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京要回来了?
作者:宋晓军( 4月20日,普京发表《2010年国情咨文》
)
在4月20日普京发表《2010年国情咨文》的当天,英国《经济学人》发表了一篇题为《俄罗斯与美国——从头再来》的文章。文章以1863年9月俄国舰队抵达纽约和旧金山力挺南北战争中北方领导人林肯开头,论证了有自由主义情怀的梅德韦杰夫会与奥巴马打开一个俄美关系的新局面,为此西方应该倾力支持目前的梅德韦杰夫政府消除腐败、推进民主。对此,很多中国的军事迷认为,这里实际上包含着英国人一贯奉行的“别人的团结就是自己的地狱”的对外政策逻辑。相反,他们更看重的是,同一天普京长达近240分钟具有明显的“我回来了”象征意义的国情咨文里所披露出的10年军备发展计划。
今年2月24日,俄罗斯国防部负责采办的副部长波波夫金(Vladimir Popovkin)披露了俄罗斯未来10年将80%的武器装备实现现代化的具体细节。其中空军将采购约600多架战斗机和约1000架直升机,10套S-500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和56套S-400防空导弹系统;海军将采购15艘巡洋舰、15艘护卫舰和20艘潜艇(包括8艘“北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战略火箭军将采购两型可携带10枚分导弹头的液体燃料战略导弹并继续采购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白杨-M战略导弹(可携带3枚分导弹头)……此外,俄罗斯在未来10年还将投资640亿美元用于新型武器的设计与研制。两个月前,对于这份相对详细的清单,很多中国军事迷认为,俄罗斯的国防和国家基础设施的窟窿太大,加上国内通货膨胀和能源公司大量低效的房地产投资难以回收,因此很难兑现。但在4月20日普京的国情咨文中,对这份清单的描述有了两点重要变化。一是将投资额度从6400亿美元提升到了7000亿美元;二是普京强调了“空军和防空系统的升级是俄罗斯武装力量近期发展的首要任务”。正是这两点,让中国的军事迷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对于增加投资,军事迷们认为,今年2月中东、北非出现乱局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了大约18%,有俄罗斯经济学家乐观估计,俄罗斯在2011年的石油天然气收入大约有500亿~1000亿美元的增量。此外,由于3月份日本地震造成核泄漏,不仅日本未来对天然气的需求很大(目前日本的燃气发电装机占总发电量的25.5%,大于核电),而且使得包括德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可能会放弃或放缓核电的开发。按照这样的预期,普京未来10年投入7000亿美元的承诺兑现的可能性就很大。对于将提升空军和防空系统作为首要任务这一点,军事迷们认为,这是普京从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的关键一步。从苏联给俄罗斯遗留下来的军事资源结构上看,海军船厂及战略导弹的关键配套厂很多都在乌克兰,而相对受气候影响较小的空军和防空体系、科研生产体系基本还都保留在俄罗斯境内。同时,鉴于苏联解体后第二个10年里,普京执政经历的8年中,西方对俄罗斯安全空间竭力肢解和封堵的现实,优先发展空军和防空系统既符合俄罗斯地广人稀的国土防御现实需求,也可以借此威胁向中东、拉美等西方不喜欢的国家出售这些武器装备,来构筑一种借力打力的防御。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俄罗斯这个迄今为止与中国接壤的唯一工业大国未来的选择,军事迷们还是有些拿捏不准。比如,不仅目前美国在阿富汗驻军的物资经俄罗斯过境已经从两年的5%上升到了20%(美军空运人员过境为50%),而且美国毕竟手中还掌握着俄加入WTO的门票。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自上世纪20年代苏联支援中国北伐战争算下来,中国少说也以苏联为榜样学习了60年。在这60年中,应该说俄罗斯人也充分领略了中国人的韧性与才智。比如,就普京要优先发展的飞机和防空体系而言,当年苏联仅仅给了中国米格-21歼击机的图纸,在没有苏联专家指导的情况下,中国人用了十几年时间,不仅彻底吃透了设计,发展出了歼-7歼击机,而且还把一款上世纪50年代定型的二代战机改成了二代半的“飞豹”歼击轰炸机和能大量出口的准三代战机——枭龙。至于中国刚试飞的隐形战机和可与S-300、S-400比肩的红旗-9系列防空系统,未来很可能会在国际市场上与俄罗斯形成竞争。因此军事迷们认为,对于中国未来安全环境的改善,与其把宝押在“普京要回来了”上,不如尽快将有俄罗斯血统的中国航母国产化。而中国工业化从开始以苏联为样板,后来终于摸索出一条独特道路的现实,恰恰为军事迷们的期待提供了佐证。■(文 / 宋晓军) 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