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参议院为中国军队改革提供了“参照”
作者:宋晓军美参院军事委员会的两党负责人因霍夫(左)和里德是PDI出台的主要推动者
(人民视觉 供图)
北京时间6月12日凌晨1点,美《防务新闻》记者古尔德(Joe Gould)发表了一篇题为《参议院专门小组拨款60亿美元对抗中国》的报道。其内容说的是约一天前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以25票对2票通过的“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FY21NDAA)中一个拨款项目。当天早晨我把大致内容发到微博上后,一位媒体朋友就用私信问我:美参院是要在军事上与中国摊牌吗?对此我的回答是:他们为中国军队改革提供了“参照”。
简单说,美参院军事委员会在FY21NDAA中通过了一项名为“太平洋威慑倡议”(PDI)的为期两年的拨款计划。即2021财年为PDI拨款14亿美元,2022财年拨款55亿美元。在参院军事委员发布的19页对FY21NDAA的简介中称:保护美国在亚洲安全和繁荣的最佳方式是,保持军事力量的可靠平衡。但由于多年投资不足,这样做的能力正面临风险。为此在FY21NDAA所设立的PDI,是向中国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美国坚定地致力于捍卫在“印-太地区”的利益。很显然,从这段描述来看,用“摊牌”一词似乎有点过。那又如何解释这是为中国军队改革提供了“参照”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先从美国在欧洲针对俄罗斯实施的“欧洲和平倡议”(EDI)说起。EDI从2015财年开始拨款9.85亿美元,之后连续6个财年逐年增加,到2020财年共拨款约为230亿美元。美国实施EDI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与北约盟国及伙伴一起在军事上遏制俄罗斯。EDI的资金被用于支持5个方面:1.增加军事存在;2.演习/培训;3.强化前置能力;4.改善基础设施;5.建立伙伴关系能力。在EDI实施的5年多来,俄军方则以EDI为“参照”,利用仅为北约不到十五分之一的国防预算,针对EDI进行了“反遏制”。如果从双方的“投入产出比”上看,目前俄军方的“反遏制”也算成效不俗。究其原因,这与俄罗斯在2008~2014年期间初步完成的“新面貌军队改革”不无关系。
那么俄军方对EDI实施“反遏制”的例子,对已进行了约5年时间改革的中国军队而言会有什么启示呢?据美参院军事委员会在“简介”中的描述,PDI投资主要用在三个方面:1.提升导弹防御能力并加固其设施;2.建立小型、分散的部署基地,增加远征港口、机场和弹药、燃料的预置储备,并提高在多领域被攻击下的后勤保障和维护能力;3.加强联盟、伙伴互操作和信息共享,提升信息对抗能力。当然,简单看EDI与PDI的共同点在于,美国都是以“防御”的名义试图在“大国”周边强化与盟国及伙伴军事关系。但EDI与PDI最大的不同点是,作为美国防政策目标的体现,前者并不涉及俄罗斯领土的问题,而后者在美参院军事委员会的“简介”中,则明确提到了涉及中国领土台湾的“亚洲再保证倡议法案”。从PDI涉及了台湾问题这点上看,将PDI作为中国军队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参照”更加有必要了。
最后顺便提一下,美参院军事委员会的两党负责人因霍夫(Jim Inhofe)和里德(Jack Reed)是PDI出台的主要推动者。他们二人在今年5月联合发表了一篇题为《PDI:以实力促成“印-太地区”和平》的文章。文章第一段话这样写道:“美国威慑的可信度是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基础上,即通过说服对手他们无法赢得战争来阻止战争……在‘印-太地区’,随着中国继续全面军事现代化,威慑的基础正在瓦解。”由此可见,他们在策划PDI时很可能也把正推进的中国军队改革作为了一种“参照”。 中国军情军事中国军队军队