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野心:不仅仅是过境国

作者:俞力莎

( 2009年8月6日,普京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安卡拉就天然气和石油合作达成协议 )

5月7日,俄罗斯对外宣布,梅德韦杰夫总统签署了一份与土耳其的核能合作协议。该协议早在总理普京2009年访土期间就已达成,直到今年4月才获俄联邦会议批准。

牵动两国神经的能源合作绝不仅仅局限于核能。土耳其智库“经济与外交政策研究”主席、卡内基布鲁塞尔中心专家思南·鲁尔亘告诉本刊记者:“土耳其将获得俄为其建造的首座核电站,它还一直在寻求俄为其萨姆松-杰伊汉石油管道提供石油出口保证。”该管道计划接连土在黑海和爱琴海的港口城市,以解决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运量有限的问题。“作为回报,4月初,土耳其允许俄在其海洋专属经济区内进行南溪项目技术可行性的研究。”该项目计划从俄罗斯出发铺设天然气管道,穿越黑海到保加利亚,再经意大利和奥地利向其他欧洲国家输气。

土耳其不仅是俄罗斯极力争取的天然气过境国,也是其竞争对手纳布科项目的核心成员。2009年,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奥地利与土耳其就铺设天然气输送管线达成协议,通过引入里海和中亚的天然气来减少欧盟对俄罗斯的依赖,目标输气量为每年310亿立方米。欧盟25%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其中又有80%通过乌克兰输送,但俄乌天然气争端已两度引发“断气”风波。纳布科项目原计划今年开工,但迄今为止,在其目标气源地中,只有阿塞拜疆与土耳其签署了供应协议。而且重新评估后的管线造价翻了一番,飙升到150亿欧元。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铺设计划,已与除土耳其外的线路相关国家分别签署了协议。

土耳其的“炙手可热”得益于俄欧能源博弈,反过来,“土耳其怀有成为地区能源中心的野心,这意味着它希望保持一种开放性的选择权”。总部位于伦敦的智库“欧洲改革中心”的副所长卡廷卡·巴里奇告诉本刊记者:“土耳其的能源政策首先受到其国内需求的驱动,因为它本身严重依赖于俄天然气供应,所以对于天然气获得渠道的多样化始终抱有兴趣,如果南溪项目会影响到纳布科的实现,它也不会对前者表示坚决支持。”4月11日,土能源部表示,正在同伊拉克就建造天然气管线事宜进行会谈。独立学者、能源专家亚历山大·缪瑞森告诉本刊记者:“卡塔尔也想要在伊、土之间构建管线,以便将来向欧洲出口天然气。”但是,鲁尔亘说:“即使能获得所需的投资,将伊拉克转变为一个可靠的天然气供应国,也至少需要8至10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在纳布科前景不明的状况下,土耳其不排除自立门户的双重打算。土耳其一直是石油海运贸易的主要中转站,如今在俄欧的天然气管道博弈中继续扮演关键角色,它绝不会放过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机会,而仅仅满足于收取有限的过境费用。

“纳布科项目的主要障碍是商业性的,但是欧土关系中的冷淡气氛同样无益于双方的能源合作。土耳其签署关于纳布科项目的协议时,也有对自身政治前景的考虑。”巴里奇说,“但现在,它和欧盟的谈判,有半数都被欧盟或其成员国冻结了。而土耳其也对那些加入欧盟必须进行的改革失去了兴趣。”

土耳其1987年开始申请加入欧盟,如果从欧共体时期的《安卡拉条约》算起,它在这条“脱亚入欧”路上已经苦候了48年。但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仅38%的土耳其人还对入盟感兴趣。土财政部长已经直言欧洲只是土耳其的“一个灵感来源”。鲁尔亘说:“经济的显著发展和多面外交模式的成功,支撑起了土耳其与日俱增的自信心,并使土耳其国内的怀疑论者开始重新认识到其作为潜在的欧盟成员的价值。中东和北非的变局无疑更凸显了这种价值。”土耳其是欧洲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下半年,德国的经济增速仅3%,土耳其达到11%。面对千疮百孔的欧元区及持续发酵的债务危机,土耳其是欧洲唯一债务减少的国家。“由此,加入欧盟被它视为一个长远事业,不再具有紧迫性。”缪瑞森说,“通过加强与现有盟友的关系和创造新盟友,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毫不迟疑地牺牲与以色列的战略联盟关系来换取在伊斯兰世界的领导权,土耳其已经宣布了它将是未来多极世界中一个真正的竞争者。”■(文 / 俞力莎) 土耳其能源土耳其总统过境国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