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11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低龄化的近视患者们

一年前,一位负责检查视力的医生给我打电话,急匆匆地问我是不是某某的家长,那种语气让我瞬间心跳加快,以为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意外。没想到她告诉我,孩子的右眼视力只有0.4,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从幼儿园出现的龋齿到初中的近视,孩子但凡有一丁点健康问题都让我焦虑不已。当时我马上带孩子到一家民营眼科医院复查,发现像我这样的家长特别多,都在陪孩子排队检查眼压、用阿托品扩瞳验光、确定视力、配镜,每一个环节都要耐心等待。经过严格的检查,终于弄清楚了,孩子的眼睛并不像体检医生所描述的那么可怕,左眼正常,右眼视力是0.75。

最后按照医生的建议给他配了眼镜,但平时他很少戴,保持着半年检查一次视力的习惯。初中快毕业时,上了三个多月的网课,加上每天的学习时间实在太长,他的眼镜就摘不下来了,我马上意识到他的视力肯定下降了。

又来到眼科医院,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挤满了大厅,都在家长的陪同下等着做各种检查或飞秒手术,现场显得格外嘈杂。有的家长带着两个学龄前的孩子在排队,小孩看东西眯着眼,很明显已经近视了。而我悬着的心慢慢放下了,尽管我家孩子的右眼视力还是下降到了0.4,但他至少不是最糟糕的那一个。

回想起孩子小学毕业时,班上的同学已经近视了一大半,由于他从来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和培优班,视力还是正常的。初中学习压力大,加上他的右眼曾经受过一次外伤,视力明显下降了。我问儿子现在初中班上还有几个同学没有近视,他说没有几个了,有些同学看不出来近视,可能是戴了隐形眼镜或角膜塑形镜。

这家眼科医院并没有诱导家长乱花钱,如果患者的视力没有增加,并不建议换眼镜。然而医院的墙壁上到处都贴着激光飞秒手术和角膜塑形镜的广告,患者的良好反馈也贴在墙上,很容易让家长心动。我打听了一下,激光飞秒手术和角膜塑形镜的价格都不低,而且不能排除可以预见的副作用,对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要求也非常高,所以我们最后还是选择了佩戴眼镜。

走出眼科医院时,我注意到广告上的建议:每天让孩子在阳光下沐浴两小时可预防近视。可是现在手机的诱惑、繁重的课业负担等等,每一样都有可能让孩子的视力受损,有多少孩子每天能沐浴两小时的阳光呢?

(读者 雪国)

楼道里的小广告

下班回家,进了单元门,突然发现刚粉刷完不久的楼道墙壁上贴了半米见方的小广告,“开锁换锁请拨打×××”,白底红字,十分刺眼。沿着楼梯而上,从一楼到六楼,每层都贴,突兀的广告看着十分闹心。

这样的小广告以前也见缝插针地出现过。张贴者鱼目混珠地“骗开”单元对讲门,将小卡片别在每户人家的门把手上,或贴在防盗门上,甚至直接制成印模,在楼道墙壁上“盖章”。对于张贴的小广告,住在楼顶的我常常是拾级而上一路随手清理,而这次的巨幅广告,我只能望“帖”莫及了。

很快,业主群里有人提醒:开锁的小广告都贴到楼道了,麻烦物业安排人员清理一下。群里的物业经理回复也及时:你好!这不是乱贴的小广告!是经过派出所审查、公安局备案、社区批准的为我们提供服务的电话,已多次为我们小区有需求的业主上门服务过。自从我们小区封闭管理后,杜绝了进楼道乱贴小广告的现象。在此也提醒各位业主:若门铃响了,一定询问来客,问清楚后再开门!否则容易混进陌生人!小区里住着你我他,管理小区靠大家!

但物业经理的回复并没有打消大家的疑惑,发问的业主继续追问:我还以为是乱贴,原来是有人批准,那我一定要打电话问问派出所、公安局和社区,落实清楚。这家开锁公司去年我也用过,服务不错,但这样张贴广告又浪费,又让人反感。如果真想为业主服务,在小区公告栏贴一个,大家存手机里就行了嘛。

提议有理有据,物业经理无力反驳。一天过去了,那位业主再次催促物业经理:现在我已经把开锁电话存手机了,可以派人把有碍观瞻的广告撤了。

一人呼,百人应,马上有很多业主跟帖表示赞同,有人还贴出了乱贴小广告的处罚依据。在一片声讨中,物业经理终于发话了:尊重大家的意见,马上撤除。

多亏这些较真的业主,如果大家都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今天你贴一个开锁的,明天他贴一个疏通下水道的,粉刷好的楼道墙面就成了一个大花脸。小区管理,还是要靠大家啊!(读者 姜云霄)

中年女性入职难

国庆期间我回老家和发小林林小聚,顺便也听到了她的求职烦恼。因为疫情,今年3月份林林被迫失业,如今半年多过去了,她一直在找工作,却没找到合适的。

林林从中专毕业到现在差不多20多年了,此前在一家制药企业做生产工,算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傅。在最初失业时,她对自己接下来的求职路充满信心,可现实的打击却接连不断。

她找的第一家公司也是制药企业,属于新建的民营企业,规模比原公司小,但从介绍上看,这家公司在管理方面还比较完善,所以她信心满满地去了。经过面试,公司对她很满意。然而,工作不到10天,林林就退缩了。为啥?因为她在公司里年龄最大,身边都是“90后”。“70后”与“90后”的思想和行为没有代沟是不可能的,可代沟竟然会这么深。

她喜欢每天早晨开个小会把当天的计划列好,把任务安排好,可那些年轻人却不喜欢被她这样管着;工作之余,她喜欢安静地闭目养神或是翻看两页书,年轻人却在茶水间叽叽喳喳地讨论“追星”,嘴里时不时还蹦出一些不太文明的网络新词,林林和他们几乎没有共同语言。

她败了,又重新找工作。第二家公司是一家消防器材的生产销售企业,待遇也可以,就是有销售任务。林林刚开始还很有兴趣,然而做了没两天,她又退缩了,受不了一天不停地打电话,以及被对方拒绝的难堪。她说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已经把自己定型了,很难再换工作类型。

林林面试的第三家公司是一家新媒体公司,她看上了他们的行政后勤工作,觉得整理资料接个电话什么的,自己都能做。可当她去面试的时候,听到了一句让人不适的话——“像您这么大年纪的人!”这之后的话她都没有听进去,沉默一会儿就告辞了。当她走出这家公司时,放眼望去,格子间里坐着的都是年轻人。

对此,她很不理解,找一个朋友解忧,朋友说现在大部分的招聘都把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她这个年龄除了做保洁、保姆外,其他的都不太适合。你腿脚不如年轻人跑得快,嘴巴没有年轻人甜,接受新事物又难又慢,甚至已经开始健忘了,心也懒惰了。

林林说,她真的没想到中年妇女求职这么难。她关注了几个求职公众号,从上面的招聘信息来看,确实如朋友所说,适合她的只有保洁、保姆、月嫂之类。但真去做那些工作,她可抹不开面子。思来想去,她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职业道路该何去何从。(读者 巴拉) 视力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