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国军队自己挣“里子”的担忧
作者:宋晓军在“跨越-2015·朱日和”演习中,红方部队在战场机动环节连续机动300公里,随后又完成10公里重装奔袭
(王佳寅 摄/新华社供图)
鉴于我参加了俄罗斯红场阅兵的直播节目,以及我又刚发了一篇题为《印军为何“先越线挑衅”?》的专栏文章,一位媒体朋友向我抱怨说,俄罗斯电视台在直播中给参阅的印度军队的镜头比给中国军队的时间长。对此我回答说:面子别人可以给,但“里子”只能自己挣。
之所以给出这样的回答,是因为当我看到他所说的直播画面时,我想到的是印度军事专栏作者舒克拉(Ajai Shukla)6月18日写的一篇专栏文章。舒克拉在这篇题为《莫迪必须看看中国过去8年的军事现代化,才能理解加勒万的进攻》的文章中,以中、印两军正在进行的改革为视角,对6月15日中、印军人在加勒万河谷发生“肢体冲突”进行了反思。值得注意的是,文中舒克拉不仅系统地列举了近年来中国军队改革的方方面面,还专门对比了中、印两军在改革中的“瘦身”。比如舒克拉在引述了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分析中国军队通过改革压缩了规模后写道,随着(印度军队)的工资和养老金的持续增长,国防预算用于现代化的空间越来越小,而相比之下,中国则削减了近100万军队。
很显然,舒克拉的这段描述,体现了他对中国军队正在为自己挣“里子”的一份担忧。事实上,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优化军队规模结构,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的军队改革目标后,截止到2019年,中国军队团以上机关人员减少了约25%,非战斗单位人员压缩了近50%。不仅如此,在今年5月中国召开的“两会”上,中国军方最高领导人还专门强调了下一步要“扭住政策制度改革这个重点”。这就意味着,接下来中国军队会加快落实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和“士官制度”的改革目标。而“两会”上刚刚通过较2019年增长6.6%达1.27万亿元人民币的2020年国防预算,就是下一步落实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的资金保障。其实在中、印军队在红场阅兵“同框”前两天的6月22日,中国全国人大在网上公布的《退伍军人保障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就首次写入了职业军人退伍后“逐月领取退役金”这一项。说到这儿,就应该可以理解舒克拉的“担忧”了。实际上他对中国军队的那份“担忧”,远不是俄罗斯在电视直播中多给参阅的印度军队几秒钟“面子”就能冲销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中国军队正在积极为自己挣“里子”之举,不仅让印度感到了担忧,同时感到担忧的还有美国国会。6月26日美《防务新闻》记者古尔德(Joe Gould)在一篇题为《史密斯透露了36亿美元的计划来对抗中国》的报道中称,美众院军事委员会民主党领导人史密斯(Adam Smith)提出了一份投资36亿美元的“印-太再保障倡议”计划,同时众院军事委员会共和党领导人索恩伯里(Mac Thornberry)也提出了一项投资60亿美元的“印-太威慑倡议”计划,两人都准备将自己的计划纳入7月份众院军事委员会版本的“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这样一来,加上6月11日参院军事委员会两党已通过的两年投资69亿美元的“太平洋威慑倡议”,目前在美国国会两党中,一共就有了三份对中国军队正在为自己挣“里子”的“担忧”了。 中国军情军事中国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