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人在说些什么

作者:harps

博物馆里的人在说些什么0(图 谢驭飞)

逛博物馆有点儿像过去的人们赶庙会,逛庙会不一定完全为了吃小食、看热闹、买东西,还为了看人,七长八短五颜六色的人。《儿女英雄传》专门写了一大段道貌岸然的安老爷在通州逛庙会如何遭了一天的罪,那详细程度,作者本人如果没仔仔细细逛过庙会,肯定写不出来,可见是正话反说。博物馆比当年的庙会干净整齐斯文,也不乏有研究者带着热情专门去看某些展,就像看金石大家经常去琉璃厂转悠。不过大部分人去博物馆,还是因为博物馆凉快宽敞,总有点什么看,出来附近找两顿好吃的,就度过了一天轻松愉快的时光。

去博物馆消磨半天一天,难免听到别人的对话。因为我是做生物的,平时又爱读几本书,于是有了一个小观察:人们在逛博物馆时特别爱说话,说的话还特别不靠谱。可能因为博物馆是知识的圣殿,被那里的气氛感染,人们情不自禁想说些让自己显得有知识的话;但是编排显摆知识是一种特殊的技艺,一般人并不具备,所以一开口就露馅儿。还有一种可能是一起逛博物馆的人不是好朋友就是情侣,互相说话不厌其烦。博物馆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上佳话题,让他们尽情地说说说,说的是什么,说得对不对,其实都不重要。虽然如此,有时听到别人说的莫名其妙的话,我还是忍不住想问:“到底是什么让您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总算看在普遍的社会礼仪的份儿上,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做出失礼的事。

伦敦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办过一次明代绘画展,我和配偶为此专门拣人少的日子去了一趟伦敦。展览中有仇英的《浔阳送别图》,青绿山水,非常引人注目。我们正俯身细看,听见身边有个男人,拖长了声音说:“轻拢慢挑抹复捻——抹复捻!”我回头看见那男人身边果然还有个女的,含含糊糊,不置可否,不知是崇拜还是不以为然。我心想:“抹复捻?把下一句念出来看押韵吗?”应该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在这个万事皆可搜索的年代,读错诗文是不可原谅之事,但人们还是一样地泰然自若。也许记忆出错的是一类人,遇事不决马上搜索的是另一类人。

有些对话纯属恶作剧,朋友之间的恶作剧有时是一种轻度的个人边界考验,不介意考验和被考验的两个人往往有很深的默契,因为一致性太高,反而要故意制造出一点口角,让打趣抬杠的对话进行下去,填满在一起消磨的时光。有一年在巴黎卢浮宫,我在看一件某古代帝国的陶狮,有明显碎裂后拼接的痕迹。后边过来一串游客,听口音不知是湖南还是四川的。一个男人也过来弯着腰看,另一个男的凑近他,瞟了一眼柜子里的展品,对他说:“这个是铁的!”第一个男人迟疑地问:“不能吧?”第二个人斩钉截铁又追了一句:“铁的!上边写着呢!”俩人拉拉扯扯跟着别的游客往前走了。我好想对那第一个男人说:“贵友什么时候学的法语,您心里没有数吗?” 博物馆生活圆桌庙会文化

下一篇: 在浴缸里泡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