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空军要吃“红丸”应对中国?
作者:宋晓军美空军助理部长罗珀
随着9月18日中国大陆空军战机多批次出现在台湾海峡上空,身边很多喜欢军事的朋友都十分兴奋。很显然,他们兴奋的原因,与国内媒体近期对美空军战机在中国周边频繁活动的报道有关。对此我感觉媒体的报道就像“初级球迷”看足球一样,只见场上的球员疯跑,而没去想对手的“教练班子”在布置和试图演练什么新战术。
自2019年7月美空军推出未来发展的《白皮书》后,美空军就酝酿对接“大国竞争”国防战略的全面军种改革。特别是不到一年内巴雷特(Barbara Barrett)和布朗(Charles Brown)先后接任了第25任空军部长和第22任参谋长后,美空军的军种改革计划是一个接着一个。可以说,这些计划都与国会尚未批准的空军2021财年装备采购费较2020财年下降了23亿美元有关。在这一背景下,9月14日美空军助理部长罗珀(Will Roper)有些突兀地向美《防务新闻》记者透露:我们已在现实世界中研制并试飞了(新一代战机)的演示原型机。采访中罗珀除了说该机与数字制造技术和相关商业创新公司有关外,并未透露其他信息。9月15日,罗珀发了一份题为《吃红色药丸:新数字采办的现实》的备忘录,文中罗珀诠释了他之前“卖关子”的新战机原型机的种种“优点”。
简单说,罗珀在文中借助电影《黑客帝国》里“蓝丸”和“红丸”的桥段,解释了目前空军采办战机方式面临的选择:选择吃下“蓝丸”意味着回归传统的采办方式(计算机化和系统集成的设计方式),而选择吃下“红丸”则意味着新的采办方式(数字工程管理与敏捷软件结合的开放架构)。文中他认为,为了赢得冷战当年采用传统方式不仅不可避免,甚至是必要的。但在当前与中国的竞争中,它(传统方式)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文中罗珀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用新的采办方式小批量、多批次采购新战机,同时不断快速修改软件利用新技术以不断满足战场变化的需求。为此他算了一笔账:用吃“红丸”的方式每8年就研发一款新战机,每批生产75架,每15年最早型号的战机退役。这样虽然新战机的开发成本将增加25%,生产成本将增加18%,而现代化升级费用可下降79%,维护成本可下降49%。总的算下来,美空军就可在有限的资金限制下,获得更多对敌人战术或能力变化做出即时反应的现代化战机。
说到这儿,还要提到两点:一是本、硕、博都是名校毕业的罗珀在担任空军负责采购/科研的助理部长前,不仅曾在麻省理工林肯实验室搞过科研管理,随后还在导弹防御局(代理总架构师)和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主任)工作过,他掌管着空军每年约600亿美元的采办资金和约550个项目;二是他在今年6月9日的一次谈话中明确表示,他设想的吃“红丸”发展新战机的思路,是要超越中国研制战机的国有企业。当时他称,“我们必须认识到,除非我们的工业基础发生变化,否则中国将继续是一个威胁”。他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不会提供与未来市场竞争相同的创新和成功,而按他的吃“红丸”的思路则可以。
最后我想说的是,罗珀作为美空军“教练班子”的总架构师,他是如何看待9月18日中国大陆空军战机多批次出现在台湾海峡上空这一现象呢?在美空军成立73周年这一天,他是否在想如何说服国会和国防部未来让空军吃下“红丸”,以确保美空军在台海上空的空中优势呢? 中国军情红丸军事空军台海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