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小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故乡·小镇0

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在省城工作,母亲在秦岭脚下的一个小镇上工作。在我只有几个月大时,就被长期放置在关中农村的姨妈家,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来到了妈妈工作的小镇上。位于秦岭北麓的这个小镇,真正的主人其实是一座大厂。大厂从秦岭的山坡上迤逦而下,一座宽宽的大门将所有与生产有关的活动拦在南面。从厂大门向北,一条六车道的笔直马路就是小镇的全部了。80年代初期,我初到小镇的时候,正是大厂最红火的年代,那种景象和电影上、课本里的美好生活一模一样:宽阔的马路以沉稳端庄的松树为隔离带分出上行和下行,马路的两边是哨兵似的有着粗壮树干和巨伞般树冠的法国梧桐;马路以东是村庄、菜地和麦田,西边则是苏式的家属楼、商店、学校和幼儿园,而最南端是一面大照壁,上面是红色的美术字——“毛泽东思想万岁!”再往南的话,马路就没了法桐作仪仗队,又窄了一多半,一里一外,差别就很明显了。一到上班时间,整个镇子就会响彻《东方红》的乐曲,宽阔的马路上黑压压的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行进的自行车,极其壮观。

因了这大厂,小镇有了电厂、仪表厂、针织厂、火车站、电影院、商店、邮局……众星捧月般地,小镇空前繁荣起来。作为学生,我对于小镇的了解,是从学校开始的。小镇有镇中学,大厂有子弟中学。按说“子校”只招大厂的子弟,但小镇上有“卫星作用”的其他单位,都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子弟挤进了“子校”,久而久之,这两所中学的招生就基本以学生是否吃商品粮为分野标准了。我不是大厂子弟,却有幸就读大厂的“子校”。那是一所多么好的学校啊!硬件设施好,教师队伍强,最可贵的是,有那么浓厚的学习风气。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厂职工们,给自己的后代们从小就灌输了“学习知识、奔向五湖四海”的远大理想,所以,“子校”的大多数学生们都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好学生。在我参加高考的那一年,“子校”的高考成绩竟然超过了县一中,从此威名更盛。因为上学,我们得以结交大厂的子弟,学会了标准的普通话,见识到东南西北的风俗。我们也到大厂职工澡堂洗澡,到大厂的职工医院看病,同时也替大厂的子弟们“走后门”——节前买葱、无票买糖、买《少林寺》的电影票。初中毕业时,大厂的技校到学校招生,招走的基本上是那些成绩出众的厂外子弟,对这些人来说,能早早成为大厂的一员,端上大厂的“铁饭碗”,就已经是人生最大的目标和幸福了。聪慧的弟弟是考上技校的那部分佼佼者之一,而愚笨一些的如我之辈则因为考不上技校而只好硬着头皮读高中,却因祸得福,竟然考上了大学。由此可见,人生的机缘巧合,真是没有公平可言。

我考上大学时,父亲调到县城工作,母亲办了病退,父母终于在县城安了家。于是除了弟弟,我们都离开了小镇。就在这疏远过程中,大厂和小镇一道在衰落。先是个别分厂不生产了,工人下岗回家,接着,下岗就像控制不住的细菌一样蔓延开来,最终,还在生产的分厂只剩下一两个了。也是大厂职工的弟媳是个悲观的人,她不断地向我们传播着厂里将要完全没有生产任务的小道消息,但值得庆幸的是,那种可怕的事情至今还没有真的发生。厂里或多或少总是有生产任务,职工的收入始终不增长,但还是能按时发放,可终究是风光不再了啊。

隔两三年,回一次小镇,每回一次,就要慨叹一番变化。先是电厂喧宾夺主,一举超过大厂成了小镇最富庶的单位,接着其他的“卫星”单位相继陨落了:电影院拆了,建成了商品房;商店还在,只是换了经营的主人;粮店早就没了,不过邮局还在,就是除了卖手机、收电话费外,不肯再发展其他不赚钱的业务,竟然连订阅报刊、杂志这样的业务也不再提供——学校被教育局勒令不许给学生订阅学习资料后,小侄女就无法看到《语文报》和《作文通讯》了……学校交给了地方,结果教师流失、生源流失;六车道的马路也交给了镇上,结果镇上一接手,先把那些生长了几十年的法国梧桐树悉数连根挖了,理由是为了拓宽道路。拓宽后的道路两边是自由市场,卖菜的、卖水果的小商贩代替了那些美丽的法桐,在马路两边一字排开。挖掉了法桐,直如挖去了小镇的精气神;没有了法桐的小镇,马路再宽,也只是一个土里土气的城乡结合部,一如任何一个关中小镇。

曾经有一段时期,我暗自决定将小镇当做自己的故乡,毕竟那是让我拥有美好成长记忆的地方,但自从挖去了那些美丽的法桐,小镇彻底变成了其他的地方——越来越陌生,越来越遥远。不久前,弟弟在小镇上分了一套新房,紧锣密鼓地开始装修,妈妈专程赶去帮忙,于是“小长假”期间,我又一次回到了小镇。弟弟的新房就在马路的南端,紧挨着厂门口。从原来立着照壁的地方起,走到新房的位置,费时20多分钟。没了法桐的马路潦草宽阔,除了卖东西的商贩外,人很少。路西家属区原来的苏式三层楼都被新楼取代了,所幸没有高层,只是我再也找不到我最敬重的小学老师的家了。站在弟弟家的窗口,妈妈一一指给我看:“那是开水房,那是二商店……”这些名词终于让我清楚了自己所在的方位,但那些名词所对应的景象,却陌生得不可思议。■

(文 / 刘晓) 故乡小镇

下一篇: 天下(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