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与“圣战”

作者:宋晓军

“不值得”与“圣战”是朝鲜针对韩国两次军事演习回应中的关键词,前者是针对2010年12月20日韩国延坪岛炮击训练1500发炮弹的,后者是针对两天后韩国在邻近双方军事分界线举行的大规模陆、空演习的。对于这两个反差很大的关键词到底怎么从军事层面进行解读是很多媒体记者向我提出的问题。对此我只能说表面上是双方的局部冲突和口水战,但本质上却是双方都在进行军事变革的两次碰撞。

1978年11月,美国在成立美韩联合司令部的同时,首次正式向韩国承诺为其提供“核保护”。而朝鲜则依托在苏联和中国援助下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开始自主研制大口径远程火炮。此后,朝鲜的陆军装备中就出现了M-1978、M-1989型170毫米的自行火炮和M-1985、M-1991型240毫米火箭炮。据日本和韩国官方文件估计,这两型火炮大约有1100门部署在靠近双方非军事区北方一侧的浅近纵深地带。由于这两种口径的火炮展开、发射和转移的时间较短,按照它们的射速可推算出,这两种火炮在1小时内可将2.8152万发共1579吨炮弹覆盖到韩国的首都,这对于面积只有605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1800人的首尔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冷战”结束后,美国撤走了在韩国的战术核武器,并于1994年与朝鲜签订了具体确立半岛无核化的《日内瓦框架协议》。与此同时,韩国也开始对朝鲜实行“阳光政策”。

此后,美朝之间经过了8年的“提供安全保障和弃核”的纠结。直到2002年10月小布什政府终止了《日内瓦框架协议》并威胁对朝鲜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终于促使朝鲜下决心开始从单一的火炮威慑向导弹核武器威慑转变的军事变革。面对朝鲜的这种转变,韩国民主党政府并未放弃实行“阳光政策”。但在美国持续的军事高压下,朝鲜终于在2006年7月试射了“大浦洞-2”导弹未果后于当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经过“六方会谈”的两年斡旋,美朝再次接触并以2008年7月朝鲜炸毁宁边冷却塔为标志开始了新一轮的讨价还价。9个月后双方谈崩,朝鲜在试射“大浦洞-2”改进型的“光明2号”卫星50天后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而此时韩国已由大国家党执政。李明博上任后就准备对卢武铉政府的《2020年国防改革计划》进行修改,在朝鲜第二次核试验、李明博访问美国得到了奥巴马政府“延伸性核保护”的承诺后,韩国政府就根据其对朝强硬态度修改了《2020年国防改革计划》。修改后的“计划”不仅陆军比原计划增加了8个师,并将原来优先理顺军队结构这一主要改革方向改为对朝鲜进行精确打击的装备采购,其中主要包括K-9火炮、机载精确打击武器、导弹防御系统、电磁脉冲防护系统和网络指挥及防护系统。很显然,由李明博领导的大国家党政府是想通过强大的精确打击武器系统对朝鲜的火炮、导弹及核设施形成先发制人打击的威慑。也就是说,李明博政府是想通过新的军事变革对应朝鲜的军事变革。

在这场半岛间的军事变革较量中,韩国155毫米K-9自行火炮是一个重要标志。这款集德、美、英先进火炮技术于一身的火炮堪称目前世界上射速最快、机动性最好的大口径自行火炮。如果双方用数量接近的火炮进行压制性射击,K-9无疑是占上风的。但问题是在2010年11月23日的炮战中,朝鲜用上世纪40~50年代的M-1943型76毫米火炮和BM-21型122毫米火箭炮的一次警告性射击就让韩方的6门K-9中的3门失去了作战能力。如果从军事变革对应军事变革的角度看,朝鲜可以说是取得了完胜。所以当韩国军方12月20日准备完成延坪岛后续的炮击训练时,朝鲜才会以“不值得”回应。

对于2010年12月22日韩方在双方分界线举行的大规模陆、空演习,则具有明显的先发制人打击的色彩。用李明博政府在2009年6月26日修改《2020年国防改革计划》后一位韩国高级军官的话说,就是“如果有证据表明朝鲜准备用核武器实施攻击,韩国将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打击朝鲜的基地以阻止其发射,无论它在什么地方”。对此,朝鲜自然会以具有核遏制力的“圣战”加以回应。换句话说,朝韩双方都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军事变革保持了自信。现在的问题是,韩国的军事变革是建立在美国提供核保护基础上的,而朝鲜的军事变革是建立在美国不提供安全保障就不弃核基础上的。所以,美国新墨西哥州州长理查森12月18日的私人访朝之行才会让人产生是战争阴云背后一抹彩虹的幻觉。■

2010年12月23日,韩国京畿道,K-9火炮参加联合火力演习 中国朝鲜韩国军事武器大口径火炮军事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