的本科生、硕士生素质进行简单类比,既无逻辑关联,又不科学准确,但这种思绪却也真实折射了社会大众对高校回归精英教育的向往。比如,1977、1978、1979三年,全国在校本科生只有100万人左右,而去年全国在校硕士生、博士生即已超过120万人。“萝卜快了不洗泥”,师生比例、教学设施不匹配,教学精细化程度下降,这些,必然影响教育质量。最近发布的《2011年中国教育在线高招调查报告》指出,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学费收入在学校的日常运营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旦生源不足,将直接冲击学校的日常运营,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生源下降“招生难”的危机,对我省高校发展会带来整体和持续的冲击,首当其冲的是地方公办院校,包括高校二、三级院校,民办高校以及没有政府拨款、自负盈亏的院校。不知这些高校是否已经做好“狼来了”的防范准备?
笔者拨通几所民办高校的电话,询问招生情况。得到的均是“好上加好”的一致回答。再求教几位中学校长,他们摇头苦笑:“都撑着。不过,招生组织费涨了,去年推荐一个学生上‘三本’,给3000元,今年起价就4000元。”
高校如果再不回归内涵式发展之路,再不回归精英化教学,再不加快“弃大图强”的改革,一批高校会因招不到学生而倒闭,一批高校会因扩招“次优学生”而丧失信誉,更严重的是,将带来教育诚信、社会价值和政府公信力的全面破产。但愿考生家长之忧,能成为加快高校资源重组改革,优化结构、重新洗牌、应对危机,进而化危为“机”的动力。(文 / 林培) 升学考试大学高考大学招生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